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进党当局“修宪”新动向研究

作 者:

作者简介:
彭兴智,男,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博士生;张文生,男,本文通讯作者,厦门大学台湾研究中心、台湾研究院副院长、教授。

原文出处:
台湾研究

内容提要:

在民进党全面执政的背景下,近期民进党当局成立“修宪委员会”,准备进行新的“修宪”,其目的一方面是获取选票,另一方面是继续推动“去中国化”政策,从而建构“台独”基础,解构“中华民国”,伺机谋求“法理台独”,图谋“台独”借壳上市,将对岛内政局与两岸关系产生重大影响与危害。本文把现阶段岛内众多的“修宪”案归纳为五类,并进行分析。其中,18岁投票权、废除“考试院”“监察院”、下调民众复决门槛等“修宪”议题最受到台湾社会关注,这需要警惕并加以研判。


期刊代号:D424
分类名称:台、港、澳研究
复印期号:2021 年 03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D67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6683(2021)01-0014-10

       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台海形势仍然严峻复杂。在台湾研究中,台湾当局的“修宪”问题一直被各界高度关注,一是关注“修宪”对两岸关系定位的影响;二是关注“修宪”对岛内政局的影响。在历史视角下,台湾当局在1991年到2005年这段时期,在李登辉、陈水扁推动下,先后七次“修宪”,谋求“法理台独”,侵蚀一个中国框架,对两岸关系造成严重影响与危害。如今,蔡英文当局成立“修宪委员会”,企图再次“修宪”,若成,这将是台湾当局第八次“修宪”。对此,国台办回应称这是赤裸裸的“修宪谋独”行径。①同时,在学术层面,对于蔡英文当局“修宪”更需要加以解析和研判。但是,目前关于蔡英文当局“修宪”的台湾研究成果较少。因此,本文的研究焦点,就是分析民进党当局“修宪”的新动向,主要分析这次“修宪”的背景、缘由、内容与目的、影响与危害、走向,并进行批判。希冀有助于掌握岛内政情,把握两岸关系发展的主导权。

       一、民进党当局图谋“修宪”的政治背景

       2020年,在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中,蔡英文再次当选连任。同时,在“立委”选举中,民进党也在立法机构获得过半席位。这表明,民进党继续全面执政,在岛内政党政治中正处于优势地位。同时,蔡英文自2016年执政以来,不断通过“置入”的方式,将民进党的政治偏好注入台湾政治体制内,把民进党政治人物安排到核心执政团队。对此,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陈先才教授指出,当前“台独”势力推动“台独”冒险活动的心理预期上升,意愿增大。②

       在民进党全面执政的背景下,蔡英文在“520就职”演说中宣称“将成立修宪委员会,提供一个平台。”③可以看出,蔡英文准备在第二任期进行“修宪”,伺机谋求“法理台独”。由于蔡英文曾经是制定“两国论”的参与者,执政后又不承认“九二共识”,因而她所宣称的“修宪”,值得高度警惕。特别是,如今蔡英文已经没有连任压力,更可能采取一系列政治手段,通过推动“修宪”提高其“历史定位”。

       2020年10月,在民进党主导下台湾地区立法机构正式成立“修宪委员会”。依据台湾地区立法机构关于“修宪委员会”的组织规章,“修宪委员会”人数是“立委”总额的三分之一加1人(共39名),④并由各政党按照立法机构席次的比例分配。其中,民进党推派22人,占“修宪委员会”总人数的一半以上,其中两席还让给无党籍“立委”林昶佐与台湾“基进党”“立委”陈柏惟;国民党推派14人;民众党推派2人;“时代力量党”推派1人。这表明,民进党当局已开启第八次“修宪”的进程。

       二、民进党当局图谋“修宪”的缘由

       民进党当局图谋“修宪”的缘由主要体现为两个诉求。一是诉求政治体制改革,这是一条明线,也是表层缘由;二是诉求“法理台独”,这是一条暗线,也是根本缘由。

       (一)“修宪”的明线:政治体制改革

       表面上,民进党当局图谋“修宪”的诉求是政治体制改革,扩大政治参与,这是一条明线,也是“修宪”的表层缘由。在政治参与理论的视角下,民进党宣称推动“修宪”的目的是扩大台湾民众的政治参与,维护台湾民众的政治权利。政治参与理论主要从政治权利(Political Right)和政治权力(Political Power)两个视角分析民众参与政治的路径。⑤民进党所提出的扩大政治参与,属于政治权利视角下的政治参与,宣称是保障台湾民众的各项权利,如蔡英文在“520就职”演说中提到:“让攸关政治制度、民众权利的各项改革议题,能够被充分对话、形成共识”,“朝野都有共识的18岁公民权,更应该优先来推动。”⑥蔡英文的讲话意在为“修宪”寻求借口,欺骗台湾民众与舆论,虽然扩大政治参与是“修宪”的一方面原因,但是根本目的并不在此。

       (二)“修宪”的暗线:“法理台独”

       本质上,民进党当局图谋“修宪”的诉求是“法理台独”,解构“中华民国”,这是一条暗线,也是“修宪”的根本缘由。民进党是一个“台独”政党,在历史上提出的“台独”主张与实践始终以“建国”为核心目标,其“台独党纲”主要包括“公投、制宪、建国”三项主张。⑦邵宗海教授也指出,民进党意图避开“制宪”,技巧性地运用“修宪”的方式,以“切香肠”的方式,迂回达到“法理台独”的目标。⑧可以看出,“台独”势力妄图以“修宪”的方式,渐进式地去除“中华民国宪法”内的一个中国意涵,肢解一个中国框架。换言之,如今,蔡英文当局以政治体制改革作为“药引”,图谋进行“修宪”,根本目的是在制度运作上最大限度地“去中国化”,伺机谋求“法理台独”。

       借助政治学中的历史制度主义理论,可以更清晰地解释民进党当局“修宪”的制度逻辑与路径依赖。在历史的视角下,台湾当局“修宪”与台湾政治体制变迁过程密切相关,背后的制度逻辑是推行“中华民国台湾化”政策。历史制度主义理论的基本概念与假设是,制度创设或政策最初发起时所做出的选择,将持续影响未来的制度与政策。这个论断的政治学术语是路径依赖。在理论分析中,历史制度主义重点关注时间序列,通过分析制度变迁来解释政治现象的本质。彼得·霍尔(Peter Hall)就指出,要理解现在的政策,了解政治史和政策史是必要的。⑨在台湾地区,台湾当局的“修宪”缘自“中华民国”体制的困境与变迁。历史上,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战延续和外部势力干涉的结果。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刘国深教授指出,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台湾当局虽继续使用“中华民国”的政治称号,但仅是中国领土内的一个地方当局,其所代表的一中意涵,对于维护两岸的政治与法理连接仍有现实意义。⑩然而,在台湾政治内部结构与外部环境的变化下,“中华民国”体制产生危机,“台独”势力借“修宪”之名,推行分离主义政策,逐步推动“中华民国台湾化”改革,其目的是“去中国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