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审美时尚的特性

作 者:

作者简介:
郑惠生 汕头教育学院中文系 515041

原文出处: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内容提要:

在现当代,审美时尚是一种颇具影响力的社会现象。科学的认识判断是正确评价的基础。本文拟对审美时尚的涵义、本质和特征进行深入简要的讨论。


期刊代号:B7
分类名称:美学
复印期号:1998 年 08 期

字号:

      时尚尤其是审美时尚,在当代社会来得猛走得也快。就拿穿着来说吧,一段时间流行喇叭裤一段时间流行直筒裤,过段时间流行灯笼裤再过段时间又变成了流行紧身裤。时尚变化确实让人目不暇接,也让人难以说清楚到底为什么一定会是这样。因此,有人便感慨地说,时尚“是不可知的”。但是,只要稍加留意,我们便很容易地得出这样的结论:时尚之所以难以说清,是因为那些热衷于赶时髦的人,不是没有多少时间就是缺乏能力去深究;而那些以清贫为乐以思想为上的人,不是处在时尚的边缘就是远离时尚钻进了精神的象牙之塔。不过,作为思想者,我们怎么能够对这种在当代颇具影响力的社会现象漠然视之或简单鄙夷了事呢?寻索一下文献——美学的、心理学的、社会学的,我们不难发现,时尚尤其是审美时尚问题,常常不是被回避掉,就是得不到充分深入的讨论。笔者在此仅就审美时尚的特性予以探讨,以期能抛砖引玉。

      一 审美时尚与时尚、审美情趣之比较

      1. 审美时尚与时尚之异同 讨论审美时尚问题,首先得对这一概念有一个较为确切的说法。然而,不要说对审美时尚,就是对“时尚”概念作出界说也是不容易的。中国学者岑国桢写道:“时尚是现实生活中广为流行的某种行为习惯、某种物品或某种观念。”(注:《心理学百科全书》编辑委员会编,《心理学百科全书》下卷,浙江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第1884页。)日本社会学博士藤竹晓则认为:“时尚不仅是某种思潮、行为方式渗透于社会的过程,而且,通过各种渗透过程,时尚队伍的扩大,还包括不断地改换人们的价值判断过程。”(注:藤竹晓《废弃与采用的理论》,转引自周晓虹《现代社会心理学——多维视里中的社会行为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413—414页。)中国心理学家时蓉华又是另外一种解释:“流行”是“一种普遍的社会心理现象,指社会上新近出现的或某权威性人物倡导的事物、观念、行为方式等被人们接受、采用、进而迅速推广以致消失的过程。又称时尚。”(注: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编辑部编《中国大百科全书·社会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1年版,第170页。) 仅在此列出的三种定义,其角度和侧重点就相当的不一致。第一种定义偏重于时尚的文本客体,第二种定义强调时尚的社会功能,第三种定义较注重时尚的主体传播。由于“时尚”概念认识的不一致,结果要给“审美时尚”下一个恰当且都能够认可的定义就显得相当困难。不过,有一点却是确定无疑的,那就是,“审美时尚”是“时尚”的一种类型。换言之,审美时尚是“时尚”;但并非所有的时尚都是审美时尚——譬如,当代中国练气功的流行、美国各式各样精神疗法的流行。如果给“时尚”作一个理论划分的话;那么,时尚大体上包括三种类型,即实用(包括物质和劳务)时尚、观念(包括大脑的想法和口头书面的)时尚和审美时尚。

      曾经有一段时间,许多人热衷于喝红茶菌;80年代初期,许多考大学的学生喜欢报考医学专业;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在知识分子群中出现了下海热。像这一类的时尚可称之为实用时尚。它的最大特点在于,追随这种时尚的人们,往往确信能够从中获得非常实际的好处——或是身体的或是地位的或是财富的。70年代末80年代初,人们喜欢谈论十年浩劫的“文革”;80年代初期到末期,在大学里流行着尼采、叔本华、萨特、弗洛伊德和马斯洛等名字;1993年开始在学术界流行着对于“大众文化”的讨论。像这一类的时尚我们可以称之为“观念时尚”。虽然“观念时尚”也可能会给追随者带来某种实际的利益(如交往或提高知名度);但更重要的是,它能给参与者以一种理性认识上的满足——虽然常常是相当表面的。尽管诸如时装、流行音乐之类的审美时尚也同样有可能为追随者们带来相当实际的好处;但与前两类时尚不同的是,后一类的时尚关键在于它的追随者获得的是一种感性的精神满足——是情感上的愉悦——虽然常常是不够纯粹的。

      许多人之所以没有在“审美时尚”与“时尚”之间作出严格的区分,一方面是因为审美时尚在社会时尚的各种类型中显得更为突出更具代表性——比较而言,审美时尚具有更为耀眼的感性形式和变化更快的特点;另一方面是因为审美时尚与实用时尚、观念时尚之间并非总是那么泾渭分明——譬如,对在一部分较富裕的人当中流行着到酒店或宾馆用餐的时尚,我们就很难轻而易举地判断出是实用时尚还是审美时尚。

      2.审美时尚与审美情趣之异同 “所谓审美情趣,是指人在审美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的情感的倾向性。”(注:彭立勋《美学的现代思考》,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96页。)众所周知,任何人都有审美上的情感倾向和主观爱好。当一个人追随参与了某一特定的审美时尚时,这个人也就表现出指向某一特定审美时尚的主观爱好和情感倾向。因此,讨论审美时尚问题必然涉及审美情趣(也称审美趣味),必然需要对两者进行比较。

      首先,就审美个体来说,审美时尚与审美情趣同样都表现为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的主观情感爱好。但是,审美情趣是一种与审美理想密切相关的、相对稳定的主观情感爱好,而审美时尚的参与者(尤其是积极主动者)所表现出来的主观情感爱好却是相当不稳定的。所以,如果说审美时尚的承担者也表现出一定的审美情趣的话;那么,这样的审美情趣也是短暂的、不断变化着的——它给人的感觉是来去匆匆。虽然,严格意义上的个人审美情趣也并非一成不变,但其变化主要是累积渐进式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