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K243-2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7326(2020)09-0130-11 都监(监押)全称为兵马都监(监押),“有路分,有州、府、军、监,有县、镇,有城、寨、关、堡”,在宋代设置十分普遍,是地方统兵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任职者资历,武官閤门祗候以上出任都监,三班使臣任职监押;知县监镇时,知县由朝官充任则兼都监,京官充任则兼监押。① 都监源于唐后期的宦官监军,经过五代的演变,至宋初成为统兵官。这一变化过程学界已有不少研究。友永植从追溯宋代都监制度源头入手,讨论了唐五代的行营都监、五代的州县都监,指出宋代禁军的行营都监源于唐代的行营监军,屯驻禁军都监则由五代屯驻禁军监督官和地方藩镇监军使融合而成。行营都监主要由内诸司使和三班使臣充任,州县都监在监视藩镇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②渡边久论述了北宋都监的起源、宋初的类型、相关制度及变化,是目前关于北宋都监最为全面的研究。不过该文对五代宋初都监演变轨迹仅进行了简单勾勒,并未深论。③李昌宪在讨论宋代地方统兵体制形成时对都监的变化亦有简要论述。④赵冬梅展示了州都监在北宋前中期地位下降的过程。⑤张萌将五代十国的监军、都监区分开来进行考察,举证颇丰,但她对监军与都监之别把握并不准确,所举五代监军例子除后唐庄宗时期外,均为都监。⑥可以看出,既有研究尚有一些问题未得到彻底厘清,如都监与监军之关系、都监在五代宋初的演进轨迹及其与地方武力整合的关系,故笔者欲对五代宋初的都监演进重新讨论。 一、唐后期的行营宦官都监 都监源于唐代的宦官监军。杜佑指出,唐前期以御史监军,“时有其职,非常官也。开元二十年后,并以中官为之,谓之监军使。”⑦安史乱后内地方镇林立,监军在诸镇普遍设置。由此监军分化为“莅戎于征讨”的行营监军及“护兵于镇守”的藩镇监军使。⑧都监的产生主要与行营监军相关。⑨ 行营是唐后期五代宋初大规模征战时军队编制的主要形式。行营军队一般由禁军和藩镇军两部分组成,唐后期以藩镇兵为主,五代宋初以禁军为主。⑩唐后期行营军队主要来源于诸镇,由各镇节度使和监军统率,诸镇节度使之上,又设置行营都统、招讨使等统一指挥作战。与之相应,诸镇监军使之上亦设置“都监军使”为总监军,都监正是都监军使之简称。(11)建中四年(783)泾原之变后,唐德宗“不欲以武臣典禁兵”,(12)委禁军军权于宦官,行营中亦开始设立都监军使。贞元十六年(800)二月,德宗以夏绥节度使韩全义为“蔡州四面行营招讨使,十七道兵皆受全义节度”,(13)讨伐蔡州节度使吴少诚。同年七月为吴少诚所败,“全义与都监军使贾(秀英)[英秀]、贾国良等夜遁,遂城守溵水”。(14)这是目前所见最早的都监军使。元和元年(806),唐宪宗以高崇文为左神策行营节度使讨西川节度使刘辟,“以刘贞亮为都监”;(15)十月,宪宗以西川平,下制曰:“其收复成都诸大将、擒获刘辟军将,委崇文与都监军使俱文珍条疏等第闻奏。”(16)俱文珍即刘贞亮旧名,(17)亦可证都监即都监军使。他例甚多,不枚举。 都监之外,唐末尚有“都监押”和“都都监”。广明元年(880)底,黄巢占领长安。次年二月,“代州北面行营都监押陈景思率沙陀、萨葛、安庆等三部落与吐浑之众三万赴援关中”。(18)为收复长安,中和二年(882),唐廷以宰相王铎“兼中书令,充诸道行营都都统”,“以右神策观军容使西门思恭为诸道行营都都监”。当时唐军讨黄巢,“诸将为都统者甚多”,(19)故以王铎为“都都统”以统之。与都都统相应,亦出现“都都监”之称。可见都监押、都都监同样产生于行营体制。在监军系统中,二者均比都监高出一个层级。(20) 由上可知,都监是伴随行营产生的,主要用于监督来自不同节镇以及神策军的行营大军,从职任上与诸道监军使并无实质差异,故都监又常被称为监军。如前引贞元十六年与韩全义一起遁逃的都监军使贾英秀,《旧唐书·韩全义传》《新唐书·韩全义传》均作“监军贾英秀”;前引代州北面行营都监押陈景思,《旧唐书·郑从谠传》则作“代北监军使陈景思”。(21)但都监与监军使又有区别,监军使为正式使职,有相对稳定的任期,(22)经常参与藩镇军政、民政、财政事务;(23)都监职权则只涉及军政,为临时差遣,(24)随行营而置罢,任职者需要以他职充任,前引西门思恭便以右神策观军容使充任。 天复三年(903)正月,四镇节度使朱温从凤翔节度使李茂贞手中夺回唐昭宗,随即与宰相崔胤奏请“悉罢诸司使,其事务尽归之省寺,诸道监军俱召还阙下”,之后朱温“以兵驱宦官第五可范等数百人于内侍省,尽杀之……其出使外方者,诏所在收捕诛之”。(25)诸道监军使遭受毁灭性打击,“惟河东监军张承业、幽州监军张居翰、清海监军程匡柔、西川监军鱼全禋及致仕严遵美,为李克用、刘仁恭、杨行密、王建所匿得全”。(26)随着宦官集团的覆灭,行营宦官都监亦暂时退出历史舞台。 二、五代的行营都监、屯驻都监和宦官监军 五代时期的兵马都监可分为行营都监和屯驻都监两类。与行营都监随行营置废不同,屯驻都监长期驻扎地方,负责管理分屯各地的禁军和藩镇军,多以“州兵马都监”“县兵马都监”等系衔,友永植称之为州县都监。(27)笔者之所以不用此称,是基于以下考虑:首先,除了州县都监,五代尚有镇、寨等都监,州县都监之称不足以涵盖所有非行营都监;其次,五代都监的设置取决于屯兵的有无,并非普遍设置于州县,县都监设置很少;第三,五代屯驻都监与宋代的州县都监差别明显,不宜均用州县都监之称(以上三点详后)。屯驻与行营恰好对应,屯驻都监之称可以指称所有非行营都监。五代各朝,后梁、后唐都监的发展情况最值得注意,后唐明宗以降则变化不大,以下将分后梁、唐庄宗时期、唐明宗以降三个时期阐述五代都监、监军的发展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