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30年代初英国对西沙地缘形势的关注及立场

作 者:
王静 

作者简介:
王静,暨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广东 广州 510632)。

原文出处:
社会科学

内容提要:

20世纪30年代初,西沙局势因法国对中国提出交涉而发生转折性变化,英国自认为是该地区的利益相关方而予以关注,并与法方进行官方接触,其行为虽不足以改变地区局势,但所搜集的情报以及对局势的研判,对还原此时西沙某些场景颇有意义。其中所包含的西沙属我的资料及看法,可成为中国南海主权历史证据链的重要一环。回顾英国对西沙问题立场的演变轨迹,不仅能从一个侧面揭示出东亚局势巨变对英国的深刻影响,而且反映出英对中法关系的处理是以本国利益为旨归的。英国曾质疑法方提出的属地安南拥有西沙的所谓“历史依据”,但终无公开意见的发表,这是恪守“不介入”立场所使然。


期刊代号:K4
分类名称:中国现代史
复印期号:2020 年 11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K1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7-5833(2020)07-0103-13

      20世纪30年代初,法国公开提出西沙群岛为属地安南所有的“历史依据”,随后照会中国并展开交涉。这是继日本人离开西沙之后又一重要事件,标志着中法西沙争议的开始。英国因担心潜在竞争对手控制西沙群岛,威胁其南海的航运及殖民利益安全,故英国外交部及驻外机构、海军部搜集情报,剖析法国地缘意图,并预判西沙局势的发展。无论从所掌握的情报还是立场来说,英国上述部门在一段时期里都倾向支持中国拥有西沙主权,然而英国始终未将上述情报和立场公之于众。在日本不断挑衅东亚秩序背景下,英国欲联合法国共同应对日本,虽认识到法国地缘目的及所持“历史依据”的薄弱,但为维护自身利益遂放弃原有立场,其内部讨论西沙问题就此告一段落。这一时期,中国方面由于政局混乱、海疆意识薄弱,未能利用英方有利于我方的因素来改善西沙势态。长期以来国内外学界对1931-1932年英国对西沙的关注及立场问题少有研究,本文基于英国外交部解密档案并结合中日文献,对英国西沙立场的演变及缘由进行探讨,以还原某些历史场景,浚清西沙属我证据。

      一、对法方言论的关注及立场考量

      20世纪20年代末,日本人因国内发生经济危机撤出了西沙群岛,而中国在西沙的力量十分薄弱,从而引起了法国及其殖民机构对西沙的觊觎。其中最为典型的言论便是1929年1月法国驻顺化高级专员所说的:“在目前情况下,谁也没有权利忽视西沙群岛的重大战略意义。在发生冲突时,外国势力对它的占领将会给法国联邦的国防、领土的完整造成极其严重的危害。”①该言论深刻影响了法国及法属印度支那总督对西沙群岛战略作用的认知,开始加快编造法属安南拥有西沙的“历史依据”。20世纪30年代初,法国及其殖民机构要员、报刊不断公开发表占领西沙的言论。1931年4月11日,法国海事委员会副委员长、上议院议员裴雄(Bergeon)在巴黎《观察》(L'Opinion)杂志上发表文章,呼吁法国占领西沙群岛。几天之后,英国驻河内总领事戈顿(F.G.Gorton)将该原文发给英国外交部,以及驻巴黎、香港、新加坡等英国驻外机构,但未发表任何评论②。此后英国在谈及西沙群岛时,对法国因素的强调开始多了起来,这在此前是未曾有过的。

      法国及其殖民机构某些人士对西沙的言论,既涉及到对安南所谓“历史依据”的追溯,又有对国际法一国占有领土的某些条款的解读,这显示出它长久的精心策划以及势在必得的野心,较以前日本单纯掠夺资源的行为要复杂得多。而英国对西沙局势的关注,主要从地缘战略角度剖析问题,它不愿意在英属香港、新加坡之间出现一个控制西沙群岛、进而威胁南海航线的竞争对手。英国海军部最早提出意见,1931年5月8日在给外交部的一份备忘录中指出,西沙群岛能构成一个潜在的海军基地,在战争期间或许对英国舰队有用。该部考虑英国是否有理由抗议法国的占领,并提出如下问题:“(1)群岛是否为中国领土。(2)如果是,它是否为1922年华盛顿《九国公约》所覆盖。(3)如果不是,是否有任何我们可以拒绝接受法国占领的条约。”③英国海军部在此强调的是从国际条约上寻找理由,以反对法国占领西沙的行为。这些内容是不久之后英国外交部和海军部讨论西沙局势的主要问题,它们倾向支持中国拥有西沙主权。

      英国海军部此时对中国西沙主权采取支持态度,其立论依据是1909年晚清政府的西沙主权宣示行为。1931年5月21日,英国海军部发给英国外交部的一封密电说,西沙群岛被视为中国所有,因为自1909年6月6日起④中国就占领了它们,然而从秘密渠道获得的情报得知,法国目前正在考虑宣传保护或吞并西沙群岛,如果中国政府在不久的将来行动迟缓,那么法国可能会获得占领机会。为应对此一局面,英国海军部建议采取如下步骤:

      鼓励中国政府在西沙群岛竖立灯塔,或者是在现阶段,或者当有进一步的证据证明法国意图之时。

      通过外交途径,弄清仍未接到档案的1922年海关勘测的结果,以及目前中国政府(海关)对群岛的一般态度,尤其是建设灯塔计划。

      应充分了解其他列强,欲(对西沙)采取兼并行为的任何迹象。

      “易洛魁”号(H.M.S.Iroquois)11月返回香港途中,在永乐群岛进行例外勘测,以使绘制的航海图表合理而安全。它已经接到指示,注意观察居民或船只的任何迹象。⑤

      海关总税务司署曾在1922年拟勘测西沙,以帮助中国建立灯塔。该计划是根据英驻华公使馆转达的英国外交部指令行事的,目的是向对该地区感兴趣的日本人展示英国的关注。此计划后被取消,但因未及时告知英国外交部、海军部,故两部后来多次表示要查核此事。此次勘测行为虽未成功,但英国承认西沙属我却是客观事实。自此之后,再未有英国直接支持或敦促中国在西沙建气象台、灯塔之行为。而20世纪30年代初中国筹建西沙气象台为自主行为,未有他国支持的身影⑥。英国海军部上述之说,似为对外交部的建议。电报中所说的“其他列强”,除法国之外还意指日本。1921-1928年日本人曾在西沙盗采磷矿资源,英国担心日本人会卷土重来。海军部认为如果军舰“易洛魁”号能观察到西沙居民或停泊船只的某些迹象,或可判断出何国之人存在于此,以便采取下一步行动。

      英国外交部亦认为该群岛为中国所有。1931年5月28日,英国外交部远东司起草一封给英驻华公使蓝浦生(Miles W.Lampson)的电报,指出该司已接到外交部指示,认为中国西沙主权应该得到重申,例如通过竖立灯塔照明群岛的方式⑦。该电报还提及要查明1922年海关总税务司署巡逻船的相关情况,以及除了中国之外,其他列强对西沙群岛的立场。同时,该司还将电报的副本发送给海军部,亦发至英驻东京大使馆,并叮嘱不要扩散。

      英驻华外交机构根据指示进行了调查,但仅局限于“旁观者”的立场,未与中国官方就此事进行接触。接到远东司电报后,驻华公使蓝浦生与南京总领事艾威林(Aveling)联系,以了解当时西沙局势的发展。1931年6月2日,蓝浦生在电报中命其查找1922年税务司署巡逻船的相关资料,并“尽可能谨慎地弄清目前中国当局对西沙群岛的大致立场,尤其是建设灯塔的目的”⑧。艾威林很快回电,并判断出该计划未实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