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在深化改革进程中,要从整体业务链出发,精准识别内部控制风险点,认真梳理校内风险类型,通过发挥监督职能职责,构建全方位、全过程的监督联动机制,提高高校风险管理水平,提升监督效能,推动高校治理现代化。 一、高校内部审计与纪检监察监督联动机制的构建价值 高校内部审计侧重发现问题,但缺少处理问题的职权。纪检监察侧重内部监察监督,但缺乏专业审计能力。因此,应发挥内部审计与纪检监察的专业优势,构建联动机制,及时发现线索、处理问题,实现全方位、全过程监督,推动高校廉政建设。 (一)工作联动,改善高校监督工作质量 内部审计与纪检监察是高校监督体系的重要部分,两者有天然的“协作”优势。内部审计是依据国家审计、财务等相关领域制度,对校内财务收支、经济业务的合法、合规性进行审计。通过发挥内部审计职能,加强监督考核,及时“预警”校内腐败问题,确保教育资金合理、科学使用,服务高校教育向内涵化发展。纪检监察是根据党的纪律、国家法律、《廉政准则》、校内决议等制度对纪检监察对象行使权力、政策执行状况进行监督。通过对校内工程建设、财务收支、科研经费使用等领域进行依法监督,确保监督对象的廉洁从业行为。 (二)流程联动,提升高校监督工作效率 通过整合校纪委、审计处、监察处等监督力量,构建内部审计与纪检监察高效联动机制,实现审计领域全面覆盖,确保高校资源合理配置,提升高校监督效能。通过对校内重点工程建设、国有资产管理、科研经费等重大投资及决策开展常态化的专项审计,及时发现问题,并将审计结果通报、交办纪检监察部门,提高纪检监察效率。纪检监察机构通过发挥审计结论的客观性,对校内审计问题的整改状况进行常态化巡查,将举报、案件查办等过程中发现的经济问题交由审计机构开展专项审计,以此为基础推动高校廉政建设。 (三)目标联动,强化高校廉政建设及风险控制 通过发挥内部审计、纪检监察的审计监督职能,有效预防腐败贪污、重大资金流失等问题,使内部审计与内部监督高效协同、优势互补。内部审计与纪检监察是提升高校治理效能、完善高校治理体系的重要部分,通过联动发展,完善高校内部治理体系,强化廉政建设,实现风险防范控制。通过纪检、监察、财会等多部门协作,对校内廉政风险进行有效预防、全面监控和合理处置。审计部门通过对校内基建、科研经费等领域进行审计监督,积极排查各类风险,提出预警建议,及时化解各类风险。 二、高校内部审计与纪检监察监督联动机制构建困境 内部审计与纪检监察作为高校监督体系的重要力量,推动两者深度融合、联动发展,强化审计问题整改意识,将有效降低治理风险,提升高校治理效能。但审计与纪检监察存在监督范围、工作职能等差异,影响了高校内部审计与纪检监察监督的高效联动,容易出现重复监督或者监督失效等问题。 (一)监督职能存在差异,产生无效监督、重复监督问题 在高校治理体系中,审计与纪检监察机构的监督职能存在较大差异,分属不同党政领导管理。由于尚未理顺协作关系,缺少常态化协同平台,出现了监督失效或者重复监督的问题。一方面,监督职能差异,协同难度较大。尽管高校审计处、纪检委、监察处均属于监督部门,但审计处侧重于对高校经济领域收支、政策执行和内部控制进行审计监督,而纪检监察主要对党风廉政、职权行使状况进行监察监督。在具体管理上,通常由校行政领导分管审计机构,校党委、纪检领导分管纪检监察机构。想要实现两者监督联动,需要搭建新的协同平台“破解”管理条块“束缚”。另一方面,监督范围与监督对象存在差异,容易造成重复监督或无效监督。审计监督主要对校内财务收支和经济领域决策执行状况进行监督,审计监督不具有约束性和强制力。而纪检监察是对校内一切监察对象的履责遵纪状况进行监督,行为有强制力和服从性。由于缺乏统筹和力量协同,出现了监督职权越位、重复监督等问题。 (二)监督信息沟通效率低,影响信息及时共享、精准获取 想要实现内部审计与纪检监察工作内容、流程的有效联动,需要构建畅通、高效的信息沟通机制。受工作性质、工作要求等因素影响,纪检监察机构与审计机构所执行的信息公开标准存在差异,影响了信息共享。审计工作强调信息公开、透明,重视及时发布审计结果。而纪检监察机构在排查线索、处理问题时,受案件保密原则和谨慎结论的纪检工作要求,很难向审计处全面开放数据信息,影响了审计信息内容共享。此外,使用的信息格式、内容不同,影响了信息的精准获取。纪检监察信息内容细致,侧重于图片、文字等描述,而审计信息侧重于数据信息的直观反映,并且使用专业术语,由于缺少“纪检+审计”复合型技能人才,影响了共享信息的精准获取、精准识别和科学应用。 (三)监督活动存在方法、标准差异,影响监督联动效果 受监督职能和强制力等因素影响,内部审计监督与纪检监察监督存在侧重点、标准和方法等多种差异,增加了监督联动的难度,影响协同监督质量。审计监督侧重于对“事”的监督,多为事后反馈,监督标准多依赖数据。在现代高校治理体系中,内部审计呈现常态化、制度化发展。纪检监察监督侧重于对“人”的监督,涉及事前预防、事中监督和事后反馈的全过程,监督标准依赖制度、纪律和法规等。因此,受标准、方法差异,影响了审计监督与纪检监察的有效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