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学仿真实验的系统设计及应用研究

作者简介:
许莉,南京审计大学,教授;贺慕翔,南京审计大学;程丽丽,南京审计大学,副教授。

原文出处:
商业会计

内容提要:

02


期刊代号:V3
分类名称:审计文摘
复印期号:2021 年 05 期

关 键 词:

字号:

      近年来,随着学科体系的建构和科技进步,仿真实验教学方式越来越得到重视。尤其是伴随着社会对人才的高质量需求,实验教学已不再是自然科学的独特偏好。对于管理学、经济学等社会科学来说,实验教学及研究依然是现代大学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式,实验室依然是培养学生认知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及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场所。随着审计在国民经济、国家治理中地位的提高、学科层级的提升以及现代审计学独特的专业特征及属性,其本科仿真实验教学已成为信息化背景下的一个不可或缺的教育过程。

      一、审计学仿真实验的重要性及优势

      (一)审计仿真实验能创造情境教学环境,提高审计学习兴趣和直观认识。纵观我国审计学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设有审计学本科专业的高校均有社会实践的学分要求。但与审计社会实践相比,审计仿真实验能将学生快速引入到审计实践的真实情境中,将实际一个月或更长时间的审计工作,按照教学大纲要求、知识点及重点的认知逻辑贯穿起来,浓缩到仿真实验系统中,创造出情境教学环境。而且,实验教学与实践教学不同的是:前者是以学生为中心而不是以审计项目为中心,是从学生学习的视角出发,遵循教育教学规律,遵照认知曲线来实现“传道授业”的目标。

      (二)科学的仿真系统设计与实验安排,有助于专业认知与综合知识的理解。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的过程受多因素影响,是个体对相关知识和经验的理解及建构的过程,而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所教学生的个体差异及学习的阶段性特征,在仿真实验过程中科学设计与安排审计专业知识点,并辅之解释、引导。与审计实践相比,审计学仿真实验更有教学针对性,有利于学生对专业知识、教学重点、难点的理解,提高专业学习效率。再者,从审计机关国际组织(INTOSAI)、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CICPA)等制定的相关审计准则上看,审计人员应具备审计、会计、财务、税务、经济、金融、统计、管理、内部控制、风险管理、法律和信息技术等相关的专业知识。可见,审计人才的能力框架涉及多个学科、多方面知识,而现实中的某一审计项目很难涉及或覆盖人才培养目标的专业需求。通过仿真实验的科学编排,可将审计学专业基础课、专业课或专业重要知识点、实际工作中的难点编排到仿真审计项目中,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体会、认知、理解审计专业所需知识。

      (三)实验过程有利于提升学生分析判断的专业能力。简要回顾审计人员能力框架的相关文献可以发现,审计专业胜任能力包括专业、技能、能力、素质、道德和文化等多方面。相关审计准则除了要求审计人员具备会计、审计、财务、经济等多方面专业知识外,还要具备文字表达、语言沟通、计算机等多方面能力。不仅如此,审计是一个充满大量职业判断的过程,这种职业判断还需要运用不能以文字、语言加以描述和传递的隐性知识,如分析、判断、识别等能力。因此,用传统的知识传授型教学方式难以适应经济社会对现代审计人才的能力需求。

      (四)信息化条件下的仿真实验,有利于构建共同参与的实验网络社区。根据“主体性教育”理念,应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体潜能。信息化为审计学模拟仿真教学创造了条件、奠定了基础,网络发展给仿真实验创造了机会及平台,使得教学理念及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学生可通过仿真实验软件随时随地学,可以在教师的引领指导下学,也可以模拟若干审计小组、扮演若干审计成员角色,以在线网络学习社区的方式集体讨论学习。既增强了学习积极性、参与度和主动性,也提高了学习效率和效果。

      二、审计学特殊性及仿真实验的复杂性

      (一)审计专业的特殊性。

      1.审计学科的定位。我国审计学科在《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以下简称《学科目录》)和《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以下简称专业目录)中的定位,早期属于经济学门类,后来属于管理学门类。在《学科目录(1990)》中审计学曾经隶属于会计学科,属于三级学科;在《专业目录(2018)》中设“120207审计学”,与会计学并列,同属于管理学门类,隶属于“工商管理”专业类,并在“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类特设“120109T工程审计”(陈希晖、宋夏云、奚玉国,2020)。按照2012年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审计学专业也不是“会计学”下设的三级学科,已成为工商管理学科下与会计学平行的二级学科,因此,审计不仅仅是与查账紧密联系的或相对单纯的检查会计账务,有时最重要的证据并不只在会计记录中。

      2.从审计实务界来看,审计包括注册会计师审计、国家审计(或称政府审计)和内部审计,三大审计主体的目标、任务、职责、范围、项目、审计价值取向等都有很大差异。

      3.审计的边缘性和综合性的学科属性,决定了审计专业必须与其他专业融会贯通,如:注册会计师的财务审计、会计报表鉴证;内部审计的管理审计、内部控制审计;国家审计的财政审计、金融审计、政策跟踪审计等,都必须精通会计学、财务管理学、内部控制学、财政学、金融学等相关专业知识,并且要做出“与既定目标间的一致程度”正确的对标判断,审计人员还要准确理解法律条款,了解厄特马斯原则及自身法律责任等。

      4.从审计方式看,过去的抽样审计应从总体中选取哪些项目、选取多大的样本规模、用等距抽样还是金额单位选样等都需要审计人员掌握审计及统计知识,现在计算机及大数据审计则需要掌握计算机相关功能、编程语句及数据分析能力。

      5.从审计程序看,审计计划、方案、审计证据、审计工作底稿、取证单以及据此做出的结论性文书均需要审计人员有良好的沟通、文字表达及公文写作能力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