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笔者立足于对30多年来两岸语言对比研究的总结与反思,比较系统地梳理了海峡两岸语言差异的类型,提出了六组相互对待的概念,即真性差异与假性差异、词典差异与实际差异、显性差异与隐性差异、完全差异与部分差异、共性差异与个性差异、历史差异与现实差异。我们围绕上述概念,对其相互关系以及具体研究中存在的与之相关的问题,逐一进行了讨论。①但是,限于篇幅,有的概念讨论得还不够充分,特别是其中内涵最为丰富的“历史差异”与“现实差异”,感觉意犹未尽,认为有必要再做进一步的深入讨论,而这也就是本文的写作缘起。 这里的“历史差异”与“现实差异”,是着眼于时间因素与两岸语言及其发展所做的划分,它们的提出依据是,两岸语言对比研究已经持续30多年了,而其研究对象也经历了30多年的发展变化,总的趋势是由差异走向融合,但是二者又是交织甚至纠缠在一起的,而其呈现出来的实际状况与真实样貌,就是差异中有融合,融合中也有差异;融合现象持续出现,但是也不断地有新的差异产生。所以,这方面总体的情况非常复杂,需要理清头绪,以便进一步开展相关的研究工作,使之可持续地健康发展。 本文试图梳理相关因素及其关系,给出一个初步的认识,其中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呼吁树立海峡两岸语言差异研究的历时观并付诸具体的实践。为了使考察与叙述相对简单、集中,我们以词汇研究为例进行讨论和说明。 二、海峡两岸语言的“历史差异”与“现实差异” 2.1 两岸语言的历史差异 简言之,我们今天所能看到的各种相关工具书及论著中所叙述与描写的两岸语言差异,基本都属于历史的差异,如果稍加区分,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两类: 其一是最初的各类研究成果所揭示的两岸语言差异,具体包括最早编纂出版的一批两岸对比工具书,如邱质朴主编的《大陆和台湾词语差别词典》(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和黄丽丽编著的《港台语词词典》(黄山书社1990年版)等。这些工具书基于当时或其前语言事实的调查对比,对两岸词汇差异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列举与呈现,因此反映的是那个时期的两岸词汇的实际差异。然而,上述实际差异在两岸语言关系不断发展变化的背景下,有不少已经“成为历史”,成了我们所说的历史差异,因为现实的语言运用中,这些差异已经因两岸语言的融合而不存在了。比如,《大陆和台湾词语差别词典》在“台湾词语”部分列出的很多台湾用而大陆不用的词语,如“安检、吧女、吧台、班底、斑马线、报备、崩盘、飚车、才俊、残障、单亲家庭、单身贵族”等,这里的“台湾用而大陆不用”,反映的就是当时及以前的情况,而不是今天的实际和事实;现实的情况是,这些词语早已在大陆通行,因而早就成为两岸通用词语了。 比工具书更为多见的,是基于这些工具书或当时各种语料所做研究而得出的各种具体差异。比如,有人根据两岸几部有影响的工具书进行对比,选取了200个同形异义词进行研究,其中包括“充电”,列出了以下台湾“国语”特有义:“用来比喻人经过一段时期烦劳忙碌后,而要休养以培养精力或充实实力,近几年来也可以用来指充实与提高业务水平。”(苏金智1995)上述意义在大陆早已成为常用义,因此很显然,这反映的是历史差异而不是现实差异。此外,也有很多研究是基于当时的实际语料调查,同样也有这个问题。比如,朱景松、周维网(1990)开头有以下的说明,“根据对我们所能看到的台湾报刊文章以及200多万字台湾小说中的语言材料的观察、分析”,则明显使用的是1990年前的语料。文中指出,“家教”在普通话中指家长对子弟进行的关于道德、礼节的教育,而在台湾“国语”中指担任家庭教师。另外,文中还列举了一组多义词,指出台湾“国语”和普通话中常用的义项不一样,如“主管(主管的人员)、货品(货物)、转业(由一个行业转到另一行业)、锦标(奖给竞赛中优胜者的奖品)、课(某些机关学校工厂的行政单位)、情势(形势)”等。毫无疑问,这些反映的也都是两岸之间的历史差异。 其二是早期(主要指20世纪90年代前后)以外的其他差异。两岸语言差异的对比研究已经持续30多年了,除20世纪90年代左右研究比较集中外,其后也一直持续不断,其中有一些立足于不同时期的当下,对两岸差异的一些方面进行了描写与分析。然而,随着两岸交流的拓展加深以及互联网的普及,语言的交流与交融不断提速,也使得一些时间没有那么久远的差异很快又产生新的变化,从而又形成了新的历史差异与现实差异的对比与参互。苏新春(2003)把台湾“新词语料汇编1”中的714个复音新词语与大陆20多年来的3万多条新词语进行联表查询,发现714条中见于大陆新词语的只有61条,即二者相同的只有8.5%,而相异的达91.5%。其实,这反映的是本世纪初的情况,如果今天再做这样的对比,差别一定不会这样大,例如文中列举的不见于上述61条的“吃到饱、酷毙了、影像处理、性侵犯、景点、芯片、酷妹、干洗、卖场”等,在大陆都已不鲜见,其中不少已经成为常用词语了。 李慧(2005)以2003年出版的《两岸现代汉语常用词典》为基本语料和线索,得出了一些关于两岸词汇差异的认识,比如文中指出,“寝具”是汉代就有的一个词,指睡觉用的东西,现在在大陆普通话中,我们使用“卧具”,但是台湾“国语”还一直使用着这个文言词。据我们初步调查,李文所说与当时的实际情况基本吻合,但是时至今日,情况已大不相同:大陆普通话中,“寝具”也已成为常用词,我们2020年4月23日在百度网页检索,显示共有相关结果约24,400,000个,以下是两个实际的用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