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弈视角下国家审计高质量发展的机理研究  

作 者:

作者简介:
刘议励,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审计局,审计师,硕士。

原文出处:
丽水学院学报

内容提要:

02


期刊代号:V3
分类名称:审计文摘
复印期号:2021 年 03 期

关 键 词:

字号:

      审计管理体制改革的目的是推进国家机器和公众之间协同善治,核心是创新审计管理机构的设置、职权配置及机构间的相互协调。学界主要从管理学的角度援引了相关理论和模型来论述改革的层次、顺序和程序等。如一些学者综合了博弈论、委托代理理论、信息经济学和成本收益法等理论,分析了提高国家审计监督力的审计管理体制改革的途径。目前,学界对国家审计管理体制改革的探讨主要集中在框架的构建上,而通过理论模型以数理角度进行解析的文献则很有限。

      审计质量作为审计生命线,集中体现在审计产品质量、行为质量和信息传递质量上,并贯穿于管理体制改革。学界从博弈视角对审计质量的变化做出了系列探讨。有学者以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的思想论证了审计质量是各个利益相关者动态博弈的产物。也有学者建立了管理层与审计者的博弈模型,研究了外部声誉和内部监督机制对审计质量的影响程度。另有学者通过博弈均衡分析了影响国家审计质量的若干个变量,给出了提高国家审计质量的政策建议。这些探讨给了本文启发:将博弈论和审计质量结合,探讨将其嵌入审计管理体制改革的路径。

      在审计管理体制改革中寻求最优效能,推动国家审计的高质量发展,是审计机关在新时代更好地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铺垫,更是一个值得审计人探究的课题。本文将基于被审计方与审计机构及人员进行博弈的视角,建立模型,观察变量,对该课题进行研究。

      二、模型假设和分析

      1.被审计方寻利视角

      假定被审计方是理性经济人,以字母表示其在尽责和获利选择下的收益,如图1①所示。

      P表示尽责率,1-P代表获利意愿。S表示尽责得到的常规报酬,且因放弃获利,相应的获利成本是0,则尽责循环的收益是:

      P×S。(1)

      以R(h)表示获利收益,当国家审计未介入监督,该循环所得是:

      

      

      当国家审计介入且监督有效时,Q表示有效监督率,F表示获利行为被揭露后被审计方受到的处罚,L(h)表示替代收益(如降级工资或离职收益),该循环所得是:

      

      当国家审计介入但监督无效时②,循环结果是:

      

      合并(3)和(4),得

      

      表明,在面对有风险的国家审计时,被审计方寻求不当得利的综合结果。若被审计方主动放弃不当得利为条件,应满足(5)≤(1),列式

      

      (6)式中,S和P正相关③。Q和F指向国家审计的监督力度和罚没强度。L(h)与市场和资本④有关。要使得(6)式成立,除L(h)外,在S和P相对固定的情况下,应促成Q和F增加,但Q不会无限大,因为每投入一单位监督力量,对应增加一单位的监督成本。因此,运用求导法则来寻找最佳监督力。具体是:为阻止被审计方选择获利,所需最小公共成本投入是(L(h)-F)+(1-Q)/Q×R(h)。假设被审计方绝不获利,则有

      

      减去绝对监督下(Q=1)的获利收益L(h)-F,得到常规监督成本为(1-Q)/Q×R(h),该式表明成本的变幅大于监督投入的变幅。据此,设国家审计监督力量与成本的函数为二次函数:

      

      式中a是常数。对该函数求导并取值0(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得到

      

      此时,监督成本最低,且每投入一单位监督力量,就有相应一单位收益。表达式说明,最优审计监督力与被审计方的获利特征有关,要对审计监督投入实现均衡有序的控制,需通过创新审计组织设置来实现。

      2.审计方(机构及人员)寻利视角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