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信息技术的爆炸式发展使会计行业面临巨变。信息化时代的技术发展推动审计工作创新,审计业务的复杂性、系统性、综合性特征更加明显。作为教育一线的高校,如何突破现有审计人才培养模式,以满足信息化时代下高素质审计人才培养需求,成为迫切需要研究的议题。 当前,新文科建设正成为新工科之后提升高等教育质量的又一战略举措。坊间讨论的“新商科”事实上也包含在“新文科”之内,旨在培养具备扎实的经济、金融知识以及信息化技能的经管类优秀人才。经济管理的世界有多大,会计审计的世界便有多大,基于新文科建设倡导的跨界融合教育理念,培养德才兼备、素质全面及拥有跨学科融合能力的高素质审计人才,对新时代背景下新文科教育的深入开展具有重要示范意义。因此,本文提出跨学科界、跨文化界、跨技术界和跨组织界“四跨”融合培养模式,探讨新时代新文科下的审计人才培养。 一、新时代背景下新文科审计人才培养目标模型 对于新文科建设,高校不仅要在理论建设、知识更新等方面走在行业前列,更要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培养良好的知识结构及保持可持续发展能力。基于此,本文构建新时代新文科审计人才培养目标的“金刚石”模型,如图1所示。其中,“底”代表忠诚诚信、守法善制、廉洁自律的职业道德修养,“棱”代表人文化、综合化、国际化的人才知识结构,“顶”代表人才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1.筑牢道德之“底”。审计行业以专业技能立身、以创新规范立业、以职业精神立信,审计人员应坚守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传承社会主义道德和中华传统美德,注重行业职业道德与精神特质的塑造,做真善美的追求者和传播者。为筑牢新文科审计人才的道德之“底”,高校应注重培养学生忠诚诚信、守法善制、廉政自律的思想品格。诚信是审计行业的本质要求,也是行业发展的生命线。审计人员需要以诚信为根本,秉持对党和国家及审计事业无限忠诚的态度,切实维护国家和集体利益。守法就是要求做到“有法必依、有规必守”,善制就是要做到“提升自我,完善规章”。审计人员应牢固树立法制意识,守法善制、自觉为自己树立“高压线”,正确履行保障投资者权益、维护经济运行秩序的职责。廉洁自律要求审计人员常怀敬畏之心和戒惧之意,严格遵照会计准则、审计准则、执业准则等规定开展审计活动,确保审计业务质量。 2.塑造知识之“棱”。随着时代的发展,会计审计学科不再具有清晰的专属性学科边界。在信息技术快速更迭和“一带一路”倡议纵深推进的新形势下,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中专业化与综合化相结合、本土化和国际化相协同的趋势愈来愈明显。新文科审计人才培养应重视知识结构优化,实现人文化、综合化、国际化的有机结合。高校首先应开设职业道德、法律法规类、人文修养类以及理想信念类课程,以培养未来审计人才人文化的知识结构。因此,在课程设计方面要突破专业学科界限、重视多学科交叉,将审计基础课程与社会学、信息科学等专业课程进行多方位组合,建立完善的综合性课程体系。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实施,我国审计教育教学国际化的进程中应更多地体现中国元素,培养大批既具有多元文化理解能力又懂国情、知民意的国际化审计人才。这就要求学生在掌握专业核心课程、获取必备审计专业知识的同时,还应具备全球化战略眼光和知识驾驭能力,立足新时代审计行业的现实需求,以综合的知识体系和较高的人文素养筑牢坚守职业道德的心理城墙,夯实行业诚信文化底蕴。 3.攀登能力之“顶”。当前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仅注重基础理论知识而忽略实际能力的培养,这在财经类高校文科专业中体现得非常明显。新文科建设必须突出人才能力培养,通过能力的提升和人格的塑造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新文科审计人才能力素质培养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大数据技术应用能力。当前审计工作越来越多地与大数据技术相关联,这就要求审计人员具备数据挖掘、数据采集、数据清洗、数据分析等多方面的大数据应用能力,运用技术工具高效地查阅、提炼、组织有用信息,获取有效的审计证据。第二,综合管理能力。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审计工作的重心逐渐转移到数据信息的有效采集、审计证据的有效获取以及职业判断的有效运用等方面。审计人员只有具备良好的职业判断能力、决策能力、沟通能力、领导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等,才能适应信息化时代会计审计工作的新需求。第三,创新与可持续发展能力。随着信息技术发展及审计应用越来越普遍,审计人员亟待创新工作方法,勇于开拓、勤于创造,不断提升适应时代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新文科审计人才“四跨”融合培养的现实需求 新文科建设强调学科交叉、文理相融,反映了学科发展与人才培养的新趋势。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正在重塑审计工作,促进审计教育与学习方式的革命。新文科融合教育背景下的“四跨”融合培养模式,为培养“金刚石”型高素质审计人才提供了一个可行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