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修辞创造”的路线问题

作 者:

作者简介:
H1.193

原文出处:

内容提要:

06


期刊代号:H1
分类名称:语言文字学
复印期号:2021 年 06 期

关 键 词:

字号:

      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中最先考虑的要素,科学、合理、可操作化的教学目标是教师系统组织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师理顺教学思路,进行最优化教学的落脚点.然而,这一首要环节往往被教师轻视或形式化,导致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的随意性.面对基于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高中数学教师亟须全方位掌握本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深刻领会“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是数学课程目标的集中体现”的思想.那么如何制定基于数学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目标,让六大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得到相应的贯彻落实,显得尤为关键.

      一、对数学核心素养的理解

      (一)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

      根据《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对学科核心素养的论述,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可以理解为:通过数学学习而逐步形成的具有数学特征的关键能力、必备品格与价值观念.它包括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数据分析六大要素,事实上,这是具有数学特征的六个关键能力.标准(2017年版)认为,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主要表现为“三会”,即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

      (二)数学核心素养与“双基”“三维目标”“四基”的关系

      传统数学教育的“双基”是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要求基础知识扎实,基本技能熟练.2001年开始的课程改革,在传统“双基”这个一维目标的基础上提出三维目标,这就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里所说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就是现在核心素养论述中的必备品格.但是,三维目标中的“过程与方法”没有成为目标,因为在描述“过程与方法”时使用的行为动词是“经历”“体验”“探索”,并没有说明通过这些“过程”让学生获得什么.为此,在修订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时,把“过程”目标表述为:通过学生参与其中的数学教学活动过程,让学生感悟数学的基本思想,积累数学思维和实践的基本经验,这就把传统数学教育的“双基”发展为“四基”.“四基”的提出是在传统的“双基”的前提下,加上了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而基本思想包括三个要素:抽象、推理和模型,即是数学六大核心素养中最为重要的三个(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由此可见,数学核心素养是对“双基”“三维目标”“四基”的修正、整合、继承和发展,而“四基”是发展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基础和载体.

      (三)数学核心素养与数学教学

      数学核心素养对数学学科的教学必然起到指导和引领的作用,彰显了学科教学的育人价值,因此这就要求数学学科教学的目标和活动都要从素养的高度来进行,为素养而教,用学科育人.同时数学核心素养的达成也必须依赖于数学学科本身独特育人功能的发挥,以及对学科本质魅力的发掘,所以说,数学核心素养反映的是数学本质、数学思想与数学思维方法,它是在学生参与相关的数学学习活动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即使不是数学问题也可以从数学的角度和用数学的思维方法去思考、分析、理解和解决问题,具有综合性、整体性和持久性.

      二、对数学课堂教学目标的理解

      教师在教案中呈现的教学目标实质是课堂教学目标,又称为课时教学目标,是教师通过规定的时间完成既定的教学内容后,学生所达成的预期学习标准.对于课堂教学目标,可以从以下方面加以理解.

      (一)课堂教学目标与教育目的、课程目标和单元教学目标的关系

      在数学教育教学实践中,经常可以看到“教育目的”“课程目标”“教学目标”等术语,我们可以按“教育目的—课程目标—单元教学目标—课堂教学目标”的层次来区分.教育目的是培养人的总目标,其核心是对培养什么样的人作出规定,即把学生培养成怎样的社会角色,反映的是一个国家宏观的教育方针,确定中学数学课程目标也应以此为根据.数学课程目标是宏观目标,它指出了学生达成目标时的数学水平、思维能力、行为习惯等特征,但并不具体指明特定的学习.单元教学目标属中观目标,用于计划需要一定时间(几周或几个月)学习的教学内容,依据知识内容和知识结构而设定,是课程目标的具体化.而课堂教学目标是最具体的,是微观目标.

      (二)数学课堂教学目标是可观察、可操作、可检验的,同时也是相对稳定的

      它专注于具体内容的学习,只处理细节,在计划日常教学中发挥作用.因此,目标表述应尽可能用清晰明确的语言表述学生可观察得到的行为,如知识水平的变化、情感态度的变化等.这些变化的发生,是可以用书面考察、口头陈述等方式检验得到的.此外,动态的课堂源于教师面对的是智慧体,一成不变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策略无法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但如果课堂教学目标也是动态的,将失去其指导教学的意义,教学会变得“随心所欲”,因此,它又是相对稳定的.

      (三)课堂教学目标是最低达成期望要求

      当同一教学内容,面对不同水平层次的学生,目标达成情况会参差不齐,故而课堂教学目标应是最低期望要求,要反映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不能因为目标的表述而限制了教学的灵活性,限制了学生的发展.

      三、制定课堂教学目标极易出现的几种现象

      (一)“三维目标结构”的模式化现象

      “三维目标”是第八次课程改革的标志,于是,以“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分类呈现课堂教学目标成为一种时髦,教师们在制定课堂教学目标时,纷纷冠以“三维目标”,无论何课型、何教学内容,所面对的学生如何,都机械地将课堂教学目标分成了三块.这种“三段式”教学目标至今仍在某些地区学校流行.例如,在2018年12月举行的第九届全国高中青年数学教师优秀课展示与培训会上,有两位老师对“基本不等式”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就是这样表述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