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6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8129(2020)04-0013-08 学科是专业发展的基础、学术生存的依托、学术信誉的保障,也是学人的精神皈依。没有学科,学术便无根脚,学人便无归属;没有学科,学术难以跻身主流话语体系,学人难以凝聚为一体;没有学科,学术发展难以获得相应的资源,难以搭建平台和凸显学术地位。教师教育关乎国家教育大计和人之成长大计,教师教育学科关乎教师教育发展大计。没有教师教育学科的成熟和发展,大力振兴教师教育、从源头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升教师教育质量、建设教育强国必将大打折扣。随着我国教师教育的转型发展,其学科建设已成必然诉求和必然选择。可以说,教师教育学人们在近十几年教师教育学科“建什么”的探索与实践中,一方面使教师教育学科发展的基础基本建立起来,教师教育学科发展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另一方面学人们也切身感受到教师教育学科构建的艰难、内外认同的困难以及实践中的诸多阻碍。时至今日,对于教师教育学科,我们不应再在“建什么”上继续争来争去,而是应该求大同存小异,把重点放在“怎么建”和“如何建成、建好”上,以前所未有的大格局、大观念、大思维凝聚共识、聚集同道、聚焦中心,齐心协力“爬坡过坎”,努力追求新突破,朝着真正的学科气派、学科地位和学科自信同向同行。基于此种思考及问题意识,本文特提出充实学科体系、践行学术使命、展现学人担当、满足服务需求“四位一体”的教师教育学科建设推进方略,供专家学者批评讨论。 一、大力充实教师教育学科体系 学科体系决定着学科身份和发展方向。学科体系不清晰、不明朗,学科建设就会陷入迷茫,彼此难以形成共识。从目前来看,教师教育学科体系虽然逐步明朗,但整体上还是不成熟。从知识体系上看,教师教育的研究域、理论体系、研究范式、学术信念等依然不太清晰,诸家观点各异,缺乏共识,连圈内的学人都认为:“教师教育的研究对象、研究问题、研究范畴仍然比较模糊,难以凝练成一个基本的研究范式,形成基本的知识体系基础。……相关的概念、范畴、原理、命题等还不是很清晰严谨,知识体系、理论基础凌乱,缺乏深度”[1];“教师教育学中许多概念和术语的界定与诠释、诸多问题的探究与澄清都带有较大的随意性,日常性、经验描述性、主观臆造性的语言过多,措辞的选择与应用缺乏一定的理论概括性”[2];“中国教师教育知识生成多为依附、移植性的,而非独立、本土化的,根本上一直潜伏着隐性‘他者’引发的认同危机”[3]。从制度体系上看,教师教育学科至今还未取得合法的学科身份,仍处于“自主设置”的非正式的尴尬境地,教师教育学科地位和实体建设在不同的办学主体中体现不一、极不平衡;学科学位和专业建设没有得到合理设置和广泛重视;学科管理架构和学科专业席位难以有效确立。从学术组织体系上看,除了不完善、不严密、不均衡、不规范外,还表现为上重下轻、有名无实、自说自话、无章无序,且形式化、功利化的学术组织活动不仅影响小,而且也难以激发学科的聚生力。总之,教师教育学科的知识体系还不够明确、学科制度还不成熟、学术组织还不规范,这一现状如若得不到有效改善,教师教育学科体系长期处于支离和碎片化状态,教师教育学科要想获得真正独立和广泛认同恐怕缺乏基础。 完备的学科体系是学科实现独立的基本保障和重要前提。如何完善教师教育学科体系?就目前的状况来看,仅靠常规的办法和自发的、松散的行为,短期内达成内部共识不太现实。教师教育学科“转正”和做实做强已是大势所趋,应放眼未来、正视挑战,不能再花费太多的时间去争来争去。一方面,同一圈子的学者需要放弃一些“自我”,树立“求大同”的思想,共商共议,不囿于成见、不固执己见,坐下来、静下来、说开来,进行广泛而有深度的交流,相对统一思想和步调,把问题梳理清楚,把重点找准,聚焦关键和难点,在此基础上,遵循学科建设规律,加强统筹规划和顶层设计,集中优势力量,有组织地联合开展理论体系、组织制度等攻坚,对关键性或瓶颈性问题展开多元研讨、系统论证,协同进行教师教育学科体系的综合建构,大手笔书写,集成推出经得起检验和令人信服的批量成果,催生学科权威思想和理论。至于具体怎么做,笔者认为部属师范大学责无旁贷并应义无反顾,一定要有主动领头、勇于担当的精神和气魄以及积极作为的使命意识;有造诣、有影响的相关学者要以大局为重,甘于奉献,登高谋远,竭心尽力。在工作开展上,要打破常规,破除壁垒,淡化本位思想,同心共筑,同时善于借力,注意搭建组织平台,实行分工合作,切实发挥核心专家学者的动员、带头作用,强化方向和价值引领,大作大为、克难奋进,倾力探寻科学完善的教师教育学科体系,全面提高教师教育学科体系内涵的“同一性”认识和影响度。在此顺便说明,笔者并不赞成学科建设的工程化,但在特殊时期和特殊环境下,比较特殊的学科建设在必要时也不得不借鉴一些工程化的理念。另一方面,要着意在宏观层面推动国家教育学科制度的改革。就我国国情而言,学科建设在很大程度上体现着国家意志和国家政策导向。目前,学科管理及资源分配主要依据现行的学科专业目录进行,尽管国家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高校自主设置“教师教育学”二级学科,但其合法性和认同度并不让人具有充分的底气,遇到利益纷争或竞争博弈时,这种自主设置的学科“有名无实”和“不受待见”自在情理之中。“自主设置‘教师教育学’二级学科”看起来似乎是对师范院校有利的政策,但实际上与国家对师范教育的期待及其应然的赋能是不对称的。师范院校设置“教师教育学”二级学科应该是无条件和必须的,而不是可以自主选择的。没有教师教育学科,师范专业何以生根、师范生培养何以卓越、师范特色何以彰显?因而,要确保教师教育学科的合法地位和稳定性,必须在“国家宏观管理层面建立、健全教师教育相关强制性规则,发挥制度强制性要素的外显、刚性约束作用。……教师教育学科制度建设需要在战略引导下系统设计,依靠法律、政策、规章等强制性要素来调整制约及优化教师教育相关资源配置、绩效激励等”[4]。教师教育是国家教育事业的工作母机,紧密关联国家战略发展需要,教师教育学科“转正”“入册”恰逢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