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级化”视野下的网络趣缘文化传播

作 者:

作者简介:
尹金凤,湖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长沙 410081)。

原文出处: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内容提要:

在网络趣缘文化传播过程中,随着趣缘社群的不断成长壮大,原本平等、去中心化的结构特征逐渐演变为与现实社会相似的“层级化”结构特征。“层级化”意味着社群成员之间的权力差异与地位不平等,这一方面是社群成员差异带来的自然分化,另一方面也是由于社群发展壮大而进行组织化管理所造成的,这种现象不仅存在于趣缘圈子内部,也同样存在于同类型不同圈子之间。网络趣缘社群中的“层级”与现实社会的“层级”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关联,二者采用不同的层级划分标准并发生多种隐秘复杂的勾连。作为“客观事实”而存在的“层级化”,一方面促使趣缘群体成为“合作的阶层”,另一方面又可能造成“断裂的共识”。从结构和行动之间的关系来看,层级化结构制约个体在趣缘场域中的行为实践,而个体的行为实践也同样可能重构趣缘社群的“层级化”机制。


期刊代号:G6
分类名称:新闻与传播
复印期号:2021 年 01 期

字号:

      DOI:10.19503/j.cnki.1000-2529.2020.06.011

      近年来,网络用户的“圈层化”现象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但有关趣缘社群“圈层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趣缘“圈子”的形成机制、分化模式、结构特征等方面,少有文章针对趣缘文化传播中的“层级化”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层”与“圈”显然有着不同的运作逻辑,“层”也是我们理解趣缘文化传播与趣缘群体社会交往的一个重要维度。什么是趣缘文化传播中的“层级化”现象?其层级是如何形成的?现实社会的阶层地位与虚拟社群的层级之间有着什么样的复杂关联?“层级化”机制对趣缘群体又会造成什么影响?

      一、“层级化”:网络趣缘文化传播中的地位差异结构

      网络空间正日益成为人们互动与交往的新型场所,具有相似兴趣爱好的人聚集在虚拟社群中,形成了“网络趣缘群体”。所谓“趣缘群体”,就是经由趣缘关系结合起来的社会群体,这种趣缘关系建立在共同的兴趣爱好、价值取向的基础上,比如传统社会中的黄梅戏戏迷群、朋克族,网络虚拟社区中的粉丝群、小清新族群、极客、维客等[1]。在网络趣缘文化传播过程中,这些趣缘群体表现出新的社会互动方式:从横向结构上看,这些网络趣缘群体形成了一个个以兴趣和情感为核心聚合而成的趣缘“圈子”,并且形成了“圈子化”的文化传播机制;在纵向结构上,也形成了一层层以话语权力为中心而具有不同等级的层次,并进一步形成了“层级化”的文化传播机制。那么,网络趣缘文化传播中的“层级化”现象究竟是如何形成的呢?

      (一)网络趣缘文化传播中的“层级化”现象

      在网络趣缘文化社群中,社群成员往往会被分成不同的等级或层次,比如意见领袖通常处于顶层,积极参与者一般处于中层,普通用户则处于底层,每位成员在趣缘社群中都有自己的角色和地位。具体到相应的趣缘社群,我们能看到饭圈的核心粉丝、活跃粉丝、普通粉丝;二次元文化聚集地B站上的资深用户和普通用户;网游文化圈中的段位排行青铜、白银、黄金、铂金、大师以及王者等等。事实上,我们不难发现,这样的层级在各类网络趣缘社群中普遍存在。“层级”这个词意味着,不同人群间不仅有差异与区隔,更有“高低落差”[2]。我们知道,在现实社会中分层现象普遍存在。“社会分层”(social stratification)一词最初是从地质学中引入的,指的是地质的沉积成层现象。后来,这个词被引入社会学,用意在于采用地质中的分层现象比喻人类社会各社会群体之间的层化现象[3]。由此观之,在网络趣缘文化社群中,“分层”指的就是社群成员之间的层化或差异现象。社会分层理论对于我们认清社群成员的地位和角色,理解群体结构和组织功能具有重要作用。

      我们知道,网络趣缘群体是基于共同的兴趣爱好所集结而成的社群,他们不以营利为目的,体现了互联网最根本的原则,即以平等、自由、共享为群体准则,那么,为何又会出现这种等级分明的纵向结构特征,或者说这种层级是如何形成的呢?

      (二)“层级化”的形成:从自然分化到组织化管理

      根据趣缘社群中层级的形成过程以及不同时期的特征,我们可以将其大致分为“初始阶段”和“发展阶段”。在前一个阶段,成员自身的各种差异自然而然造成了层级的初步分化;而在第二个阶段,随着社群进一步地扩大发展,“层级化”逐渐转变为组织管理的一种手段。

      首先,在“初始阶段”,层级的雏形是趣缘群体成员围绕着趣缘文化传播而自然形成的。在相对平等、开放的网络趣缘社区中,绝大多数成员初进社群时都是平等的,趣缘社群并没有明确的准入门槛,只要你对该趣缘文化感兴趣,就可以参与其中,每个人都是该网络社群中的一个节点,互相之间自由地互动与交流。不过,随着社群的维系与发展,由于某些成员进入该社群的时间更早,社群的参与程度与贡献程度更高,或是掌握的趣缘文化知识更多,他们渐渐成为了圈内的“意见领袖”“大V”或者说“中心节点”。他们在圈内往往被其他人尊重及追随,也因此获得了更多的话语权,处于社群内较高的层级,而其他人则处于层级较低的位置。就这样,社群成员之间自然而然地出现了差异,但此时还没有具体的、规范的层级制度,层级只是以一种不自觉的方式在社群内部运行。自然,差异也会带来竞争。趣缘社群内部所形成的这种层级差异暗示了成员在地位上的不平等,他也会引起成员对权力的追逐。在趣缘社群中,拥有最高权力的通常是管理者或“意见领袖”,比如粉丝社群的群主、微博上的博主、豆瓣上的版主等等,他们通常是社群的创建者或最早加入社群并在群内持续活跃的个体,他们在社群中享有更多的话语权,而这种权力所能带来的好处也有可能会引起其他成员对于该位置的争夺。麦特·希尔斯就曾在《迷文化》中指出,“任何既定的迷文化,不再只是一个社群,同时也是个社会层级,迷在其中分享共同的兴趣,但在相关的知识,接近迷对象的权力以及地位声誉上,同时也处于相关竞争关系。”[4]因此,网络趣缘社群所呈现的这种“人人皆可平等进入,社群内适者生存”的特征,为“层级化”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其次,在“发展阶段”,伴随着社群的成长壮大,为了便于管理与沟通,就需要形成有效的组织管理机制,以维系社群的有序发展,这使得网络趣缘社群进一步走向了层级制度化。具体而言,随着网络趣缘社群的不断壮大,社群内部会发展出一套较为完善的社群规则,这些规则通常由创建者或“意见领袖”,也就是社群内处于较高层级的成员来制定,每一层级的成员都有相应的职责和义务,成员必须遵守这些规则才能进入社群并在社群内活动,若是违反规则或是不履行相应的职责则有可能会被降级,或是被社群管理员剔除出群。以网络字幕组为例,他们是专为海外影音文化作品配上本国语言字幕,并无偿将资源分享于各类国内网站上的趣缘社群。在最初的字幕组中,片源、翻译、压制、上传往往都是由一个人完成的。但随着网络字幕组的规模不断壮大,字幕组开始有了明确的分组和工作流程:海外组员录制片源→字幕组成员下载片源、翻译听译→校对同步更新→特效与后期查误→发布到免费空间→美工组发布宣传剧照和剧情大纲→剧集结束,全集打包上载,调校错误[5]。此外,想要加入字幕组还需要经过严格的筛选,需要通过社群内部组织的外语水平测试,而不再是像“初始阶段”那样可以无门槛准入。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当社群成员越来越多,社群内部的事务也会越来越多,这就需要分工给不同的成员才能完成,于是,社群内的组织架构会越来越合理,管理制度会越来越完善。换言之,社群为了适应自身的发展壮大不得不走向组织化管理,这会让自发形成的层级开始走向制度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