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审计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和重要保障,其中,审计机构作为最具重要的一环,承担着维护经济秩序发展的作用,同时被赋予相应的监督权利,对政府部门的职能运行、对贪腐行为进行监督管理。审计监督积极推动着经济社会健康有序的发展,保障国家经济环境健康良性运作。随着全面深化改革和依法治国方略的协调推进,在新时代背景下,国家审计承担了新的历史使命。党中央非常重视国家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在党的第十九届三中全会上正式宣布成立了中央所属审计委员会,对构建统一、全面、权威、高效的审计监督体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经济责任审计是我国特有的审计模式,隶属于国家审计系统之下,其并非“舶来品”,而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组织模式,是国家审计历史发展的产物。其起源于厂长经理承包责任制,后来逐渐扩展到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是一种“受托于公共的经济责任”。随着新时代到来,国家经济向纵深发展,为了体现中国特色,更好地融入现有体制机制的发展需要,以市场为主体的情况下,国有企业的经营权与所有权脱离。为衡量与界定企业管理者的经济责任和经营成果,无论在哪个所辖地区、单位、部门,都无一例外地要对其在职任期时的财务状况以及与经济活动收支相关的内容进行系统地经济责任审计,通过对其工作进行审计监督来保障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对相关机构和人员进行检查,进而对受托人履行委托职责情况进行核查、评价和监督,体现了权力制衡和约束的理念。 作为一种有效的监督管理手段,经济责任审计强化了对部门领导干部的管理与约束,通对领导人员各项权力的依法监督,推动了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发展。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迈入新时代,在组建中央审计委员会和审计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大背景下,经济责任审计也迎来了新的时代挑战。 二、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流程中的问题和阻碍 目前来看经济责任审计已成为一种有效的审计监督方式,是促进和改善国家治理的有效途径。其流程分为四个阶段:准备、实施、报告以及落实阶段。然而,在不断完善和实践党政官员经济责任审计体系的工作进程里,仍然存在许多矛盾和问题等着去解决。 (一)准备阶段:审计内容不够深入,审计资源匮乏 经济责任审计流程的第一步即制定全面的审计流程细则,这一项工作主要是由审计组内的主审人完成。在制定的工作流程细则中,审计目标要明确清晰,审计范围要清楚界定,除此之外的其他各项工作进行组内分工,在任务分工明确的情况下分组、分时进行审计。然而在准备阶段,制定审计方案时常常存在内容不够深入全面。在经济责任审计的过程中,其主要侧重于对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履责中的问题,而忽视工作期间的成绩和贡献,反而不利于客观评价部门领导的履职。对此,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时,不仅要关注可能存在的经济问题,还要确认这些可能存在的经济问题的直接和间接责任,从而更好地督查部门领导任期间的经济表现,来确定领导人员对经济绩效的贡献程度。另外,经济责任审计内容广泛与审计资源不足之间也存在着冲突和矛盾。由于各级机关、行政、国有企业等主要领导干部都无一例外要受到经济责任审计上的监督,然而目前审计机关内部工作人员不足,在日常经济责任审计的工作过程中难以实现更广范围和更深领域的监管。 (二)实施阶段:审后程序耗时过多,降低了审计报告时效性 现场审计时,审计人员到现场并根据事先准备的审计方案进行审计,撰写审计工作底稿,审计人员经过分析得出结论性论述,需要与被审计单位充分沟通审计意见,以合理描述审计事项的经过及产生的影响。但是审后程序往往繁琐,降低了审计结论报告的时效性。比如,有些地方审计结果不及时公布,而是在经过现场审计工作后,审计组再对现场审计情况进行汇总统计,经常需要长达4至5个月才能将正式的书面审计报告送达被审计者手中。其中存在的问题便是前期征求意见的环节耗时过多,即不必要的环节占据了大部分时间。因此,审计报告大多存在时效性不足的问题,从而导致审计相关案例运用不足,经济责任审计价值不高的现象比较普遍。 (三)报告阶段:经济责任审计制度设计存在弊端 在审计小组中有主要负责审计报告撰写的工作人员,报告起草的内容主要来自审计工作记录。审计工作中的评价环节也是至关重要,通过对审计中所存在的情况与审计结果做出科学、合理、精确的反馈,并以此为依据为被审计对象的考核、任免提供了有力的参考,同时评价过程也是被审计单位和被审计对象共同关注的重点。就目前来看,虽然党政机关领导人员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是一关键流程,但没有围绕此项内容建立起一个完备的审计评价体系,从而使得评价结果单一,在依法依规审计的过程中存在片面评价和比较,容易造成评价碎片化、事项化,缺乏总体综合的分析。 (四)落实阶段:审计成果运用不充分,与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不协调 在经济责任审计完成后,公司应当通过股份公司下行文的方式,将审计报告下达到企业负责人及所在单位,针对审计报告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发布整改要求。审计结果应反映审计价值。对于国企中领导干部进行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其结果传达出来的质量高度可以充分体现审计工作所具备的价值。然而,如果某些审计结果不能有效地应用,那么也很难反映出对于国企中领导干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的意义。而这种不重视,体现在具体工作中就是对于选拔任用机制重视不够,经济责任审计发挥的监督作用还不够明确,审计成果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的运用程度还不够高。 此外,通过对自然资源类部门的领导干部进行离任审计时,可以有针对性地统计、梳理、分析各部门内对于自然资源资产方面的数据,以此来衡量和判断领导干部的履职情况,把所得资料进行妥善保管,数据进行系统整理归档,可以为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开拓新道路,对党政领导开辟了审计监督的新领域。然而目前对于一些审计安排、管理和组织形式方面的内容和标准没有与时俱进,自然资源资产作为一项重点审计内容,其离任审计方面的具体内容与形式始终滞后,没有更新。而经济责任审计的具体实施内容,以及针对审计过程的内容和评价标准没有调整。从本质上来说,这两者都是党政干部与审计监督相互结合的创新举措,可以用来相互学习、共享资源。但是,在审计评价机制与标准体系结构中,以上两种(经济责任、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做得并不够全面具体,审计结果的运用不够科学严谨。然而不同的审计人员会给出各自不同的审计结论,在审计报告中所披露的信息较少,即便对于领导人员的评价结果已经分类明确(好、好、一般、差、差),但实际上该分类标准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