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题目最好简明易懂、不含歧义,明确告知文中将主要涉及什么内容。本文题目,一看便知,有关审计专业问题、审计专业教师及教育问题。但“本科教师”四字再加引号,可能比较费解,不知是教本科生的教师,还是由本科学历者担任教师。这里只能粗略地说一下,两方面涵义兼而有之、包括教本科生的老师,更主要是指本科出身的老师,即由本科学历出身的老师教审计专业的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本科教师”是从别人那里借用来的一个概念,是以大学本科学历为基准,不排除更高学历或更低学历,重要的是强调取得学历学位之后具有丰富实务工作经验的教师。说这些肯定还是令人难以确切把握究竟是什么,更没有谈为什么。现只好请读者耐心看以下若干故事或有关情况。 审计专业教授不看《中国审计》杂志 这是一个真实故事。但请允许我隐去他的名字。前不久,一位审计专业教授与他带的博士生合写了一篇文章。经若干专家审核,对该文章出具了否定意见。专家们认为,该文章研究了一个没什么意义且不证自明的问题;用了很多公式和数据搞所谓的实证研究,其实与要论证的问题无内在联系。该教授与我相熟。聊天时抱怨,不服专家们的审核意见。我提出可否拜读其大作,他很爽快地答应了。我认真阅读后,与他坦诚地交换了意见:“该文所研究的确实是个伪问题;所谓数量化实证研究,也不过是故作高深、故弄玄虚,借以唬人而已;我完全赞成专家们的审核意见。” 接着我又问:“你们为什么不研究点真问题、做点真有用的真学问?”他的回答是:“我们每天在学校,哪里知道你们那些真问题,好不容易挖空心思琢磨出这么个问题。”我很理解学校教师和同学的苦衷,接触实务机会少甚至根本没有机会,能看到的有关信息也相当有限,闭门造车怎么能造出好车呢?接着我又问:“你们看不看《中国审计》杂志?”他的回答直截了当:“不看。我们在《中国审计》杂志上发表文章,考核不算科研成果。”我又说:“你们在《中国审计》发表文章不算科研成果,你们可以不在上边发表,但不是你们不看《中国审计》的理由。《中国审计》刊登的很多文章,作者来自实务工作部门,文章研究的是实践中的问题。你们看了,不就等于是间接搞调查研究吗?从中捕捉问题、受到启发再用你们的那些理论和方法深入研究,不就是真问题、能联系实际、更接地气了吗?” 他接下来说的话却令我吃惊:“我们没有订《中国审计》。我不看,我那帮学生(他指的主要是硕士生、博士生)也不看。”我不说则已,要说非得说透彻、说到位:“那首先就是你这当导师的不对,你有布置、引导学生阅读、研究的责任。”他看我上纲上线,赶紧补充说:“我们虽然没有订《中国审计》杂志,但要看也不难,可以从网上找来读。”我见他已经“上钩”,接着提供了进一步“咨询”建议:“我个人认为,《中国审计》上某某类、某某人写的文章就不错,建议安排你的学生们分一下工,每人看两三篇,然后集中讨论,谈心得体会,看有无收获,看能否捕捉到可研究的‘真问题’。”他马上表态:“就这样办,我马上布置,回头给你汇报。”我说:“汇报可不敢当。只是建议,不妨试试。” 我原本以为,与该教授的对话,也就是姑妄谈之、姑妄听之而已。没想到,过了大约两周时间,该教授给我打电话:“按照你的‘指示’,安排学生阅读,并组织大家进行了讨论,很有收获,很受启发。我代表学生,感谢你!”我说:“感谢倒不必。不过,我听了很高兴。”他又“得寸进尺”,问我:“你是否认识某某作者,能否帮助我们联系一下,我们有的学生想进一步找他请教。”我说:“我也注意到了这个人写的文章,挺好,但我不认识作者本人,你们可以通过编辑部看能否与其取得联系。” 需要申明一下,讲这个故事,不是为《中国审计》杂志做广告、搞推销。别人也没有给我提出这方面要求或赋予我这项职责,但对《中国审计》上有些文章视而不见,也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 这里还想进一步追问的是:类似不看《中国审计》杂志的现象具有一定普遍性吗?当然,也不应当仅限于《中国审计》一种杂志,而是泛指实务性较强的报刊及各类媒体。如果缺乏直接联系实际条件,而又不借助“外脑”予以弥补,不更多关注审计一线人员提出的问题、总结的经验或寄予的期盼,怎么能打破无米之炊,空中楼阁的困境呢? 为审计专业学生授课,有审计实践经验的教师比较缺乏 审计,固然有其很多理论,但其务实性、操作性更强。为学校审计专业学生授课,具有理论造诣的老师不可或缺,实践经验丰富的老师更为必要。实际情况怎么样呢? 就审计专业硕士培养情况,我2019年参加了专项调研。从实地走访十余所培养院校看,比较普遍的情况是:给审计专业硕士生授课的教师,大多拥有博士学位,一直在搞教学科研,有的还是在国外取得博士学位或曾经在国外进修学习、从事过教学科研,但基本没有从事实际审计工作的经历,参与审计实践一线调研或与审计实务工作者密切交流也很少;尤其近几年,来自实务部门有审计工作经验者到校授课、讲座或指导的计划落实不够到位;审计专业硕士生特别是到审计机关参加实习实训的少之又少。一句话,说极端点,审计专业硕士及其授课或指导老师接触审计实务相当有限。 调研中还了解到,审计专业硕士尚且如此,审计学术硕士、审计学术博士、审计专业及相关专业本科生在校期间接触审计实务更是少得可怜。讲授者、听课者都对实务情况知之甚少,由虚到虚,结果很可能就是这样:讲者难,听者累,最终还是谁都不会。 当然,不论学士、硕士还是博士,学校教育主要是知识、能力、素质的教育,不是职业教育,也不是岗位培训,更不是制造工匠,没有必要在实践中干什么才学什么甚至只学什么。但毕竟是专业教育,不能离开专业实际太远。否则,再多的理论学习,所学专业知识可能有脱离实际的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