音系结构演化的认知心理因素  

作 者:

作者简介:
郑伟,上海华东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语言认知与演化实验室,E-mail:wzheng@zhwx.ecnu.edu.cn;吴君如,上海华东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语言认知与演化实验室,E-mail:jrwu@zhwx.ecnu.edu.cn。

原文出处:
中国语文

内容提要:

汉语(尤其是南方方言)中常见等鼻音自成音节的现象,也不乏其例。音系结构的演化在很大程度上应基于人类普遍的认知心理机制,但迄今尚缺少充分的研究。本文基于感知实验,通过单音节语音相似性判断、词汇判断、词汇核准三个任务考察了NV>N发生的心理机制,进而观察VN>N音变更支持语音相似的“音类感知合并”假说还是“发音动作弱化”假说。实验结果显示,感知语音相似性与发音动作弱化共同影响了自成音节化的语音及词汇加工,其中发音动作弱化是NV>N演变的主要心理动因,而感知相似性的作用不在于音类合并,而在于后词汇(post-lexical)的判断比较过程。


期刊代号:H1
分类名称:语言文字学
复印期号:2021 年 06 期

字号:

      1.汉语及民族语中的VN>N音变

      1.1 汉语方言

      

      吴、徽、赣、湘、客、粤、闽与晋、官话等南北方言都有成音节鼻音的语音现象(郑晓峰,2001;谢栋元,2002;Shen,2006;盛益民,2017)②。但就官话而言,仅限于江淮(南京、扬州等)、西南官话(武汉等)。中原、西北等官话以及北京话的成音节鼻音,几乎都属于应答词等边际音,没有能产性,所以要跟其他方言具有音变条件、辖字明确的成音节鼻音区分开来。至于晋语,第二人称单数和“母亩某拇”等字可读。晋方言在诸多方面表现出与吴、徽、闽等南方方言相一致的创新变化,例如中古崇母平声字擦音化、复韵母单元音化、“支微(及灰泰)入虞”、入声收喉塞尾、鼻音韵尾合流与消失等③(徐通锵,1991:382;侯精一,1997:234;温端政,1997;郑伟,2018),鼻音声母字自成音节化也是一例。

      

      

      2.NV>N音变的语音相似性及发音动作弱化假说

      2.1 语音相似性及发音动作弱化假设

      

      下面将考察自成音节鼻音产生的心理机制。有两种心理因素可能导致NV>N:一是基于语音相似性的感知音类合并⑤,二是对发音动作弱化的经验。

      第一,若NV>N音变源于基于语音相似性的感知音类合并,则感知方面NV和N的合并应该先于产出方面N变体的出现。Labov等(1972)指出,在言语社团中,感知合并可能在一开始并不伴随发音的变化,但为其提供了基础,这就是所谓的“近似合并”(near merger)⑥。如果NV和N的感知合并是NV>N音变的基础,那么NV>N比NV>NV2(NV2指的是元音不同于V的非自成音节,或者可称之为“韵母偏离的音节”)更常见的语言现象应该伴随着NV-N比NV-NV2在语音感知上更为接近的心理事实。在词汇识别层面,感知合并作为演变的动因就意味着陌生的含N假词(或称“新异词汇变体”,lexical variant)的心理加工主要是自下而上数据驱动的,即在不提供额外信息的情况下新异变体也能顺利激活目标词的心理表征,并且语音感知上与原形式更相似的新异词汇变体更容易直接激活相应的目标词。如果NV-N比NV-NV2在感知上更为接近,那么感知合并假说将能预测含N假词比含NV2假词会更容易被接受为原含NV的词。

      第二,NV>N音变还可能源于发音动作的弱化。如果弱化是NV>N音变的基础(Ohala,1983),则应先在产出上出现N变体,而后含N的词汇变体在词汇理解上被接受为原含NV词语的合法变体,并在语言社团中逐步替代目标词原形式。值得注意的是,发音动作弱化假说下含N的变体是作为词汇变体被接受的,这意味着NV>N并不依赖于NV与N在语音上的相似性,也不依赖两者在感知上的合并。如果对发音动作弱化的经验才是NV>N音变的基础,那么对含N新异词汇变体的心理加工需要更多自上而下的心理过程。对于含N新异词汇变体,由于以前从未听过,也就没有将其作为词汇变体加入心理词库。而在为目标词提供一定线索的情况下,根据动作理论(motor theory;Liberman等,1967;Liberman等,1985;杨玉芳,2015:86-87),应该可以通过N的语音对发音器官的动作模式进行推测,认识到含自成音节的新异词汇变体的发音动作是NV音节弱化的结果,从而达到识别含有自成音节变体的词的目的。

      本文通过三种实验任务来检验感知音类合并假说和发音动作弱化假说,考察语音感知及相应词汇加工的不同方面:1)单音节语音相似性判断任务要求被试直接为听到的两个声音的相似性打分,该任务能够考察NV与N在语音感知上的相似性;2)词汇判断任务(word judgement task)⑦在不提供其他提示信息的情况下,要求被试判断听到的声音是不是词,该任务能够考察新异词汇变体能否以数据驱动的方式自下而上直接激活相应的词汇心理表征;3)词汇核准任务(word verification task)要求被试判断听到的声音是否为屏幕上视觉呈现的词语,该任务能够考察直接提供词汇线索情况下新异词汇变体被接受为目标词的难易程度。

      两种假说对三种实验任务中观测到的现象有不同的预测。感知音类合并假说预测:1)单音节语音相似性判断任务应得出N-NV的相似性高于NV2-NV的相似性;2)词汇判断任务应得出的结论是,含有N的新异词汇变体比含有NV2的新异词汇变体更容易被接受为真词,如“模样”的新异变体应该比更容易被接受为真词;3)词汇核准任务的结果应与词汇判断任务的结果一致,含有N的新异词汇变体比含有NV2的新异词汇变体更易被接受为目标词,如要比更容易被核准为“模样”;4)词汇判断任务的词汇接受率、词汇核准任务的核准接受率与单音节语音相似性数据密切相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