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黑格尔《美学》笔记

作 者:

作者简介:
王元化 华东师大教授,《学术集林》主编

原文出处: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

内容提要:


期刊代号:B7
分类名称:美学
复印期号:1998 年 09 期

关 键 词:

字号:

      引言

      黑格尔于1817年第一次讲授美学。他的这部著作像他的其他许多著作一样,并不是他本人出版的,而是在他逝世以后,由他的门生霍托、拉森等根据他授课的讲义编纂而成。

      黑格尔讲授美学时期正是他创作力最充沛时期,这不仅由于他的哲学思想已渐臻成熟,同时也由于当时德意志社会经过了动荡而转入相对的稳定,从而使他可以摆脱生活上的困扰,无拘无束地对哲学进行潜心的思考。1806年的普法战争德意志战败了,1807年签订了屈辱的提而西特和约,这对德意志以后的发展来说,却反而变成了一件好事。普鲁士贵族统治集团在战败后不得不进行改革,拿破仑法典在德意志推行标志着封建关系的削弱,跟着来了文化繁荣。1818年海德堡创立了“大学中心”的柏林大学。就在黑格尔讲授美学的次年,1818年,他受聘到柏林大学去讲授哲学。当他一登上这座闻名欧洲的大学讲台,他就怀着欢欣鼓舞的心情,向他的听众预告具有光荣传统的德国古典哲学的再觉醒:“似乎这样的时间已经到来,即哲学已有了引人注意和爱好的展望,而这几乎很消沉的科学也许可以重新提起它的呼声。”在这篇《开讲词》中,黑格尔宣告,空疏浅薄的意见和虚浮骄妄的作风是哲学的敌人。他认为,精神一旦为它们所占据,理性便无法再去追求它自身的目的。哲学所要求的是认识真理的真忱,“只有这处最纯挚的真忱本身才能成为哲学复兴的基础。”从黑格尔著作中,我们可以看出他是恪守这种信念来从事哲学工作的。德国哲学史上,他是一个集大成的人物。在哲学每个领域里,他都作出了划时代的贡献。

      海涅说这是一场哲学革命

      从康德开始的德国古典哲学,如果深入到它那被种种矛盾现象所隐蔽的内容实质中去,就可以理解到它是哲学领域内的一场革命。这场哲学革命成了1848年震撼整个欧洲的政治革命的先导。海涅在他移居法国期间于1833年所写的《论德国宗教和哲学历史》一书中,指出了宗教革命中产生出来的哲学革命的深刻意义,并且把德国的哲学革命和法国的政治革命作了生动的比较,预告了德国哲学革命势将带来的政治风暴。海涅是第一个从晦涩的德国古典哲学中发掘出它那不易察觉到的深刻意蕴的人。当然,他主要是依靠他作为一个敏感的诗人的天才预测。如果我们想要从他书中得到对于黑格尔的全面评价,就感到非常不够了。

      黑格尔本人和他的哲学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矛盾现象。他在早年兴高采烈地把法国大革命称作是“壮丽的日出”,到了晚年却主张同普鲁士君主制调和。就他的哲学著作来说,在辩证法方面常常爆发出革命的愤火,在体系方面保守因素却占据了压倒优势,起着窒息作用。他在自己的工作领域里是“奥林帕斯山上的宙斯”,在政治态度上却“没有完全脱去德国的庸人气味”。怎样来解释这些矛盾?如果把阶级分析当作比解一次方程式还要容易的简单化庸俗化观点来看,黑格尔只是“一条死狗”,他的著作不过是一堆错误的陈迹。对于这种观点来说,政治倾向和科学研究的矛盾,体系与方法的矛盾,都是不存在的。

      黑格尔哲学批判

      黑格尔在《小逻辑》第三版序言中对他的批评家说过这样的话:“对于一个经过多年的透彻思想,而且以郑重认真的态度,以严谨的科学方法加以透彻发挥的著作,予以这样轻心的讨论,是不会给人以任何愉快的印象的。”这并不是一个哲学家的自负和高傲。今天谁还知道那些黑格尔哲学批评家的名字呢?不过,除了这些浅薄空疏的批评家外,毕竟还是有人认真地研究了并批判了黑格尔的哲学。头一次击中了黑格尔哲学要害的是费尔巴哈。费尔巴哈在1839年出版的《黑格尔哲学批判》中指出:

      黑格尔哲学被规定和宣布为“绝对的哲学”,虽然并不是这位大师本人作出了这样的规定,而是他的门徒们,至少是他的正统门徒们贯彻始终地契合着老师的学说作出了这样的规定。但是黑格尔哲学,不管它的内容性质如何,都只能是一种一定的、特殊的、存在于经验中的哲学。……认为哲学在一个哲学家身上得到绝对的实现,正如认为“类”在一个个体中得到绝对的实现一样,这乃是一件绝对的奇迹,乃是现实界一切规律和原则的勉强取消,……因此也就别无他望,只有等待世界的真正终结。但是,如果今后历史仍像以前一样继续前进,事实上上帝化身的理论也就被历史本身所驳倒了。

      费尔巴哈批判黑格尔哲学体系中的绝对主义,在黑格尔《美学》中也是同样存在的。后来,车尔尼雪夫斯基在批判黑格尔美学时,主要就是根据这一点而加以发挥的。费尔巴哈打烂了黑格尔哲学体系,就把黑格尔哲学当做无用的东西抛在一边。但是“像黑格尔哲学这样对民族精神发展起过巨大影响的伟大作品,是决不能靠简单地置之不理的办法把它收拾的”。

       美学序论

      黑格尔在《序论》中说:“尽管现在有些人认为一切真实的东西都是不可理解的,可理解的只是些有限现象和有时间性的偶然事物,其实这话是不对的。只有真实的东西才是可以理解的,因为真实是绝对概念,即以理念为基础的,美只是真实的一种表现方式,所以只要能理解的思考真正有概念的威力武装着,它就可以理解美。”他认为“艺术的使命是在于用感性的艺术形象的形式去显示真实”。因为概念本身是真实的,只有真的才能是美的。所谓“理念在感性中的显现“这条美的定义,它的含义不过是说,美和真是一致的,美只是通过感性形式表现真实,因而同哲学通过思考形式表现真实有所区别罢了。但这种区别仅仅在于表现形式上不同,至于内容却都是以同一真实为对象。自然,黑格尔说的真实具有一种思辨的属性。

      那种从实用主义或功利主义立场上提出来的反对“无利害关系”的观点,是黑格尔所反对的。他说:“荷拉斯的‘诗人既求教益又求娱乐’一句言简意赅的箴言到后来经过无穷的推演和冲淡,以至变成一种最俗滥最肤浅的艺术论。”这种艺术论趋向这样的极端,以致把艺术看成没有自己的目的,使它降为一种仅供娱乐的单纯游戏,或是一种单纯教训的手段了。黑格尔反对把艺术的目的规定为“教训”。他认为,如果把艺术内容的普遍性看作是抽象的议论,干燥的感想,普泛的教条,那就会使艺术形象变成了一种单纯的外壳或外形,从而形成感性的个别事物和心灵性的普遍性相分裂开来,彼此相外。这样,艺术的目的就不在它自身,而在另一种事物上。但是,艺术的效用应该从艺术本身的性质阐发出来。黑格尔认为,人类生存的全部内容是非常复杂的。人类社会形成规模巨大、组织繁复的经济网,商业、航业、工艺;较高一层的是权利、法律、家庭生活、阶级划分以及庞大的国家机构;此外,还有包罗万象的知识系统,艺术活动和美的兴趣就是其中之一。这种种需要之间有什么必然联系?黑格尔说:“按照科学要求,就得深入研究它们本质上的内在联系和彼此间的必然性。因为它们不只是借效用就能联系在一起的,而是相辅相成的。”效用的观点也就是实用或功利的观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