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塔塔尔族是跨境民族,与俄罗斯联邦的鞑靼、巴什基尔、克里米亚、西伯利亚联邦管区及中亚等地的鞑靼人属同一族群。中国塔塔尔族聚居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回族自治州奇台县大泉塔塔尔民族乡,散居于乌鲁木齐市、伊宁市、塔城市以及伊宁市的伊宁县、巩留县、昭苏县,塔城地区的额敏县、托里县,阿勒泰地区的布尔津县、哈巴河县、清河县,总人口3556人(2010)。1987年12月成立了“新疆塔塔尔文化研究会”(以下简称“研究会”)。 一、塔塔尔语的形成与使用 19世纪末,鞑靼人主要分3批迁入中国(《塔塔尔族简史》编写组、《塔塔尔族简史》修订本编写组2008;周泓1995)。1950年有关部门把迁入中国的鞑靼人识别为塔塔尔族。他们与迁入地的哈萨克族、维吾尔族长期和谐共处、相互影响,逐渐形成了中国塔塔尔族以及与迁出地语言有明显差异的塔塔尔语,可以认为中国塔塔尔语不是中国境内的原生语言,而是境外移民语言与哈萨克语、维吾尔语长期接触后形成的具有混合性质的语言,是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结果。 塔塔尔族主要分两大群体:一是城市群体,他们受教育程度普遍较高,从事教育、医疗等行业的人数较多,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和经商者也占相当比例;二是农牧民群体,聚居于大泉塔塔尔民族乡,散居于北疆草原地区。大泉塔塔尔族是19世纪末从鞑靼斯坦喀山迁入中国新疆塔城地区萨吾尔(
)草原的鞑靼人后代(当地哈萨克族称他们为
“诺盖人”)。他们与当地哈萨克族通婚,在塔城地区生活七八十年后,于1917年迁至昌吉回族自治州境内白杨河牧区,繁衍生息至今。他们迁徙到现居住地前,就已转用了哈萨克语。 通常情况下,弱势语言的维持依赖于稳定的语言社区。保留并使用塔塔尔语的城市塔塔尔族并未形成聚居社区,却形成了乌鲁木齐、伊宁和塔城3个较稳定的语言区。这与城市塔塔尔族居住地的民族成分和语言环境有关。乌鲁木齐、伊宁和塔城均为多民族杂居城市,除汉族外,主体民族主要是操突厥语族语言的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其语言与塔塔尔语属近亲语言,彼此间可以进行“半双语”交际,即以各说各话的方式交流。这种长期的“半双语”交际状态,既是导致塔塔尔语逐渐具有混合语特征的重要因素,也是塔塔尔语处于濒危状态而不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塔塔尔族除部分人在本民族之间和家庭内部使用塔塔尔语外,主要兼用哈萨克语或维吾尔语,城市塔塔尔族还多兼通汉语和兼用汉文。19世纪至20世纪初,塔塔尔族曾使用阿拉伯字母文字,因长期与哈萨克族或维吾尔族杂居,逐渐转用了哈萨克文或维吾尔文。 二、塔塔尔语的混合语特征 塔塔尔语除受阿拉伯语、波斯语影响外,还受其主体居住地在俄语地区的影响,吸收了较多俄语借词。塔塔尔族定居新疆已有一个多世纪,与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和汉族接触广泛,其语言受维吾尔语、哈萨克语和汉语的影响比较大。塔塔尔语与维吾尔语、哈萨克语之间的通解度较高,在他们长期接触,特别是彼此通婚条件下,塔塔尔语的词语混用现象突出,具有明显的混合语特征。这主要表现在语音、语法、词汇与语义等3个方面。 (一)混合语特征的语音表现 1.存在大量语音两读词
1)词内元音两读词 词内元音两读词指除两读元音外,其他语音相同或基本相同的词语。塔塔尔语有9个元音音位,两读词几乎涉及所有元音音位。例如:
塔塔尔语有类似的绕口令:
itdimij,it
dimij“肉不叫it(狗),狗不叫
(肉)”。维吾尔语、哈萨克语的it为“狗”,哈萨克语的et为“肉”。该绕口令意在强调塔塔尔语和维吾尔语、哈萨克语的发音区别,但塔塔尔语受维吾尔语和哈萨克语的影响,出现it:
“狗”混用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