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元分配一致性假设:质疑与反思

作 者:

作者简介:
陈哲,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中心;李亚非,南京大学/[美]威斯康星大学。

原文出处:
外语教学与研究

内容提要:

题元分配一致性假设不但在句法理论的演变过程中发挥过重要作用,而且其核心思想在当前的句法分析中也很重要。本文通过来自四种语言(汉语、英语、阿拉伯语、莫霍克语)的语料所组成的综合性论据,指出该假设存在两个根本性问题:1)它在当代句法理论中不但不必要而且会造成冗余;2)无法解释许多跨语言现象。结论是:根据该假设将语言中的词分解成更小句法成分的操作,虽是当前句法及句法-词法界面分析的主流,但研究者应对此持更加审慎的态度,是否分解应基于具体语料并进行严格论证。


期刊代号:H1
分类名称:语言文字学
复印期号:2021 年 05 期

字号:

      题元分配一致性假设(Uniformity of Theta Assignment Hypothesis),在英语中缩写为UTAH,本文简称为“犹他”,由M.Baker于1988年提出,其核心内容为:相同的语义论元关系必须表达为相同的结构关系。犹他规定了构词与造句之间的对应关系,对此后句法理论产生了重大影响。

      虽然近二十年的理论发展已经比犹他刚面世时更加细致,且产生了大量术语和观念的更迭,但直接引用犹他的文献却逐年递增,其表述的思想早已转化成主流句法分析中的重要内容(参见Collins 2005;Bruening 2018)。本文将借助犹他之后的句法研究进展,反思其理论价值,从以下两方面论证其存在的问题:1)犹他对于句法来说是不必要的,句法机制里存在其他更合理的手段来完成原本赋予犹他的任务。因此,仍旧包含犹他的理论必然包含冗余,而冗余违反在科学发展史上屡试不爽的奥卡姆剃刀定律(Occam's Razor,以下简称奥律);2)在一些语言中可以找到犹他的反例。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最后提出解决方案。

      一、犹他的初始动因

      上世纪50年代后期产生的生成语法经过10年左右的探索,为自然语言建立了如下架构:

      (1)a.词库:造句的基本元素,即词素和词。

      b.句法:

      i.短语规则:以X→YZ的基本组合方式组成短语和句子的深层结构。

      ii.转换规则:通过对深层结构的有限操作派生出句子的表层结构。

      (1)被广泛地用来描写多种语言的语法,并获得了巨大成功,但同时也引发了一个“元理论”问题:造句的基本元素必然包含词素而且短语规则的本质就是组合;既然词也通过组合词素来构成,那么构词和造句究竟出自同一机制还是不同的机制?依照奥律,显然前者更加可取。

      60年代后期出现的生成语义学之所以风靡一时,一个主要原因正是它在最大程度上满足了奥律的要求。该理论的核心设计可以表述为(2):

      (2)语义元素+句法规则=自然语言

      举例来说,kill可从语义上分离出cause、become、not、alive这四个元素,且每个元素在自然语言中都能找到直接对应的词项。按照短语规则(1b-i)把这四个元素组合就得到(3),再通过转换规则把各元素融合在一起,在英语中就体现为具有/kIl/语音形式的词。(2)的理论框架比(1)更优化,因为(1)只能用来造句,而(2)却在没有增加技术手段的前提下把造句和构词“一锅端”了。

      (3)kill=[cause[…become[not[alive]]]]

      作为(1)的提出者,Chomsky(1970)对(2)提出反驳,其中很多观点至今仍然有效。比如,同是把动词ignore名词化,ignor-ing保留了动词词根的本义,而ignor-ance却存在明显的语义变化。前者的语义可以预期,因而可以通过句法规则生成;后者不可预期,因为只依靠理应具备普遍性的句法规则无法得到最后的独特语义。结论是,自然语言中必然存在(2)之外的机制,以便生成一般性组合规则所无法处理的那些不可(完全)预测的语义内容。按Chomsky的说法,这个多出来的部分正是所谓的词库。自然语言里至少有一些词是在词库里形成的,其显著特征就是音义组合任意性。这个观点被称为词库构词说(Lexicalism)。

      Chomsky所指出的问题对于生成语义学来说是无解的。这个境况可以用爱因斯坦的一句名言来概括:Make your theory as simple as possible,but not simpler,或曰“求简而忌甚”。虽然科学发展史表明越简单的理论越可能接近最终的真理,但是简化理论的前提条件是仍旧能够解释全部相关的事实。脱离事实的“简单”可能充满美感,但却失去了科学价值。对于经验科学领域中的理论研究者来说,真正的挑战永远是在奥律与最大限度覆盖事实之间寻求最佳解。

      随着各种问题逐渐被发现,生成语义学可谓“兴也勃焉,亡也忽焉”,短短几年似乎就退出了语言学理论的舞台。但是其核心思想(2)却从未被遗忘。毕竟,在理论学家的眼里,简洁永远拥有最大的诱惑力。本文所关注的Baker的理论,从本质上说是在严格限定语料的前提下,借助于80年代的管辖与约束理论,局部地复活了生成语义学。Baker(1988)证明,一些词法现象不但可以而且必须通过句法手段来解释,从而从一个新的角度强化了句法参与构词这个生成语义学的重要观点,本文姑且称其为句法构词说。由于犹他只用于实词素所组成的词,即复合词和派生词,所以本文不考虑屈折词的问题。

      Baker理论的核心依据是两类词法现象:名词合并(noun-incorporation)和动词合并(verb-incorporation)。前者的主要语料来自北美印第安莫霍克语(Mohawk)(Baker 2001):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