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注列“古今字”的材料鉴别与学术价值

作 者:

作者简介:
李运富(1957-),男,湖南衡阳人,教育部长江学者,汉字文明传承传播与教育研究中心、郑州大学文学院特聘教授,主要从事文字学、训诂学研究,E-mail:lyf06081@126.com;温敏,汉字文明传承传播与教育研究中心、郑州大学文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1)。

原文出处: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内容提要:

“古今字”指不同时代的文献记录同一词项而使用的不同字,凡古人注释过或列举过的“古今字”即为“注列古今字”。注列“古今字”除了典型的“某某古今字”表述,还有许多包含“古”“今”用字关系的其他表述方法,但不是所有含“古”“今”的材料都是反映用字现象的“古今字”,文献正文中的“古”“今”,指称不同时代版本异文的“古”“今”,指称词语变化或同义词的“古”“今”,指称字符职能变化的“古”“今”,指称字形或构件构造功能的“古”“今”,指称字形局部变化的“古”“今”,不构成对举关系的单方面“古”或“今”,都属于这种情况。搜集鉴别注列“古今字”材料,具有学术史、训诂学、文字学、语言学方面的研究价值。


期刊代号:H1
分类名称:语言文字学
复印期号:2021 年 02 期

字号:

      一、所谓注列“古今字”

      “古今字”是中国传统语言文字学领域的重要概念。古人所说的“古今字”主要应用于解读文献的训诂范畴,属于异时用字问题。凡是不同时代的文献记录同一词项而使用了不同的字,都可以叫“古今字”。其要点有三:一是“同物同音”,即音义相同,在文献中记录同一词项;二是“文字不同”,使用一组不同的字符来记录同一语言单位;三是使用时代有先后,先“古”后“今”,“古今”相对而言,没有确定的时代[1]。

      记录同一词项而古今用字不同,必然给文献阅读带来障碍。为了扫除障碍,古人往往在随文注释和字典词书中说明某是某的古字,某是某的今字,或某某古今字,以帮助读者用比较熟悉的今字去理解相对生疏的古字。我们把古人注释过或列举过的“古今字”称为“注列古今字”,这是个带有古人主观性的学术史概念,不等于文献中客观存在的古今字,也不等于今人从学理上认定的古今字,所以加引号以示区别。

      二、注列“古今字”的鉴别

      注列“古今字”散见于历代的古籍注释和语文工具书中,除了典型的“某某古今字”表述,还有许多包含古今用字关系的其他表述方法,如“某古字,某今字”、“古(今)作(为)某”、“古(今)某字”和“古(今)文(字)”等,其中都包含时间名词“古”或“今”,所以搜集材料时可以用“古”“今”作检索词。但不是所有含“古”“今”的材料都是反映用字现象的“古今字”,所以需要爬梳并逐一鉴别,排除大量的非用字性质的“古”“今”材料,才能提取出真正的“古今字”字组来加以研究。

      1.与“古今字”表述类似的文献正文,不是注列“古今字”

      在文献正文中,有些字虽然表述形式类似“古今字”,但并非注列“古今字”。例如:

      (1)由余片言,秦人是惮;日磾效忠,飞声有汉;桓桓抚军,古贤作冠;来牧幽都,济厥涂炭。([晋]卢谌《赠刘琨》)

      其中的“古贤作冠”不是注释语,不是“古代的贤字写作冠字”的意思,因而不是“古今字”材料。此类非注释语中的“古”“今”材料都首先被筛选出去。

      2.指称不同时代的版本异文,目的不在说明用字关系的,不算注列“古今字”

      古人常用“古本”“今本”指称版本异文,比较容易分辨。如果用“古文”“今文”来指称就要特别注意了。“版本概念的‘古文’‘今文’既不同于字形概念的‘古文’‘今文’,也不同于字符使用关系的‘古今字’,它们彼此之间只有异同的关系,没有源流关系。”[1]指称版本异文的“古文”“今文”往往与有校勘意味的“作”或者“为”组合运用,具体有“古(今)文(或)作某”“古(今)文(或)为某”“古(今)文皆(作)为某”等形式;也有直接用“今作某”或“古作某”的,不含“文”和“字”。例如:

      

      例(2)(3)的郑注,意思是《仪礼》中的“赞启会”“却于敦南”“设扃鼏”在他见到的某个“今文”或者“古文”版本中分别写作“赞开会”“绤于敦南”“设铉鼏”“设扃密”。例(4)“妥,今作隤”,是说这句话《周易》古本作“妥”而今本作“隤”。这种版本校勘性质的“古”“今”意在说明同一位置的字词古今版本不同,不一定是同一词语不同时代的用字不同,即使恰好也属于用字不同,其实也并不是注家特意要注明的,就是说注家的目的在于说明版本差异而不在于用字差异。当版本异文跟用字差异重合时,收录为“古今字组”也是可以的,如上文的“却”与“绤”、“鼏”与“密”;但不是用字差异的异文就应该排除,不能算“古今字”,如上文中的“启”与“开”、“扄”与“铉”。

      3.指称词语变化或同义词的“古今语”,不是注列“古今字”

      称呼同一事物,不同时代可能使用不同词语,这种具有时代差异的同义词语被称为“古今语”。如汉扬雄《方言》说:“秦晋之间凡物壮大谓之嘏,或曰夏。秦晋之间凡人之大谓之奘,或谓之壮。燕之北鄙齐楚之郊或曰京,或曰将。皆古今语也。”下面的注释材料也属于“古今语”而不是“古今字”:

      

      按,例(5)(6)有“谓之”作标记,很容易判断是指古今称谓不同,非古今用字不同。例(7)“采”的本义为“采取”,也借用指“彩色丝织品”,后来写作“彩”。清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采,字亦作彩。”“绣”《说文》训“五采备也”,则本义指“经绘画而使五彩具备”,也指“有彩色花纹的丝织品”,后来写作“绣”。唐傅奕说“采是古文绣字”,实际意思应指“采(彩)”是古代跟现代的“绣”同义的词。它们读音不同,当然不是“古今字”。

      4.指称字符职能变化的“古”“今”材料,不是注列“古今字”

      一个字初创时职能是单一的,而在以后长期的使用中职能会发生变化。古人训注中遇到这种职能变化而需要说明时,也往往使用“古”或“今”来表述。例如: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