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非理性衰退与金融逆周期审计

作 者:

作者简介:
郝志运,中国工商银行总行内部审计局

原文出处:
审计观察

内容提要:

02


期刊代号:V3
分类名称:审计文摘
复印期号:2020 年 12 期

关 键 词:

字号:

      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其严峻性、复杂性、传播性都超出预期,引发了全球范围的经济非理性衰退,现仍在持续发酵,后续还存在极大不确定性。非理性衰退中,金融业态的顺周期效应愈发突出,有限理性预期极易触发金融加速器效应,放大疫情的外部冲击,引起更加剧烈的宏观经济波动。国务院有关领导指出,在经济下行压力和各种不确定条件下,要把握保增长与防风险的有效平衡,提高金融监管与金融机构治理机制的有效性。应对非理性衰退必须要有非常思维、非常举措,需要金融审计发挥防风险、稳杠杆和促增长的作用。

      在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背景下,金融逆周期审计要更加果断、更加有为,既要聚焦金融风险防范、稳住金融杠杆率,也要引导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助力国家重大战略,还要监督金融创新、审慎把控银行国际综合化经营的节奏力度,努力在疫情冲击的不确定性之下寻求稳健发展的确定性路径。

      非理性衰退的现实逻辑和运作机理

      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产生了世界性的经济停摆和严重收缩,将造成新型的长期衰退。究其原因,一方面,由于世界经济在疫情前已呈下行趋势,还将面临更长的衰退期;另一方面,这种由疫情引发的衰退非常特别,过去没有遇到过,没有应对经验,它在持续加剧全球经济的衰退态势,必须从持久战的角度加以认识。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罗伯特·席勒曾在3月份表示,我们目前面临两场疫情,一场是新冠肺炎疫情,一场是疫情带来的恐慌预期。恐慌预期进一步增强了疫情对经济的冲击,衍生了对需求、供应、金融、生命损失、劳动力市场、企业破产以及全球产业链的冲击,多重冲击交织叠加导致了非理性效应,将进一步销蚀全球经济的增长动能和发展潜力,使得全球经济滑向一个水平更低的轨道,这就是所谓的经济非理性衰退。

      

      上述提到的恐慌预期即预期效应,是行为金融学中的重要概念,是影响市场主体经济决策的基本要素,它一般认为市场主体具有有限理性,即由于信息不对称和市场摩擦,经济主体的预期和决策并不完全遵循规则和逻辑,还受到本能和直觉等主观心理因素影响。有限理性假设可以用作解释疫情冲击带来的非理性衰退效应,它主要借由金融核心参与者——银行发挥作用,通过信心、情绪、认知偏误和羊群效应等行为因素放大经济波动。从疫情冲击对银行业传导路径上看(见图1),首先带来了居民、企业和政府部门底层的现金流收紧,随后影响到劳动力、资本和信贷等市场的剧烈波动,进而影响到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恶化和盈利水平下降。由于有限理性预期的存在,银行对市场走势持悲观预期,减少信贷投放,信贷收缩导致企业融资成本上升和居民财富缩水,进而企业破产、失业率上升和债务率增加。最后银行预期更加悲观并进一步收缩信贷,金融加速器效应放大了最初的疫情冲击,引起金融风险加速暴露和经济体系恶性循环,加剧了非理性的经济衰退。

      由上可见,面对疫情的外部冲击时,银行因具有有限理性,其决策可能达不到帕累托最优状态,而是达到一种自认为最优的状态,这就是所谓的金融外部性,因此就需要国家审计机关开展逆周期金融审计。金融逆周期审计,顾名思义就是经济繁荣上行期,金融审计要加大审计力度、充分揭示风险,对冲经济过热带来的金融顺周期性;在经济衰退下行期,金融审计要引导市场预期、守住风险底线,避免经济萧条下金融杠杆快速衰退带来的系统性风险。经济非理性衰退下,金融审计需要把保障市场主体、减少企业倒闭、稳住居民就业的“六保”“六稳”作为首要任务。金融逆周期审计既可以直接通过对商业银行的审计监督发挥作用,确保新增信贷资金重点流向制造业、中小微企业,保障重大项目建设资金,也可以通过对央行、银保监会、证监会等金融监管政策部门进行审计监督,间接发挥作用,确认宏观经济金融政策真正落地见效,确保货币更加灵活适度、监管政策导向更加精准,论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长的合理性,验证货币政策、宏观审慎、金融监管等逆周期调控政策的协同性和联动性,促进稳增长和防风险的长期均衡。

      非理性衰退的利空效应和银行业的利好因素

      在疫情冲击带来的非理性衰退下,依赖高杠杆特性的国际金融市场面临流动性枯竭,信用紧缩现象已开始蔓延,银行不仅会受到来自资产端、负债端和权益端的直接冲击,发生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和操作风险,还会因宽信用、宽监管、宽货币环境而带来银行利润下降、道德风险和高杠杆的利空预期。

      首先,实体经济预期悲观,融资需求萎缩。疫情从供给和需求两端冲击了全球金融市场,直接影响了世界各国的国际贸易、交通运输、批发零售和旅游餐饮等行业的运营。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经合组织的预测,全年世界经济降幅将在4%以上,为20世纪大萧条以来最为严重的大衰退。我国由于疫情发现较早、措施较为果断,疫情防控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经济稳步恢复,二季度经济增长明显好于预期,正增长3.2%,但预计全年增长不会超过3%,为改革开放以来的最低值。在全球经济深度衰退之下,我国投资、消费和进出口三驾马车对经济的拉动力明显不足,实体经济的融资需求萎缩,居民储蓄率飙升,银行经营压力在短期内骤增。

      其次,金融盈利预期降低,存贷利差收窄。为提振经济,各国央行纷纷采取了宽松的货币政策,美联储重返零利率,欧洲、日本央行推行负利率政策,英国央行下调基准利率至0.1%的历史低位。在全球货币政策宽松的大潮下,存贷利差空间收窄,挤压了银行的经营利润。标普、惠誉等评级机构纷纷下调银行机构的信用评级,抬高了银行的金融市场融资成本。据德国央行统计数据显示,市场利率每下降3个百分点,银行利差将下降0.5个百分点。由于市场普遍对未来走势持悲观预期,贷款损失准备的计提带来了利润的进一步下滑。2020年6月,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引导金融向企业合理让利,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新机制的深入推进再次压缩了银行利差。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