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网络平台的动画产业集群创新网络再造与虚拟化转型  

作 者:

作者简介:
朱春阳,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上海 200433);曾培伦,西北民族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兰州 730030)。

原文出处: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内容提要:

打造基于创新网络的产业集群是长期以来世界各国培育动画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基本路径。而近年来Netflix、爱奇艺等网络视频平台的崛起,给现有动画产业集群的运作模式带来了直接的冲击,更给困境重重的中国动画产业带来了新型动画产业聚合形态和国际竞争力增长的势头。文章从产业集群理论出发,对美国好莱坞和日本东京动画产业集群在网络平台影响下的结构性变化进行分析,并对照我国动画产业集群的发展问题,研究作为动画产业全新技术变量的国内网络平台对我国动画产业集群创新网络的再造,以及动画产业由地理集群向虚拟集群转型的过程。这种基于网络平台的“增量改革”模式,有望使我国摆脱偏重产业园区建设的路径依赖,成为提高我国动画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另一重要路径。


期刊代号:G01
分类名称:文化创意产业
复印期号:2021 年 02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60(2020)05-0025-11

      自2001年我国正式加入WTO(世界贸易组织)至今,在文化“走出去工程”的持续推动下,我国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得到逐步提高。其中,动画产业在我国各级政府的产业政策扶持下获得了飞速的发展,成为政策驱动快速成长的行业样本,电视动画年产量一度超过26万分钟,占据了全球产量超过70%的份额。但同时也出现了例如动画片“量大质次”、动画产业园区“集而不群”、动画片出口“送出去”多于“卖出去”等产业国际竞争力不佳的问题。这些问题导致我国电视动画版权贸易的国际市场份额长期徘徊在5%以下,这和居高不下的年产量形成强烈的反差。2012年之后,由政策补贴所刺激的电视动画片产量泡沫开始逐渐消退,电视动画年产量先是被腰斩,随后一路下行,截至去年的年产量已经不足最高时候的1/3。与之形成强烈反差的是基于网络视频平台驱动而日渐勃兴的新型动画产业聚合形态,不仅佳作频出,而且部分优秀作品还不断出口到发达国家,甚至还出现了“逆向外包”的产业资源配置新动向。这一产业冰火两重天的变迁背后,技术力量作为至关重要的变量究竟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这是本文最为感兴趣的地方。

      在哈佛商学院教授迈克尔·波特(Michael E.Porter)看来,一个国家的产业国际竞争力培育的基础是推动产业资源能够自由流动,尤其是能够从效率低的环节向效率高的环节流动,以最终形成资源配置高效率的产业聚合形态。传统的观点通常认为,产业集群的主要贡献是基于地理空间的资源聚合进而带来交易成本的降低,而在波特看来,产业集群最重要的价值在于成为行业创新的中枢并推动产业创新能力的不断提高,这其中,重要的是企业间所形成的创新关系网络。

      环顾国际动画产业,美国好莱坞和日本东京都形成了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动画产业集群,我国的动漫产业聚集区也遍地开花,很明显,产业集群已经成为各国动漫产业培育国际竞争力的主赛道。然而,正如前文所述,在我国,传统意义上以线下地理空间聚合为主要特点的产业园区发展前景似乎并不明确,而基于网络平台的新型产业聚合形态却显示出了强大的国际市场突破能力。国际市场中美国的Netflix、Amazon Prime Video,以及国内市场中“优爱腾”(优酷、爱奇艺、腾讯的简称)和哔哩哔哩等,作为动画产业的全新变量,正式深度介入世界动画产业生态版图的再造与扩张。化身网络平台的新技术对动画产业创新关系网络的构建与扩展究竟是如何发挥作用的?本文拟从产业集群理论出发,基于“技术—产业”的基本关系分析框架,对美国、日本和中国三个国家动画产业在网络平台时代的变化进行研究,对这一问题进行回应,并进一步讨论网络平台对我国动画产业国际竞争力建设的意义。

      二、研究基础:产业集群、创新网络、技术创新及相关研究

      产业集群理论最早可以追溯到1890年马歇尔(Alfred Marshall)对产业区现象的分析,其从外部经济的角度解释了产业集聚的形成原因。①后续科斯(Ronald H.Coase)的研究认为,产业集群是一种中间形态的组织形式,居于纯市场组织和纯层级组织之间,在企业稳定性和市场灵活性中获得了平衡,可使交易成本最小化。②迈克尔·波特的“钻石模型”进一步将产业集群放在了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关键位置,认为集群可以降低交易成本、提高效率、改进激励方式、创造出信息和专业化制度以及名声等集体财富,更重要的是可以改善创新的条件。③在这一理论的影响下,产业集群与产业创新之间的良性关系逐步浮出水面,“钻石模型”也因此成为世界各国推动产业发展、开展产业国际竞争的重要理论阐释工具。产业集群在很大程度上起源于产业链相关企业间的非正式协作网络,并在竞合关系形成的过程中不断地吸引更多关联企业融入,从而强化地理集群的衍生机制,进一步吸引更多优质的交通、智力、金融以及制度等资源。④随着产业升级和知识经济的发展,产业集群的发展模式向注重创新的知识技术密集型转变。集群创新网络日益被视为集群创新优势产生的微观结构,是集群创新的基础和源泉。⑤

      就创新网络领域的研究而言,1991年克里斯托弗·弗里曼(Christopher Freeman)就基于网络视角的企业集群创新系统研究首先提出了“创新网络”的概念,认为创新网络是应对系统创新的一种新机制,网络构架是基于企业间的创新合作。⑥奥拉夫·阿恩特(Olaf Arndt)将创新网络定义为不同的创新参与者的协同群体。它们共同参与新产品的形成、开发、生产和销售过程,共同参与创新的开发与扩散,通过交互作用建立科学、技术、市场之间的直接和间接、互惠和灵活的关系,而且网络形成的整体创新能力大于个体创新能力之和,即网络具有协同特征。⑦在创新网络的功能方面,洪茹燕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归纳得出,创新网络可以减少交易成本、获取外部创新资源、降低创新风险并促进组织学习、推动集群集体学习并提升区域创新能力。⑧王大洲也指出,创新网络为产业集群提供了更为开放的创新环境,内部比较松散的连接有助于知识共享,同时其创新氛围也有益于创新资源的整合、增值和利用。⑨在创新网络的结构方面,范艾肯(Joan Emst Van Aken)和韦格曼(Mathieu Weggeman)将创新网络细分为正式网络和非正式网络,强调了创新网络的复杂性。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