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IP资源的商业生态优势构建

作者简介:
李然忠,山东社会科学院 文化研究所,山东 济南 250002;刘德胜,齐鲁工业大学 管理学院,山东 济南 250353;谢明磊,山东政法学院 商学院,山东 济南 250001 李然忠,男,经济学博士,新闻传播学博士后,山东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所研究员;刘德胜,男,管理学博士,齐鲁工业大学副教授;谢明磊,男,管理学博士,山东政法学院副教授。

原文出处:
山东社会科学

内容提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产业环境、需求环境变化的速度越来越快,环境的动态性日益增强。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竞争已从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个体竞争转变为群体与群体之间的生态圈竞争,企业必须重新思考如何在新的竞争环境下获取优势。文化产业领先企业Disney的实践证明,企业构建生态优势实现高速成长必须强化核心资源的所有权或控制权,重视资源整合能力的形成,建立多层次、多元化的用户连接。在此基础上要利用自身优势撬动多元化的外部要素,充分释放要素的网络协同效应,进而形成企业发展的生态优势。


期刊代号:G01
分类名称:文化创意产业
复印期号:2021 年 03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4145[2020]11-0175-06

       “全球的发展呈现出越来越不均衡的态势,世界政治经济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①外部竞争环境的变化对传统的竞争范式产生了重要影响②。随着以信息技术、数字技术等为代表的互联网工具的广泛应用,企业所面临的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③,例如新技术新模式大量涌现、产业环境日趋动荡、用户整合性需求越来越高,而企业边界、产品与服务之间、用户与生产者之间的关系变得日益模糊。企业所面临的竞争环境变化的明显特征是企业与资源连接的方式正在发生改变,这对传统的企业发展逻辑形成严峻挑战,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逐渐演变为动态竞争④,企业之间的竞争方式也由原来的企业个体之间竞争向企业群体即生态圈间的竞争演变,竞争者不仅来自行业内,也可能是行业跨界对手,所以企业竞争优势的来源随之发生改变,即从线上到线下,从价值链、供应链到价值网络,从企业内部演变为内部和外部的组合。企业通过组合生态圈元素来获得竞争优势的方式称为生态优势,这已成为企业在新竞争环境下获得优势的重要途径⑤。企业竞争模式的变化表明企业已经难以构建一种封闭状态下的商业模式并在市场上赢得发展机会,未来的竞争一定是塑造更开放的商业模式,即通过整合外部第三方的资源来增强企业竞争力,并释放企业未能有效利用的闲置资源来获得额外的收益⑥。正如复合基础观所强调的那样,企业需要将多样性、异质性的资源结合起来,动态有序地构建能力集合体以创造多元化价值⑦。所以,面对未来新的竞争环境,企业既要积极整合外部有价值的资源,又要释放内部未充分利用资源的潜力,也就是说在独占核心资源基础上,利用好不拥有的资源,建立生态优势。目前学术界对生态优势构建的研究尚处于初期阶段,对生态优势构建及其实现路径等问题缺乏足够充分的探讨。本文拟从商业模式的视角,以文化产业的领先者——美国Disney公司(以下简称:Disney)的四次经典并购为对象,分析其通过四次收购一跃成为全球最大综合性媒体娱乐集团背后的商业逻辑,即生态优势构建的形成路径,以期为我国文化企业生态优势构建提供理论指导,促进我国文化产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一、学术界对生态优势与IP资源的研究

       传统的企业竞争方式在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新环境下已经发生了显著变化⑧,目前企业的竞争已从传统的企业个体之间的竞争逐渐转向生态圈之间的竞争,新的竞争逻辑也使得人们重新理解竞争优势的内涵,生态优势概念应运而生。实践中,关于商业生态的案例较为丰富,如电子商务领域的阿里巴巴集团、文化产业领域的Disney等。从理论层面来看,潘松挺等认为,利用互联网技术促进不同业务之间协同是构建生态优势的重要基础⑨。张镒等指出,撬动商业生态圈中的资源和能力是平台企业获得生态优势的关键⑩。谭智佳等认为,商业生态系统是一个众多利益相关者之间交易的聚合体,他们还以小米公司为例归纳了商业生态系统形成的动因和逻辑(11)。胡海波等发现数字化赋能可以促进生态系统内部价值共创的内容实现从交换价值向平台价值、社会价值的演变(12)。孙聪等通过对海尔集团的案例探索创新生态系统结构和协统机制,提出了一种内外生态跨层嵌套的特殊结构,体现出“外协同、内治理”的特征,核心企业通过模块耦合、网络协同、内部竞争和科层生态治理等实现系统协同效应(13)。

       商业模式是竞争优势的重要源泉,因此企业对商业模式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商业模式会产生对客户具有吸引力的价值主张,帮助企业获得显著的价值捕获,对企业获得成功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14)。“人类思维遵循着共同的规律,但又表现出不同的路向。”(15)对现有商业模式的研究成果较多,形成了多元化的研究体系:有的研究是从经济学角度出发,魏炜等人提出了商业模式六要素论(16);有的研究是从系统理论出发,如Amit等人认为商业模式是互相作用和互相影响的要素所形成的系统(17);还有研究是从战略视角把商业模式描述为实现战略目标获取竞争优势的一种方式(18)。近年来,关于商业模式创新的研究支持了商业模式创新对企业增长会产生积极影响,Christensen等人认为,通过收购对方商业模式将会给公司带来更大幅度的收益增长(19)。整体来看,虽然商业模式研究成果十分丰富,并且形成了多种不同的分析框架,其构成要素也各有不同,但从其本质上来说,这些研究的核心都是价值创造和价值获取。根据已有的商业模式研究脉络来看,未来的商业模式将会变得更加开放,使得企业的价值来源不再局限于企业的内部,而是更多地寻求企业边界之外的资源协同价值。

       近年来,随着IP电影的迅猛发展,IP资源的开发与经营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一般认为,IP资源应有清晰的版权归属,同时它也以各种各样不同的形态存在,学术界虽然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概念界定,但是在不同的研究过程中,IP的表述以不同的形式进行了呈现。因此,有学者认为IP资源应该是一个多维度的范畴,它能够融合不同的思维方式,也可以包容矛盾的观点或悖论。随着社会的发展,IP资源的最大优势就在于它可以打破原有的产业藩篱,打通文学、游戏、动漫、电影、旅游等不同产业的界限,实现跨界融合和衍生。

       IP资源形式多样,优质的IP资源应该包括网络小说、动漫、网游等,它们是当代流行文化的代表(20)。IP资源可以划分为三个不同的层级:初级IP是指具备明确清晰的版权归属,有一定的价值潜力,但尚未进行价值开发的IP资源;中级IP是指具备电影IP的主要特征,价值诉求和发展方向明确清晰,拥有了一定规模的目标受众,但还没有实现有效的价值获取;高级IP是指具有相当规模的目标受众,知名度和美誉度较高,也拥有一定的忠诚度,价值驱动因素具有明显优势(21)。除此之外,如神话传说、历史人物故事、历史文学作品、成语格言、公共事件等,因其不具备明确的版权归属,故不应归为IP资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