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40-01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0012(2020)06-0001-11 时下,美育问题已成为教育界乃至整个学界热议的话题,其重要原因就在于随着世人对教育根本目的认知度的不断提升,教育以培养全面而完整的人格为己任的宗旨被广泛接受,进而清楚地表明,美育是实现教育宗旨极为重要的环节,是提升学生素质的关键。由之,便引出践行教育社会功能价值观的诚若,即“有美而文而诚若”①,这是美育寓理于情,以情动人,陶冶人的高尚情操,提高人的审美能力与完善人格的真实体现。诚如我国古代教育典籍《学记》所言:“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美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承担起中华传播审美文化、启迪学生情智、帮助学生形成完善世界观和正确人生观的重任。可见,审美能力与人文素养缺一不可,更不能割裂。质言之,美育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有机整体,需要全面准确地认识美育,努力寻求实施美育的有效途径。2019年盛夏,教育部在北京举行“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央美术学院老教授重要回信精神一周年座谈会”。会上对新时代学校美育改革发展规划做出具体部署,提出应把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到实处,要求各个地方、各个院校都要因地制宜,推行的美育改革发展规划和政策细则,要符合各自的资源与特色,更加科学、系统地推动当地美育改革。这次座谈会的主题,明确了学校美育改革发展的方向,重点是落实学校美育工作的开展和推进。② 早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曾特别提出“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的要求③,并且明确美育是“立德树人”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塑造青少年美好心灵、培养合格公民多面性意识上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这一点已成为全党和全社会的共识。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在艺术教育领域中对美育相关性的哲学思考也日益活跃起来。比如,优秀传统文化艺术进课堂,以美育的形式突出艺术情感的教育,以美化生活,以诗化人生,尤其是通过中外古今纵观比较,将优秀传统文化艺术的独特性表现——礼乐文化,融入当代艺术审美教育之中,传承创新“礼乐精神”,进而凝练成中华民族情感情操的文明熏陶。历史经验告诉我们,美育工作的推进在客观现实中对培养人的全面发展具有不可取代的正面价值及意义,是逾越普通意义上的教育功能而达至一种美好精神境界,真正体现美育养成的审美意识,是陶冶人的性情,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事实上,美育的这一重要功能作用,在中西方教育理念中均有着悠久的传统。在我国古代教育思想中,可以说有许多与之不谋而合的思想和论述。诸如,孔子曰“君子不器”④,即是强调通才培养。在元明清广泛推动的“社学”设教中⑤,也积极主张“明理致用”“治学论世”等具有健全人格的教育理念。比如,朱熹的“格物之论”到王夫之的“诚学思兼致之实功。盖格物者,即物以穷理,惟质测为得之”。⑥事实上,从东西方教育发展史来看,“全人教育”思想⑦源自古希腊,可谓历史漫长,无论是教育思想内涵,还是教育教学的举措主张,皆以通识教育为基础,注重由此形成的博雅教育。简言之,“全人教育”的目的就是在这“通识”与“博雅”教育之中培养身心和谐的“全人”,并依照教育学理论的阐释来贯彻其教育教学理念。进言之,“全人教育”(whole-person education)主张借由教学过程来知晓每位学生的基本条件,同样关心其个人的性格志趣培养。在此基础上,通过相应的教学活动对学生因材施教,达到激发其学习愿望,调动其钻研兴趣的目的。换言之,“全人教育”重点考察,或者说施教对象是“学生这群人”,施教内容包含“知、情、意、行”四层面,这在我国传统教育理念中,孔子明确提出的教育宗旨,即主张培养“君子”之道,乃是“全人教育”的具体实践。具体言之,要求多种技能与才艺合于一身,拥有理想人格的教育,教育的重心体现在“文、行、忠、信”诸方面,落实到教育课程上,则是“礼、乐、射、御、书、数”的六艺教育,可谓以课程教育的方式来塑造德才兼备、文武双全的人才。可见,“全人教育”理念的萌生,在中外教育史上均突出教育功能的整体性和全面性,并且注重考虑培养对象在心智、才能及体魄各个方面的全面发展。这是自古至今一种理想的教育观念,更是中外教育家注重践行的教育理念的追求。 我国近现代教育家蔡元培曾说过:“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于人类文化上能尽一份子的责任。”⑧而在此之前,即1912年4月蔡元培还发表过《对于教育方针之我见》一文,在文中他竭力主张“五项教育”并举,强调“皆今日之教育所不可偏废”,即为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美感教育,体现出完整人格的教育。这是蔡元培教育思想之精粹,对我国近代教育理论的形成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其突出特点在于,为实现对国民进行完全人格教育,强调将公民道德教育作为中心,且德智体美诸分项和谐发展,这一教育体系是对辛亥革命后资产阶级改革封建教育制度所做的根本性改革。从教育的长远视角来看,更是对人类教育发展规律以及世界教育发展趋势的正确预判。在此基础上,蔡元培又提出“以美育代宗教”的思想,以此来贯彻落实“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他甚至将美育与宗教说教进行比较,归纳差异,认为“美育自由,宗教强制”,“美育进步,宗教保守”,“美育普及,宗教因其范围有限而具有狭隘性”,直至评判宗教与现代社会核心价值中的自由、民主、博爱、平等、人权等之间存有矛盾。[1]相信蔡元培的这一教育思想理念对于我们今天重新认识和理解美育是有真切作用的,因为美育与德育、智育相统一,彼此相互促进。同时,德育也需要通过美育培育人的高尚的情感,“以美启真”“以美储善”。美育可以激发人的精神活力,培养和调动人的想象力,对引发人的灵感、创造力有莫大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