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交叉学科研究的理论与实践 现代学科体制是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建成的。此后不久,学界便提出交叉学科的概念,主张学科之间应该相互交流、渗透和融合,以纠正大学体制下学科之间各自为政、缺乏合作的缺陷。学科交叉、结合、融汇作为新的教学研究范式得到大力提倡,是1970年代以后开始的。解决社会面临的重大问题的需求,是交叉学科研究背后最强大的推动力量。交叉学科研究方法是最重要的创新途径,也已得到各方公认。文章提出交叉学科研究的4种主要方式,分别是多学科、跨学科、交叉学科和超学科,各有自己的特点。文章指出,一部语言学理论研究史就是一部语言交叉学科研究发展史。语言学从哲学、逻辑、机械工程、数学、生物学、心理学、人类学借入大量的理论概念和研究方法,索绪尔结构主义理论的基本思想也被广泛地以多种形式应用于其他学科。20世纪下半叶开始,语言学跨学科向新兴研究领域输出自己的理论概念和研究方法,比较突出的两个例子是翻译和语料库研究。新技术革命浪潮催生与推进了许多新的语言交叉学科,其中主要有计算语言学、工程语言学、神经语言学、病理语言学、语料库语言学等等。这些新兴交叉学科的研究成果不但为语言理论研究带来可贵启示,更是产生了大量造福社会的新技术和新产品。 《语言战略研究》,2021.1.13~25 应用译学的学术前提与框架重构 知识结构化是学科内部建制的核心所在,与学科的合法性与自治性密切相关。文章反观应用译学的生发缘起及发展轨迹,重点探讨其学术前提、核心特征和逻辑结构等基础性问题。研究发现,应用译学正处于内生成长与系统建构阶段,亟待生发内外融贯的一体化知识体系。鉴于此,应用译学必须回归翻译的实践理性特质,以本体事实为基础,以固有逻辑为理据,以翻译生活为指向,建立理论上自洽、实践上可行的知识结构和话语体系。在澄清学术前提和观念的基础上,本文尝试重构和融通应用译学的概念框架,以促进这一论题的精细化研究。 《中国外语》,2020.6.90~96 新时代国际中文教育的转型向度、现实挑战及因应对策 李宝贵/刘家宁 新时代,国际中文教育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世界多元文化互学互鉴中发挥着日趋重要的作用。当前,国际中文教育正处在转型升级、动能转换的关键时期,亟须在使命担当、发展方式、工作重心、人才培养等方面做出相应转变。面对内涵发展、人才供给、平衡发展、安全发展以及可持续发展等一系列现实挑战,本文提出应加快完善国际中文教育全球和区域布局,加强国际中文教育制度和标准体系建设,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多元化,强化安全风险防控机制,积极应对中文教育低龄化趋势,全面推动本土化、特色化与智慧化发展等新时代国际中文教育转型发展的因应对策。 《世界汉语教学》,2021.1.98~114 理论语言学的实验研究 杨洋/郑礼珊 文章综述了用实验来探究理论语言学议题的研究现状和趋势。文章首先举例说明了理论语言学和实验研究之间的常见误区,以及将理论应用于变量可控、现实可操作的实验范式所面临的挑战。接着,以两个自控步速阅读实验和一个声学实验的具体研究为例,评析了实验研究对理论语言学的两种贡献类型,一种是先理论后验证型,即当理论相对完善或者有明确预测的时候,实验研究主要充当一个验证的手段提供证据,往往是支持其中一种理论而驳斥另一种;另一种类型的贡献是实验的结果可以反过来对理论进行重构,实验的数据也可以作为语言事实成为理论的一个新的起点。最后,文章展望了理论语言学的实验研究的发展前景。 《现代外语》,2020.6.865~8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