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组织推动到亮相共产国际舞台

作 者:

作者简介:
张玉菡,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研究馆员。上海 200021

原文出处: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内容提要:

近年披露的苏俄、共产国际档案显示,1920年初至1921年年中,从俄共(布)远东局符拉迪沃斯托克处外交科、共产国际东亚书记处、俄共(布)西伯利亚州局东方民族部到共产国际远东书记处——这一系列设在苏俄远东、从俄共(布)系统最终转到共产国际系统的机构及其派遣人员,准确抓住了五四运动中兴起的以陈独秀、李大钊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的发起力量,给予有力的组织推动,从而加快了中国的建党工作,推动了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并推动中国共产党初登共产国际舞台就奠定了地位。


期刊代号:K4
分类名称:中国现代史
复印期号:2021 年 07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D2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8634(2021)02-0023-(13)

       从1920年至1921年,五四运动后仅仅一年,中国共产党的建党工作便开始了;仅仅两年,中国共产党便宣告正式成立。在这一过程中,苏俄、共产国际哪些条线的机构及其派遣人员在发挥作用?又是怎样推动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922年5月20日,共产国际远东书记处(简称“远东书记处”)派驻中国全权代表利金就在华工作情况,在给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远东部的报告中指出:“共产国际在华工作始于1920年春。”①其实更进一步说,近年来最新披露的苏俄、共产国际档案显示,苏俄、共产国际对华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革命工作,始于1920年春维经斯基②一行来到中国。俄共(布)西伯利亚州局东方民族部1920年12月21日向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汇报时,认为“此举奠定了我们对远东国家有计划的组织工作的基石”。而此前的工作,基本是由个别俄侨进行的,如天津的大学教授鲍立威(又译柏烈伟),北京大学教授兼法文社会主义报纸《北京报》实际主编伊万诺夫,符拉迪沃斯托克《边陲报》主编暨原社会民主党人霍多罗夫,原符拉迪沃斯托克市政局主席阿加廖夫等。③本文拟从维经斯基来到中国谈起,梳理、探讨从1920年4月至1921年7、8月间,苏俄、共产国际远东工作与中国共产党创建之间的联系。

       一、维经斯基来华推动中国共产党创建的背后机构及其工作思路

       1920年4月5日,维经斯基到达上海。④在他此行中,先后前来中国的共5人,分别是他的两名助手,即毕业于俄罗斯东方学院的季托夫和著名朝鲜社会活动家谢列布里亚科夫,以及他的妻子库兹涅佐娃和担任翻译、联络协调工作的旅俄华侨杨明斋。

       1.维经斯基的身份及其上级领导机构的演变

       在一些中共一大代表和早期人物的回忆中,维经斯基的身份是共产国际代表。⑤那么,是共产国际派遣他前来中国的吗?在华工作期间,他的领导机构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在梳理维经斯基在华工作成果之前,有必要先理清他的身份及其领导机构的变化,从而明晰究竟是苏俄、共产国际的哪些机构在推动中国共产主义运动。

       档案资料显示,1920年4月俄共(布)远东局符拉迪沃斯托克处下设的外交科派遣维经斯基作为该科的全权代表前来上海,⑥派他的人,应是苏俄外交人民委员部远东事务全权代表威廉斯基-西比利亚科夫。⑦因此,其派遣机构是俄共(布)远东局下属机构,属于俄共(布)系统,而不是共产国际系统。

       维经斯基的这次在华工作时间为1920年4月初至1921年1月中下旬。⑧在此期间,他的领导机构发生了几次变化。首先是1920年5月成立的“第三共产国际东亚书记处”(简称“东亚书记处”)。东亚书记处作为主管中国、朝鲜、日本等东亚各民族共产党工作的临时集体领导中心,由威廉斯基-西比利亚科夫领导组建,驻地设在上海。其下设中国、朝鲜、日本三个支部,并通过这三个支部开展共产主义宣传、组织、情报工作。中国支部的重要任务就是,依靠工人和学生组织推动北京、上海、天津、广州、汉口、南京等地区共产主义组织建立,并计划组织召开一次代表大会以完成中国共产党的正式建党工作。⑨维经斯基在东亚书记处的职务目前尚未见到档案明示,但估计是领导核心。目前所公布的维经斯基最早的一封信即1920年6月9日给佚名者的信,可能就是给威廉斯基-西比利亚科夫的汇报。⑩

       威廉斯基-西比利亚科夫领导组建东亚书记处的背景是,早期苏俄、共产国际在远东的工作呈现出多系统、多条线、混乱无序的状态。共产国际,俄共(布)及其下属州局,苏俄政府及外交、军队,以及远东共和国等,各个系统、条线各自派遣人员开展工作,不仅难以集中人力、物力,且导致情况混乱、相互掣肘。为了将“现有为远东工作的各机关集中于一个设于共产国际或俄共(布)中央委员会之下的中心”,(11)威廉斯基-西比利亚科夫组建了东亚书记处,并试图说服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以实现这一目的。从他1920年9月1日致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的信和报告中不难看出他在努力争取。他详细汇报了设立东亚书记处的意义、工作计划及其开展的工作。(12)但是他的这一努力没有成功。其结果是,9月15日之前,“俄共(布)中央委员会决定,无论西伯利亚还是国外的东方各民族党的工作,统由俄共(布)中央委员会西伯利亚州局东方民族部管辖”。(13)因此,东亚书记处的工作由同年7月底产生的俄共(布)中央委员会西伯利亚州局东方民族部(简称“东方民族部”)接手。

       东方民族部于1920年4-5月开始筹建,(14)7月27日的第1号会议上决定了该部的名称、成员、任务、经费、组织计划和机构。(15)目前公布的维经斯基的第二份汇报是他1920年8月17日给东方民族部的汇报。为何他汇报的对象突然转变为东方民族部呢?最新发现的8月10日的电报显示,维经斯基这时已经转归东方民族部领导。该电报由东方民族部中国处书记、东方民族部主席发给当时在《北京报》工作的伊万诺夫,并要求转交给维经斯基。该电报指示伊万诺夫转告维经斯基,“东方民族部已经成立,主要领导者是加蓬、布尔特曼、冈察洛夫,办公地点在伊尔库茨克,它负责领导东方国家,诸如中国、蒙古、朝鲜、日本的共产主义工作”,将很快发送“工作计划和指令”给他,要求维经斯基“尽快汇报在中国工作人员的信息和情况”。(16)维经斯基于8月16日先行电复,17日又根据要求向东方民族部详细汇报了他在中国取得的工作进展以及将要开展的工作。(17)东方民族部收到汇报后,很快将该内容向其上级中央机构莫斯科的俄共(布)中央委员会汇报,同时将副本交给共产国际、外交人民委员部的杨松,属于通报性质。(18)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