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问题的提出 写一部美学巨著,是卢卡奇一生的宏愿。其间,有三次想具体地完成这一计划,都没有在最终的意义上完成。 第一次是在1912—1914年之间。当时年少气盛的卢卡奇深受韦伯和席美尔的影响,给自己的美学著作提出了这样的任务:“艺术作品存在着,它们是怎么可能的?”〔1〕这里尽管套用了康德的话, 但显然与康德不同,因为卢卡奇看到的,“不是判断的形式,而是本体论的萌芽”〔2〕。按照康德的学说,“美学的本质在于审美判断”, 这时的卢卡奇则认为,“审美判断并不拥有这种优先权,这种优先权属于存在”〔3〕。这一点值得我们注意,因为卢卡奇的美学道路, “从一开始就向着本体论,绕过逻辑的和认识论的问题”〔4〕。由于种种原因, 卢卡奇没有完成自己的计划。结果是只完成了其中的三章,后来,人们在卢卡奇的遗物中找到了它,冠以《海德堡艺术哲学》之名,在(前)西德的卢西特汉特出版社出版。 第二次是本世纪30年代在苏联。此时的卢卡奇已是一位比较成熟的马克思主义者,他所要完成的美学著作的哲学基础,已不是席美尔的生命哲学,而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了。卢卡奇有感于普列汉诺夫“把一种实质上是实证主义的美学引入了马克思的理论”和“梅林把康德的美学引入马克思的理论”〔5〕, 为自己提出了这样的任务:“建造一个马克思主义的美学体系”〔6〕。 而这一任务的提出是以“马克思主义有自己的美学”〔7〕和“美学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8〕的想法为前提的。卢卡奇首先从基本理论着手,对马克思主义美学的本体论基础、根本的方法论原则等,进行了独创性的阐释,因而获得了马克思主义美学家的声誉。马克思主义应有自己的美学的任务提出来了,马克思主义中确实有自己的美学的前提确立了,但大部头的美学著作还是没有拿出来。这是因为卢卡奇有更直接、更紧迫的任务要完成,使得他没有时间完成马克思主义美学体系的研究、创建和写作工作。 第三次是在50年代初至60年代初。自40年代末以来,匈牙利一次又一次地掀起批判卢卡奇的浪潮,1956年,匈牙利出现了纳吉事件,由于卢卡奇是纳吉政府的文化部长而被苏联困于罗马尼亚,直到1957 年的4月才回到匈牙利。卢卡奇的著作被禁止在匈牙利出版,只能以“走私”的形式把著作送到国外去出版。《审美特性》就是以这种方式, 于1963年在(前)西德的卢西特汉特出版社出版的。 按照卢卡奇的计划,《审美特性》是他的三大卷《美学》的第一卷,由于第二、三卷并没有写出来,我们只能透过《审美特性》体味他的美学思想,领略他作为美学大家的风范,这不能不说是人类精神文明的永恒缺憾。 不过,卢卡奇自己说,“本卷独成一体,不读续篇也完全可以理解”〔9〕。这是因为,他要在第一卷中为自己的后两卷、 进而为自己的马克思主义美学体系建立起坚固的哲学基础。从这个角度出发,卢卡奇把《审美特性》的性质规定为:“第一卷属于哲学基础的范围”〔10〕,在本质上“它是哲学发生学”〔11〕,“从哲学上研究审美原理的发生学”〔12〕。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卢卡奇在《审美特性》中首先提出了“日常生活”范畴,并赋予它以本体论的性质、地位和意义。这就是说,如果说“特殊性”是卢卡奇马克思主义美学的核心范畴的话,那么,“日常生活”就是它的基础性范畴。 二、日常生活的意义和地位 不管是从客观的社会历史过程角度看,还是从理论上讲,审美的起源、存在和发展,都需要有客观实在的基础。至于这个客观实在的基础到底是什么,不同的美学家各有各的看法。在卢卡奇看来,这个客观实在的基础就是日常生活。正是因为如此,卢卡奇在《审美特性》中一方面是一再抱怨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对日常生活作出哲学上的系统研究〔13〕,另一方面,又赋予日常生活以本体的意义和地位:“如果把日常生活比作一条长河,那么由这条长河中分流出了科学和艺术这样两种对现实更高的感受形式和再现形式”〔14〕。“只有由人类生活的发生、发展、内在规律性及根源的动态关系中,才能推导出人对现实进行科学反映和艺术反映的特殊范畴和结构”〔15〕。概括地说,“这些反映在生活本身既能找到它的基础,也能求得它的最终的完成”〔16〕。 确实,卢卡奇赋予日常生活的地位是较高的,这必然给我们提出两个问题。其一是卢卡奇为什么要赋予日常生活这么高的地位,其二是卢卡奇的做法是否有道理。实际上,卢卡奇关于日常生活是一条长河的比喻及其他在书中的其它有关论述,已经很好地回答了第一个问题,即是说,审美是人的审美,科学是人创造的科学,并且是为了人的科学,而人,首先和基本的,是存在于日常生活之中。在这里,日常生活不仅是人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而且,“在日常生活中……总是存在着认识的发端”〔17〕。这样,对第一个问题的回答,使得第二个问题不证自明。既然人类的科学、审美等认识,从最终的意义上说是起源于日常生活,并且,只有靠日常生活才得以存在和发展,那么,作为对这种现象的哲学认识和把握的卢卡奇的日常生活理论,也就获得了自己存在的正当性和合理性,起码,是获得了作为一家之言存在的正当性和合理性。 当然,就我们理解和把握《审美特性》的哲学基础而言,关键之处,不仅是要看卢卡奇把日常生活范畴置于何等重要的地位,更要看他赋予日常生活范畴的具体含义是什么。在卢卡奇看来,日常生活首先是一个动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其中心、基础和本质的东西,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交换,即劳动,以此为基础,使得科学、艺术、宗教和伦理等生活理论能够产生、存在和发展,到后来,逐渐分化为具有相对独立性的生活和理论领域。这样,独立出来的生活和理论,一方面是与原有的日常生活分立,另一方面,又各以特有的方式融入日常生活之中,使日常生活不断产生新质,逐步过渡到更高的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