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世纪前期契丹南下路线研究  

作 者:

作者简介:
洪纬(1993-),男,陕西安康人,吉林大学文学院中国史系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辽金史研究(长春120013);杨军(1967-),男(回族),辽宁朝阳人,吉林大学文学院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北方民族史、辽金史研究(长春120013)。

原文出处:
黑龙江民族丛刊

内容提要:

10世纪前期,契丹数次南下。在河北路方向,契丹军队主要经居庸关、古北口、平州三个方向并取道易、定二州南下。在河东代北地区因地势平坦虽无方向选择,但南下路线仍然有三:一是沿振武经胜州南下,二是过云州经雁门关南下,三是自新州经蔚州南下。契丹选择南下路线在战略上以最短原则为考量。在战术上受制于地理因素。在粮草补给上,契丹军队更多需要考虑战马所需的草料补给。作战区域内草场的消耗对契丹南下作战产生了消极作用,并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契丹骑兵的战术优势。


期刊代号:K23
分类名称:宋辽金元史
复印期号:2021 年 02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中图分类号:K24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4-4922(2020)05-0079-11

      《辽史·兵卫志》载,契丹南下“并取居庸关、曹王峪、白马口、古北口、安达马口、松亭关、榆关等路……皇帝亲征,留亲王一人在幽州,权知军国大事。既入南界,分为三路,广信军、雄州、霸州各一”。《兵卫志》所记显然是北宋时期契丹南下河北的路线选择。然从10世纪前期契丹的南下路线来看,此时契丹南下河北并非有六路,而仅有居庸关、古北口与平州三路,且每次南下亦非“并取”而多选其中一路。另10世纪前期的契丹南下河北也非“既入南界,分为三路”,而是多经易、定二州一路,而在河东也多取道忻、代二州。契丹选择南下路线,既受制于其战略要地的得失,又困囿于游牧军队的天然缺陷。并且这一路线的选择对于辽军南下作战也产生了较大影响。目前学界对于10世纪前期契丹南下路线问题研究较少[1],因此本文略陈陋见,以求教于方家。

      一、公元935年前契丹南下河北路线考

      在燕云十六州入辽前,契丹在河北路共南下13次,其中多为抄掠活动,记载较为详细且路线可考的南下作战共有4次[2],这4次行军方向主要分为居庸关、平州两路,而古北口多作为辅助路线出现。但在过幽州后,无论选择何方向进军的契丹军队,在路线上却基本一致。

      其一,契丹神册二年(917)入居庸关①。居庸关是古代中原王朝抵御北方民族南下的一个重要关口,“居庸一傾,则自关以南,皆战场矣”[3]卷11,437。10世纪前期契丹曾两次选择从居庸关南下。神册二年(917)二月,“晋新州裨将卢文进杀节度使李存矩来降”。三月初二,“节度使周德威以幽、并、镇、定、魏五州之兵拒于居庸关之西,合战于新州东,大破之”[4]7。在获取新州(今河北涿鹿)后,契丹沿居庸关南下。“以后弟阿骨只为统军,实鲁为先锋,东出关略燕、赵。”八月,“李存勖遣李嗣源等救幽州曷鲁等以兵少而还”[4]11。契丹北撤后居庸关重新落入晋王势力手中,至神册六年(921)契丹再未南下[5]。

      其二,神册六年(921)入居庸关。是年二月,镇州大将张文礼杀其帅王熔,八月晋王李存勖出兵讨伐。随后张文礼通过新州防御使王郁求援契丹。由于王郁的投靠,新州再次被契丹掌握。十月二十四日,太祖“率大军入居庸关”[4]7。十二月二十日,太祖“攻幽州,李绍宏婴城自守。契丹长驱而南,围涿州,旬日拔之,擒刺史李嗣弼,进攻定州”[6]9108。

      从进军路线上看,太祖从居庸关南下后,经幽州攻涿州,而从幽州攻涿州的必经之路便是良乡,攻下涿州后契丹直扑易、定。在包围定州后契丹继续南下。天赞元年(922)正月十三日,“晋王至新城南,候骑白契丹前锋宿新乐,涉沙河而南”[7]9109。契丹在从新乐渡河时遭到后唐军队的袭击,“时沙河桥狭冰薄,契丹陷溺死者甚众。是夕,晋王宿新乐。契丹主车帐在定州城下,败兵至,契丹举众退保望都”[7]9110。可见契丹是从望都方向进入定州。从易州境趋望都,则必过满城。此时契丹南下的大致路线为居庸关—幽州—良乡—涿州(今河北涿)—满城(今河北满城)—望都(今河北望都)—定州(今河北定县)—新乐(今河北新乐)。

      其三,天赞二年(923)入平州。是年正月二十一日,“大元帅尧骨克平州,获刺史赵思温、裨将张崇。二月甲子,以平州为卢龙军,置节度使”[4]18。平州被契丹攻占后的四月,契丹派军南下“既克平州,进军燕、赵”[4]1240。四月十六日,“尧骨军幽州东,节度使符存审遣人出战,败之,擒其将裴信父子。闰月庚辰,尧骨抵镇州。壬午,拔曲阳。丙戌,下北平”[4]18。此次契丹南下的具体路线不得而知,但曲阳(今河北曲阳县)、北平(今河北完县)与望都、定州基本平行,北平距望都仅30里,且契丹由易州趋北平,则必过满城,可见行军路线大致循神册六年南下的路线。除这次南下外,这一时期辽军南下袭扰也多是由平州西进。以卢文进为“卢龙节度使,文进常居平州,帅奚骑岁入北边,杀掠吏民”[7]8819。天显元年(926)十月,卢文进以平州降后唐,平州再次落入后唐手中。此后至天显三年(928)契丹再次攻陷平州后,契丹再未南下河北路。

      其四,天显三年入平州。是年正月,契丹再陷平州,随后在三月契丹从平州南下援助定州王都,“德光遂陷平州,以骑五千援都于中山”[7]2133。契丹从平州南援定州的具体路线大致仍以满城—望都—新乐线为主。天显三年四月,“王晏球闻契丹发兵救定州,将大军趣望都,遣张延朗分兵退保新乐”[7]9019。七月二十一日,“王晏球奏,今月十九日契丹七千骑来援定州,王师逆战于唐河北,大破之。追至满城又破之,斩二千级,获马千匹”[8]510。望都与新乐在定州境,满城在易州而易州紧邻幽州,此外这三城俱是契丹神册六年南下所过的城镇。

      天显三年后平州被契丹长期控制,契丹多从平州西进“抄卢龙诸州皆遍,幽州城门之外,虏骑充斥。每自涿州运粮入幽州,虏多伏兵于阎沟,掠取之”。为了保护粮食运路,幽州节度使赵德钧开始加强契丹西进路上的防守,“城阎沟而戍之,为良乡县,粮道稍通……城潞县而戍之……至是,又于州东北百余里城三河县以通蓟州运路,虏骑来争,德钧击却之”[7]9319。赵德钧所加强防守的地点,应是契丹从平州南下的必经之路。结合前文天显三年契丹南下的部分地点,从平州南下镇、定二州的道路,可推一大致路线:平州—蓟州(今天津市蓟州区)—三河(今河北三河)—潞县(今北京通县)—良乡(今北京房山)—涿州—满城—望都—新乐。这与前文所述契丹神册六年从居庸关南下路线仅在良乡以上部分存在差异,而良乡以下基本一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