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语料库的秦汉简帛文献用字研究二则

作 者:

作者简介:
刘艳娟(1989-),女,河南漯河人,华东师范大学中国文字研究与应用中心博士,主要研究秦汉简帛语言文字研究;张再兴(1968-),男,浙江新昌人,华东师范大学中国文字研究与应用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古文字信息化处理和古文字研究(上海 200241)。

原文出处:
语言研究

内容提要:

基于秦汉简帛语料库,从用字选择、使用频率、词语搭配、文献分布类型等角度考察{漆}{圆}①二词的使用情况,探讨同一个词所用字之间的关系及其使用规律与特点,并进一步分析其形成原因,以期把握秦汉简帛文献的用字情况。


期刊代号:H1
分类名称:语言文字学
复印期号:2020 年 11 期

字号:

      一、{漆}

      

      

      

      

      

      西汉中晚期简牍材料中三字的分布情况见表3:

      

      

      

      二、{圆}

      根据周波(2013:103)的研究,在战国各系文字中,“圆”用字不同,秦文字用“员”,楚文字用“囩(或作囩)”。{圆}的战国用字与后世通用字之间仍有不小的缺环,需要通过秦汉出土文字数据来弥补。我们统计秦汉简帛文献中{圆}用“圆”“员”“圜”“睘”“园”等字。“圆”见于《说文·口部》:“圆,圜全也。从口员声,读若员。”“员”见于《说文·员部》:“员,物数也。”“圜”见于《说文·口部》:“圜,天体也。”“睘”或作“瞏”,见于《说文·目部》:“瞏,目惊视也。”“园”见于《说文·口部》:“园,所以树果也。”王力(1982:510)指出,“圆(员)”“圜”为同源关系,郝士宏(2008:307)考证,“圜”“睘”“园”为同源,有“圆”义。通过考察秦汉简帛文献中的“圆”的用字变化情况,可以明确“圆”用字的发展定型过程。

      秦简牍文献中,{圆}的用字情况见表4:

      

      从使用频率来看,“员”使用频率最高,集中在北大秦简中。“圜”次之,在放马滩秦简中较为常见。“睘”仅见于放马滩秦简中。“园”见于睡虎地秦简1例,岳麓秦简2例。

      从词语搭配来看,“员”常用来形容物体的特征,“圜”“睘”多用来形容人的特征,“园”既可以形容人也可以形容物,如“员”用于“员亭”“员田”等,“圜”用于“圜面”“圜颜”“圜目”等,“睘”用于“睘目”,“园”用于“园面”“园亭”等。

      从文献分布来看,{圆}集中于数学文献及日书文献中,其中“员”见于数学文献,岳麓秦简《数》1例,北大秦简《算书》甲种2例,《鲁久次问数于陈起》6例等。“圜”“睘”集中在日书中,如放马滩秦简日书“圜”见于《黄钟》4例,“睘”见于《十二支占盗》2例。“园”见于日书与数学文献中,如睡虎地日书甲种1例。岳麓秦简《数》2例。这可能是因为此类文献常涉及到物体特征的表述,如数学文献中的“圆亭”,日书文献中的“圆目”等。

      在秦简牍材料中,“圆”所用字其出现总频率与记“圆”的频率比例为“员”38/10,“圜”7/7,“睘”2/2,“园”34/3。“员”表员数较为常见,记“圆”所占比例不高。“圜”“睘”均记{圆},“园”多用来表示园林义。

      西汉早期{圆}用字情况见表5:

      

      从使用频率来看,{圆}用“员”的频率较高,“圜”次之,也用“睘”“园”,这种用字与秦简牍文献一致。

      从文献分布来看,{圆}集中在数术方技类文献中。“员”见于医方、遣策、兵书、日书等,如马王堆汉墓简帛三号墓医简“春雀员骀”2例,《五星占》“赤而员”“青而员”等5例,一号墓遣策“员付蒌”3例等。银雀山汉简《孙子兵法》《孙膑兵法》7例,指军事上的圆阵。孔家坡汉简的日书文献3例,指穿井开洞的形状。“圜”见于医方、兵书、数术文献等,如马王堆汉墓简帛《五十二病方》2例,表示圆形。银雀山汉简《孙膑兵法》《尉缭子》《阴阳时令》4例,指圆阵3例,天体1例。张家山汉简“圜亭”4例等。“睘”见于数术文献,如马王堆汉墓帛书《相马经》2例,张家山汉简4例。“园”仅1例,见于凤凰山汉简遣策中。其中,张家山汉简中“圜”“睘”均见于《算数书》中,“圜亭”“睘亭”,“圜材”“睘材”常共现于同一条简中,如: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