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随之产生的资源环境问题也日渐凸出。习近平讲话中多次强调“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地方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保护资源环境的配套措施,然而却还是处于规制失效状态。究其原因,可归纳为地方政府和上级政府之间的资源环境信息不对称,环境信息不对称给予了地方官员充足的自由裁量权以及进行机会主义行为的可能性。地方官员因具有掌握当地环境资源信息的优势,在向上级政府汇报本级政府环境资源保护工作时,可能会隐瞒、篡改环境资源数据,从而使得地方环境资源保护与治理始终得不到根本的改善。面对这一问题,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对领导干部实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以期从制度上改善上下级政府间的环境信息不对称,增加地区保护环境资源的压力。 在我国,地方政府和地方官员作为环境规制的制定者和执行者,是影响企业是否履行环境责任的重要因素。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所产生的地方官员保护环境资源压力,会促使其有足够的动力将压力转移至辖区企业,特别是资源型、重污染型企业。这些企业作为地区资源环境使用与污染的主体,地方官员会重点加强对此类企业的监管和惩罚,限制其资源环境的污染与浪费。由于企业社会责任信息(包含环境信息)披露报告是政府了解企业环境履行情况的重要渠道,为避免巨额行政处罚,企业将有强烈的意愿去提高社会责任履行水平,完善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为检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对企业社会责任行为的具体影响,本文以2011~2017年资源型、重污染型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探讨公众关注在二者关系中的调节效应。 本文的预期贡献在于:第一,现有关于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经济后果的研究,主要从企业盈余管理、权益资本成本、环境治理效应以及公司避税行为等方面进行,较少考虑由环保问题引起的其他利益相关者可能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中发挥的作用,本文基于地方官员环境治理压力视角,研究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对企业社会责任行为的影响;第二,现有文献主要从企业内部资源、外部舆论环境、政府干预等方面研究企业社会责任的驱动因素,较少关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作为一种外生制度环境如何影响企业社会责任行为,本文从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视角研究其对企业社会责任行为的影响,丰富了企业社会责任影响因素研究的文献;第三,在实务上,本文所得结论亦可为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试点的全面推行寻找到更为充分的理论支撑和证据支撑。 二、理论分析与假设提出 (一)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与企业社会责任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是对现存环境监管制度条例不足的新发展,该审计制度的实施无疑增加了地方官员的环境考核压力。随着大数据技术在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中的应用,上级政府可以更清晰地了解与掌握地方政府资源环境的数据采集、数据存储、数据展示、数据交换等,降低了与地方政府之间的环境信息不对称,使地方政府很难再通过操纵地方环境资源数据的方式,隐瞒、谎报地方环境资源保护情况,以从形式上满足上级政府资源环境考核要求,进而不得不采取必要的资源环境保护措施。地区环境信息透明度的增加,给地方官员带来了更多的环境考核压力。地方官员为在激烈的锦标赛竞争中取胜,并实现自身晋升,不得不将环境考核压力转移至辖区企业,特别是资源型、重污染型企业。资源型、重污染型企业作为地方资源消耗和环境破坏的主体,在地方官员环境考核压力增加的情况下,对待资源环境的行为态度决定了自身受到外在制度压力和市场压力的大小。随着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逐步推进,地方政府和地方官员将大力宣传和鼓舞企业进行绿色生产,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并尝试采用绿色技术减少污染排放,生产绿色产品。若资源型、重污染型企业仍按照传统的生产模式或其他机会主义行为进行污染排放,不仅会受到来自政府的行政处罚,而且会失去资本市场中投资者的信任,面临更加艰难的融资市场环境,以及会被更多生产绿色产品的企业挤压市场生存空间减少产品市场份额等。可见,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制度下,资源型、重污染型企业若不能较好地满足利益相关者的期望,则很难获取他们手中的关键性战略资源,失去竞争优势,而满足利益相关者期望的重要解决之道就是履行企业社会责任。 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制度下,资源型、重污染型企业社会责任主要体现为企业更加积极地履行环境责任,提高环境信息披露水平,以更好地迎合政府期望,满足社会合法性要求,减少政府对本企业的过度关注和舆论压力。同时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可以有效降低信息不对称,增加外界对企业环境、运营和发展情况的了解,从而有利于获得投资者的信任和政府更多的绿色技术研发补贴,避免因地区环境治理压力增大而付出更高的政治成本。如此,企业可以拥有更为宽松的融资环境和政策支持,发挥社会责任的资源凝聚作用,进而促进绿色研发,提高绿色生产能力,从根本上转变企业传统生产模式,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和消费理念,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综合价值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