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列强在华竞相滥发纸币活动述论

作 者:

作者简介:
郭卫东,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 100871)。

原文出处: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内容提要:

列强在华滥发纸钞,因是大利所在的营生,相互间竞争激烈,显露出如下特点:发钞机构的背后是国家,是军事和经济实力的较量,近代时段,英国占有先机;地缘优势不容忽略,俄国的财经力量不甚强大,但邻近中国,其钞票在东北、西北泛滥成灾;后起国家急不可耐,表现尤为突出的是日本、美国等;金融资本发达国家异军突起,法国在对华货币渗入方面特别积极。列强之间既竞争又勾结,结成联合对付中国的“神圣同盟”,对中国的国计民生造成严重侵损,也引起中国朝野的反抗。


期刊代号:F7
分类名称:经济史
复印期号:2021 年 02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F8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5957(2021)01-0036-08

       1911年8月7日的《申报》评说:“中国之生命死于外国之纸币!”①为何发此惊悚言辞,该报后有言论注脚:“金融者,国家之命脉也,金融流通,则国命赖之永长;金融枯竭,斯国命随之斩绝。……查各国通例,发行纸币之权均归国家或本国人民之掌握,外人不得享有。我国币制信用未著,胶沪等处之外国银行皆纷纷发行纸币。已属一大伤心事。”②显见外国纸钞在近代中国的发行之泛滥,拼抢之激烈,后果之严重。迄今,学界对列强在华流通金属货币的研讨略多,而对其竞相发行纸币的情况关注较少。鉴此,特作专文探析。

       一、全面混战

       首先在华发钞的是英国,其是近代时段最早大规模武装侵略中国的国家,也是列强在华势力最大的国家,数百年来“伦敦获得并维持了世界金融中心的地位”③。有著者刊文,认定“外国银行在我国境内之最初发行者,首推汇丰银行”,依据是“查汇丰银行于一千八百六十六年香港市政厅所颁命令其第十二条第一项规定:‘本公司得制造银行券发行及流通之,在发行地持票人请求兑现时得兑以适法之通用货币,兑现后收回之银行券,仍可行第二次之发行’云云。自此章程实行后,汇丰银行之纸币遂流通于粤东一带,其后推行各省”④。仔细考查,此说不确,过于拘泥法条的允准,实际上,外来侵略者才不会管所谓章程条例的“合法性”。在华首发纸钞的是另一家英国银行,即“Bank of Western India”,中文名称“丽如银行”,1842年在印度孟买成立,后总部迁伦敦,1845年在香港和广州设分支机构,并在香港发行钞票,“开中国领土上外国纸币流通的先河。发行额从1845年的56000元截至1857年增为342965元”⑤,在整个19世纪50年代,中国领土上还只独此一家外国发钞行。1860年代,呵加剌(Agra and United Service Bank,Ltd.)与麦加利(Chartered Bank of India,Australia,香港称渣打银行)两家英资银行陆续推出纸币。仅麦加利银行在中国发行的钞票和各类兑换券,截至1932年底,价值1894000英镑,“折合我国银元为28418000元”⑥。1864年,先是中、英、美、德和波斯等国合资后成英商独资的汇丰银行(Hongkong and Shanghai Banking Corporation)成立,总行索性设在香港,上海设管辖行,显见主要经营范围瞩目中国,1865年,总行在香港发行纸币;1867年,上海行也开始发钞。根据英国殖民地银行条例,所有殖民地银行只能发行单位在1镑以上的“大额”钞票,汇丰所发钞票,原先规定从5元起码,且只能发行5元或5元倍数为单位的大钞。但在汇丰的请求下,1872年香港总督借口市上通货缺乏,独许汇丰发行票面1元的小钞。在汇丰的第一个十年终了(1874年),其钞票发行额达到224万余元,而在香港最早取得发钞权的丽如银行,却只发行36万余元。⑦1880年代中期,中国南方出口茶叶与华侨汇款多以汇丰的“银元钞票支付”,这些钞票与中国人惯用的西班牙“本洋”或墨西哥“鹰洋”挂钩。到1932年底,汇丰在中国发钞“已达13740万港元。当时外汇牌价,一港元折合我国银元一元”⑧。明清以降,中国人使用的主要是金属货币——银子与铜钱,小数行钱,大数用银,以银子为重,英国人在偌大中国市场上打下了第一支外国纸钞的楔子。

       其他国家纷纷跟进。法国对华的工业输出十分有限,但资本输出却很积极,其善于依托越南殖民地来扩大在华势力范围,在列强竞逐中比较激进,东方汇理银行(Crédit Agricole Corporate and Investment Bank)成立的目的之一是加强在中国南方与英国等银行资本竞争的力量。其活动范围最初限于越南,1880年代,特许营业权扩大,公然将中国包括在范围之内。“法纸”即是该行在越南发行的纸币,与金属铸币“法光”一同组成殖民地货币体系,是越南自19世纪80年代中叶至20世纪40年代中叶的主体货币。这种法属越南币自中法战争后从越南流入中国,输入数量以云南最多,广西次之。相当时间里,“法纸”的市场兑换价格不仅高于中国货币,也“较港洋、鹰洋尤高”。1892年,“法纸”进香港,闯入英国的禁脔之地,金融战争悄无声息又攻势凌厉地加剧。法国政府将国际竞争列为海外银行的要务,“今天,法国受命来改变这个广阔的(中华)帝国,它应该以竞争国为榜样,把自身的利益把握在自己手中”⑨。鉴于在中国这个大市场未设银行的不利格局,1905年,法国政府试图成立一家专门针对中国的新银行,这所银行“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我国整个资本力量的使者和代理人。它以这个资格,将从中国政府中获得其竞争对手们很难能与之匹敌的权力”⑩,该行设上海,但仿照英国、俄国、德国的先例,“除上海的行长外,最重要的是要准备一位政治行长,安居北京帝国政府的所在地,这位行长应起到与从前华俄道胜银行的普科蒂洛夫(Pokotilow)所曾起到的相同作用”(11)。但法国的各大金融机构认为新行的成立势必分割既有“蛋糕”,多出一个竞争对手,1905年12月21日,东方汇理银行行长致函法国外交部表示不“参与创办这家新银行。而且,属于我们董事会的各信贷机构代表也明确宣布,巴黎银行、里昂信贷银行、国家贴现银行、银行总公司、工业信贷银行均不能给这家法中银行的建成提供资金和人力上的帮助”(12)。窝里斗的结果使拟议中的新行胎死腹中。

       德国则据守山东,顽强阻止其他列强进入,并力图染指他国在华势力范围。1889年,德国13家银行联合投资成立针对中国的德华银行(Deutsche-Asiatische Bank),总行设柏林,在中国的上海、青岛、济南、汉口等地建分行。德人认为:“若以价值一定之圜币输入中国,则殊与德国有益,今当竭力以图达此目的云。”(13)其在华发行的钞票既包括挂钩中国货币的银两票,又包括对接中国新式铸币特别是外来金属币的银元票,可谓深谋远虑。营销策略是先在租界与铁路沿线试水,“德人近在青岛租界及济南、潍县分设德华银行,以为金融机关。近更发行银元钞币,流通于沿铁路一带,不下数十万元。即邮政局亦兼行使该银行钞币”(14)。续后拓展全势力范围及至以外,德国在华金融势力的坐大引出他国的担心,“法国必须在中国树立让中国政府看来足以与英国和德国匹敌的形象”(15)。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