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D827.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6683(2020)03-0051-11 2016年民进党选举成功的分析发现,台湾社会对中国历史和大陆发展的误解不断加深,认同“一个中国”比例不断下降和持续低迷,“首投族”和年轻人的国族观混乱,究其根源,课纲与教科书改革的“文化台独”等“柔性台独”举措对青少年国家认同产生了极大影响,成为“台独”分子形塑“天然独”的主要手段。当前新的“大选”民调均显示蔡英文一直在年轻族群拥有很大的支持度。在当前民进党将政治斗争引入课纲和教科书领域引起舆论哗然后,国族认同和中国文化认同这一青少年社会化的核心问题日益浮出水面。台湾课纲之国族观变迁,如何深刻地影响台湾民众、特别是青年世代的国族认同,如何影响着他们对两岸关系政策的价值偏好,亟需予以重视和探究其成因,以供决策者和青年交流、教育文化交流实务工作者参考。 一、课程纲要和教科书政策之沿革 教育的基本功能是促进人的社会化和个性化。前者指一个社会通过教化和促使个人内化社会主流价值观和行为规范,培养适应社会生活、参与社会活动的下一代。在政治、经济、文化等诸社发展因素中,随“民族—国家”现代政治形态的发展,国族认同、文化认同是形塑青少年社会化的基础,成为了教育政治功能和文化功能的核心内容。在近现代教育体系中,教育目的和内容的主要载体就是课纲和教科书。课程纲要又称课程标准,简称课纲或课标,指以提纲形式一致性的呈现学校学生所应学习的各门学科总和及其进程与安排的文件。某门课程纲要则是以大纲或提纲的方式一致性地回答该课程的目标、内容、教学要求、评价以及讲授、实习、实验、作业的时数分配等的文件,是教科书、教辅材料编撰的依据和师生教学、考核评价的指导性文件。在21世纪前后,世界各地均因应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和国际形势的变化,以课纲或课程标准改革为抓手推动整合全球化与本土化目标的新课程改革,两岸也不例外。在近现代教育发展历史上,日本殖民统治时期对中国传统教育进行改造,以效忠日本、消除中国历史文化的国族观对台湾人民进行殖民教育。台湾光复后,课纲历经了多个发展阶段,其国族观也有不同体现。 (一)两蒋时期课程标准之“中国——世界”维度的“一个中国”国族观(1945-1988) 台湾光复后与大陆地区一样适用《中学法》《中学规程》等相关法规及实施1946年制定的《教育宪法》,实行6年义务教育(称为国民教育)。蒋介石退台后,除了沿用相关教育法规管理教育外,1950年颁布《“戡乱建国”教育实施纲要》,1952年出台规范小学、初中、高中的教育管理制度和课程标准如《各级学校加强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等,开始从上到下的课程改革,其中规定:“国民学校”(即义务小学教育)把“爱国、守法、孝顺、信实、礼节、合作、勤俭、整洁”作为民族精神教育的中心,中等学校以“忠勇、孝顺、仁爱、信义、廉耻、礼节、勤俭、合作”为训导准则,加强以“反共复国建国”为目标的政治教育、以“三民主义”和“四维八德”的民族精神及领袖崇拜为内容的道德教育。学校竖立孙中山塑像,将礼、义、廉、耻定为共同校训。以此为核心统一编纂的1952年版教科书是台当局实施“一纲一本”(即一个课程纲要或标准配一套统编教材)课程制度的开始。1967年《九年“国民教育“实施纲要》开始统一实施9年义务教育,进而对中小学课程与教科书进行了修订①。 总体而言,1952、1962、1968、1975所颁《“国民小学”课程标准》和1952、1968、1972、1985年所颁《初级中学课程标准》、1979年《高级中学法》及其新修订的教科书中,主要按照九年一贯制内容衔接、因应台湾经济发展需要和时事变化而在科学教育内容上不断更新,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取代“中华民国”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后,台湾地区教科书强化了儒家传统教育以凸显其对正本正宗的儒家文化为核心的中华文化的承续。即使蒋经国后期在台湾开始推动“政治民主化”“经济自由化”“社会本土化”,依然明确提出“我是中国人,也是台湾人”,中国人的国族观贯穿始终,②以统一中国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等为主体价值观一直维持到90年代中。 1952-1988年这段时间里,“一纲一本”的历史教科书均依课标分中国史、世界史编制,台湾内容放在中国史中。高中阶段除了加强“国语”课和历史课外,后期还必选《中国文化基本教材》等课程。历史科的教学目标强调“明了中华民族的演进和历代边疆的变迁;从建国悠久文化灿烂史事中,认识民族的传统精神,以启发复兴国家责任之自觉③”以及“明了世界各主要民族演进的大要,及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和责任;使学生明了世界各民族历史的演进、文化的发展、时代的趋势以及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与责任”④。课程标准和教科书均使台湾地区青少年形成了对涵盖两岸的“一个中国”认同和中华文明的历史文化认同,以礼、义、廉、耻为传统美德和传统文化修养成为社会和个人普遍认可的主流价值准则,而“亲美”和“反共”“丑共”的歪曲内容和政治对峙的社会宣传也使青少年和台湾社会对大陆发展了解不足、片面而失实,而对美国等西方国家有所向往。80年代以来,在以对外贸易和科技进步为核心的经济迅猛发展以及九年义务教育普及、中高等教育日益发展大大激发人的潜能和活力的背景下,国民党入台以来有选择地凸显儒家“忠孝”、为稳固统治而强化蒋介石个人崇拜、威权和实施思想戒严、打压民主力量的内容,逐渐受到质疑。 (二)教育松绑后课程纲要之“台湾—中国—世界”维度的国族观演变(1988-2016)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和国际社会运动的兴起,为反抗国民党威权统治,许多知识分子积极推动“本土化”以求“民主化”,政治“解严”促使包括教育在内的社会改革提到议事日程。 1.李登辉时期以“乡土教育”铺陈“台湾意识”之课纲改革(1988-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