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生态学理论开展森林资源审计

作 者:

作者简介:
郑茂霞,山东省审计厅;全晓艳,济南大学

原文出处:
审计观察

内容提要:

02


期刊代号:V3
分类名称:审计文摘
复印期号:2021 年 04 期

关 键 词:

字号:

      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出台《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规定(试行)》,正式把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作为一项全新的、经常性的审计制度在全国推开,标志着审计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承担起重要监督角色。作为一项新生事物,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涵盖生态文明建设方针政策落实、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职责履行等诸多方面,涉及森林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草地资源、湿地资源、矿产资源、海洋资源等领域,与传统意义上以财政财务收支为基础的审计明显不同,要求审计人员遵循生态保护、自然资源管理、环境治理的客观规律,基于自然辩证法的角度、运用生态学理论去审视审计事项,作出评价和定性,提出切实可行的审计建议。本文以森林资源为例,运用生态学基本理论,提出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工作思路、审计内容、审计重点等,以期为进一步推进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工作提供参考。

      生态学基本理论对审计实务的指导意义

      对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情况进行审计监督,应重点着眼于生态效益,兼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方面的影响。评价生态效益,最根本在于做好理论武装,在审计预期目标、实施方案、评价定性、成果开发等环节,运用生态学观点指导实践,推动审计实务工作有序开展。

      生物多样性理论。生物多样性是生态学核心理论,也是开展审计实务的基本遵循,是评判和认定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整体效益的导向和指标。审计人员需要在审计实务中遵循生物多样性规律,审视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等事项,对森林系统中各个物种相互依赖、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彼此制约的关系形成充分认知,密切关注空间结构、组织模式、功能机制、时间动态、发育机制等方面的多样性情况,完善和丰富审计评价体系,作出符合科学规律和实际情况的审计结论。

      群落理论。群落是指特定时间内,由分布在同一区域的许多同种生物个体自然组成的生物系统。在一个森林生态系统中,虽然包括不同的生物物种,但是相同的生物物种会形成一个群落,而且植物群落的层次、结构越丰富越复杂,群落多样性越高,整个生态系统就越稳固和成熟。群落观点对审计实务的启示和意义在于,遵循群落发育与动态演替规律,检查不同种类、不同习性、不同生活类型、不同生长形态的生物种类,是否构成森林物种系统性,物种之间是否互相搭配、互相适应,以避免物种间直接竞争、恶性竞争、不当竞争,促进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健全、种群稳定、物种丰富、效益显著的复层群落结构。反映和揭示物种单一、群落结构单调的现象,以及影响生物迁移、扩大种群的阻力与障碍,促进优化群落结构、物种组成。

      恢复生态学理论。生态恢复是相对于生态破坏而言的,即对遭受破坏的生态系统进行修复和改造。开展荒山绿化整治、污水治理等生态环境保护行动,很大意义上是运用恢复生态学理论,修复生态系统功能、恢复新陈代谢动能。审计人员掌握恢复生态学理论,有利于客观审视生态环境保护活动的必要性、科学性、效益性,减少生态修复行为的盲目性。如在审计生态修复项目时,要了解导致生态系统损害或退化的因素,综合分析能否通过物理、化学、生物等多种技术手段,控制待恢复生态系统的演替过程、发展方向,进而恢复或重建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在森林资源审计中,应从遵循生态系统自身演替规律、优化调整植物群落种类组成与密度结构等角度,关注人工适度诱导、动态调控等措施的合理性,反映和揭示修复不科学导致物种入侵、过度人为干扰、过度养护等问题,促进解除生态系统所承受的超负荷压力,促进其休养生息。

      森林经营理论。森林具有供给物资、文化旅游、生态调节、支持经济等多种功能,适度利用森林资源,做好可持续经营,增加森林资源总量、提升森林质量是提高森林资源资产利用效率的基础。2016年国家林业局印发的《全国森林经营规划(2016~2050年)》提出,尊重林业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分类经营、分区施策,全面提升森林经营水平,增强森林的供给调节、服务支持等功能,持续获取森林生态产品。在审计实务中,审计人员必须系统掌握、灵活运用森林经营理论,审查退化森林修复、森林抚育、更新造林、采伐等行为的辩证关系,关注森林结构不合理、采伐利用不合理、天然更新与人工辅助措施不协调、采伐与保护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栖息地不统筹等问题,作出客观审慎的结论,推动地方政府建立森林经营规划制度和森林经营多元投入机制。

      基于生态学视角的森林资源审计重点

      开展森林资源审计,对于保护森林资源、合理开发森林资源、加快推进森林防护具有重要作用。在审计实务中,应坚持尊重自然规律,督促主管部门履行好保护自然环境的职责;应充分认识森林资源的生态属性和经济属性,通过审计增加森林资源生态价值;应深刻把握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统筹考虑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问题,坚守森林资源生态功能保障基线、自然资源利用上线、生态安全底线,推动改善森林环境质量,促进森林事业发展;应坚持问题导向,发现被审计领导干部所在地区最需要解决的森林资源环境问题、最需要化解的森林生态环境风险隐患、最需要改善的森林生态环境短板,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互相支撑;应注重发挥审计“治已病、防未病”作用,遵循森林生长演替的自然规律,提出对策建议,督促审计发现问题得到整改,充分发挥审计监督职能作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