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传染病医院看近代中国城市转型  

作 者:

作者简介:
熊亚平,天津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暨天津历史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任吉东,天津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暨天津历史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所长。

原文出处: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内容提要:

1901-1937年间,天津的传染病医院经历了一个曲折而缓慢的发展历程,且在制度建设和医疗技术等方面形成了一些不同于传统的传染病医疗机构的特征。这些特征的形成既是经费严重不足的必然结果,又与政局变迁导致的主管部门纷歧多变密不可分。天津传染病医院所具有的特征及其成因,在上海、北平(京)、青岛、广州、南京、杭州、福州等城市传染病医院的发展历程中也有不同程度的体现。由于传染病医院规模普遍较小,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因而不能从城市经济转型、城市文化转型、城市制度转型和城市功能转型等方面更全面地呈现近代中国城市的转型,但其所具有的一些特征和变化趋势,又确乎能从一定程度上呈现出近代中国城市转型的另一面相。这不仅能够丰富人们关于近代城市转型和发展的认识,而且对于当代中国城市疫病防治体系建设,尤其是协调这一体系与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促进城市全面协调发展,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期刊代号:K4
分类名称:中国现代史
复印期号:2021 年 05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K2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02(2020)11-0095-11

      1860年开埠后,天津城市由传统向近代转型的步伐明显加快。这一过程不仅以对外贸易和近代工商业的迅速发展、城市管理制度的变革以及文化教育的嬗变为显著标志,而且还体现在疫病防治体系建设等方面。由于传染病医院既能“收治疗之功”,又可“为预防之用”①,因此成为近代天津城市疫病防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初以来,在政府、绅商等多方力量推动下,天津的传染病医院开始建立并有所发展,其发展历程及某些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呈现了天津城市的转型。虽然已有研究成果初步梳理了天津传染病医院的历史变迁,但在全面性方面有所欠缺的同时,也缺少对制度建设、日常工作的全面考察。②有鉴于此,本文试图通过考察1901-1937年间天津传染病医院的历史变迁、制度建设、日常工作,展现天津城市转型的另一面相,以期从中管窥近代中国城市的转型。

      一、天津传染病医院的历史变迁

      虽然天津市传染病医院正式成立于1931年,但清末以降出现的官立时症医院、北洋防疫医院、防疫保卫医院、贫民医院等,或为专门的传染病医院,或具有传染病医院的职能。因此本文所谓的传染病医院,不仅包括天津市传染病医院及其前身北洋防疫医院、贫民医院,而且包括时症医院、防疫保卫医院等在内。其中既有公立医院,也有民办(绅商等所设)医院;既有常设医院,也有临时医院。

      天津较早的公立传染病医院为1901年在墙子河外开办的“官立时症医院”,“凡有患时疫如霍乱、天花、温病及易于传染各症,皆送该院医治”。③1906年5月又在南斜街创办了北洋防疫医院(1911年前移至西营门外),“企图达到同日本传染病研究所同样的设备。但是,创业日期尚短……并从事于种痘及狂犬病的治疗”。④此前,天津虽已设有大沽防疫医院,但其职能主要是“保卫商旅,消弭疫疠”,与普通的传染病医院不同。此后,北洋卫生总局曾于1911年2月7日派工人在河东老车站附近修建防疫医院,到2月18日前建成房间226间,⑤但未见下文。

      1912年以后,北洋防疫医院改属北洋防疫处。1913年初曾进行整顿。1917年大水灾期间,医院所在地“沦于巨浸之中”,但由于没有其他合适的地点安置,于是“设法搭用跳板权就应用,以济急需”。⑥到1927年前后,北洋防疫处统属的秦皇岛、大沽、唐山、天津四家防疫医院中,前三家主要从事检疫,天津防疫医院“专收容本埠之病者”,⑦表明其已失去教学功能,成为专门的传染病医院。

      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防疫和卫生等事务统归市卫生局管理。自1928年7月以后,天津市卫生局曾多次计划建设传染病医院。例如,1928年7月时任天津市卫生局长全绍清计划“拟按月举办一事,如市民医院、传染病院、产科医院、卫生化验所等,均须次第设立”。⑧1929年3月,全氏又提出计划:“目前急需建设者,为市民病院,及传染病院,北方每于春季发生疫疾,为预防计,非从速添设不可,本人正拟定具体计画书,预备呈请市府,采择施行。”⑨1930年7月,他再次提出“为注重发展卫生行政,讲求建设起见,拟将该局贫民医院,改为津市传染病医院”。⑩

      由于经费缺乏,相关计划迟迟未能落实,天津市卫生局不得不变通做法,先于1929年5月将北洋防疫医院改为贫民医院,“先行收容游民教养所病民,另辟传染病室,收容传染病患者”。(11)继而将贫民医院改造为传染病医院,“在西头小西营门与西营门间之防疫医院旧址,招工修葺”,待一切布置就绪后,于1931年1月21日“呈报市府备案”,正式开诊。(12)

      1931年6月,天津市卫生局被裁撤,同时成立市政府卫生事务室,“决定将第二院合并第一院,称为市立医院,其第二院改为传染病院,属于市立医院,市立医院则直辖于市政府”。(13)1932年6月,天津市传染病医院为彻底防疫,设立病菌检验部。1934年10月开工新建办公房舍,仍由侯毓汶担任院长,“凡患者随到随诊,其住院费及普通药费一概免收”。(14)

      1936年4月,天津市传染病医院迁至特三区大王庄六纬路新址。同月,附设肺痨病疗养院的计划出炉,6月19日前“开具计算书等,呈请核准”。6月28日前开始收容病人。(15)1937年2月又组织成立传染病医院消毒队。(16)此后未再有大的举动。

      由于天津人口众多且多次发生重大疫情,而公立传染病医院规模较小、经费不足,于是绅商各界及慈善机构积极行动起来,创立了多所临时传染病医院,其中设立较早的是防疫保卫医院。该医院至迟在1901年前后已经成立过。(17)1911年1月初,天津商会领袖王贤宾、宁世福等联合绅商界再次组织成立防疫保卫医院,以应对东北鼠疫疫情。同年2月,分别在西营门外和浙江义园(医院)设立天津防疫保卫医院。该院成立后即开始收治病人,“延聘本埠医理精通之华医数员,分班住院,以便随时诊治”,自成立至4月中旬的两个月,共收治极重病人42名。疫情过后,防疫保卫医院作为临时防疫医院,应予以裁撤。于是王贤宾、宁世福等提出筹设常年医院。由于各绅商认筹的经费仅够建筑费、开办费及添置器具费用,王贤宾、宁世福禀请将临时防疫会裁撤后的余款作为医院常年经费,(18)但最后没有下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