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之中,有没有这样一种愉悦:不为名利,无关欲望,不涉目的,不缘情意,不宣不教,任天凭性,无迹无轨,是为“纯乐”,是为“极乐”!——没有! 人生之中,有没有这样一种美:无与伦比,无言以对,无限光辉,是为“完美”,是为“绝美”!——没有! 人生之中,有没有这样一种生存状态:不听命于道德,不俯首于义务,不为价值所控,不为利欲所控,才情所至,本性所爱,回归真我,一任逍遥!——没有! 然而在我们的具体审美经验中,在我们的审美理论中,“纯乐”“绝美”与“真我”这三个词经常会被使用,问题是:我们怎么会用这三个词?我们怎么会知道这三个词指称着什么?世无纯乐,世无绝美,世无真我,但我们的精神会设定:在一切的现实的愉悦背后,有一种纯粹的、无功利的、无限的快乐,是至乐,是极乐,是纯乐,由于这种快乐的存在,使得我们可以对每一次现实的愉悦进行评价,并且推动我们去不断追求新的、更高的愉悦。我们的精神也会设定:在一切经验性的美的事物之外,一定还有纯粹的、完美的、绝对的美的事物,由于绝美的存在,使得我们可以对每一个美的事物有所评判,并且不断追求那永不可及的绝美。我们的心灵也会追寻这样一种自身状态:独立、自由、了无挂碍、有真心,无伪饰。对纯乐、绝美与真我的追寻,是人类精神的普遍追求,诗人会去颂扬它,造型艺术家会去追寻它,神学家会去构想它,哲学家会去反思它,而美学,会把它们设立为审美经验的尺度,它们构成了审美这种人类行为的形而上的维度,并且成为反思一切审美愉悦的立场与尺度。——它们是怎么诞生的? 一、“纯乐”的设定及其与审美愉悦的关系 佛经《阿弥陀经》提到过有个世界叫“极乐”,宗教对于极乐的设定,想要给出一个没有苦难,只有快乐的世界。诗人济慈作过这样一个美好的设想: 美的事物是一种永恒的愉悦, 它的美与日俱增;它永不湮灭, 永不消亡,为了我们它永远 保留着一处幽境,让我们安眠, 充满了美梦,健康,宁静的呼吸。(济慈 276) 佛教徒们相信存在着“只有诸乐、无有众苦”之境,极乐是所有欢乐的集合,而诗人们相信,存在着“永恒的喜悦”。所有欢乐的集合,是数量上无限的快乐,而永恒的喜悦,是时间上无限的快乐。“无限”在这里应当是无限的多样性,但人类精神仍然不满足于多样性,因为多样性就意味着每一次具体的愉悦都是有限的。有没有超出经验的多样性与有限性的单一状态?这种追问方式必然会把“极乐”抽象为“纯乐”——它不被规定,不被约束,它是现实愉悦的根源却又不被现实条件束缚,在这个意义上,它是无极限的愉悦。人类精神总是试图去突破经验世界的有限性,突破人生的有限性,去追寻无限,追寻绝对,即便追寻不到,也相信这种绝对与无限是存在的。这就产生了关于“纯乐”的信念,这个“信念”会成为艺术家不断探索的动因,会成为诗人努力讴歌的对象,会成为神学家们建构出的彼岸! 一套繁复的形而上学和宗教学说,最终会推导出“纯乐”的存在,否则就不彻底,同样,在美学体系中,如果不能推论出作为“纯乐”的审美愉悦,那也是不彻底的。设定“纯乐”的存在,不仅仅是因为理论的体系需要,也是我们的审美判断的需要。 审美这种人类行为,既是感知,又是判断。在感知对象的过程中,它是对对象之形式进行的直观与对对象的质的实存进行的感官感知相结合的行为;在判断对象的过程中,它不是对对象的认知性判断,它是康德所说的主观合目的性判断,它所判断的是对象的表象与我们心意状态之间的关系。作为感知与判断行为,审美的真正独特性在于,审美是为了寻求精神性的愉悦,它是以愉悦为目的的合目的性判断!这是我们能够在关于审美的诸种时代性的认识中获得的为数不多的共识之一。什么样的愉悦? 美学家对于这个的回答是多元的,这种愉悦显然是高雅的,是与物欲的满足、与感官的刺激不同的愉悦——这种愉悦可以是获得真理之后的喜悦,可以是认识到事物之完善性之后的喜悦,也可以是道德情感所带来的愉悦。无论哪种愉悦,无论愉悦的来源是什么,美学家们的争议至少说明,没有“愉悦”作为目的,就不能算审美!然而愉悦这个词却是一个抽象的概念,甚至是一个没有内涵的抽象概念。一切愉悦都是经验性的,只要是经验性的,就不能保证普遍性,就会由于个体经验差异而饱含争议。有没有一种先验的愉悦是所有这些愉悦的原因,而这个愉悦由于其先验性,又具有本源性与普遍性? 历史地看没有这种愉悦,但逻辑地看,这种愉悦是可以被预设,甚至可以被反思出来的!在审美中关于“纯乐”的建构,可以归功于康德。康德反思了这样一种日常审美经验:“花,自由的素描,无意图地互相缠绕、名为卷叶饰的线条,它们没有任何含义,不依赖于任何确定的概念,但却令人喜欢。”(《判断力批判》2002年译本 42)对这个现象的反思构成了康德美学的经验起点,就这个经验,康德反思出审美愉悦应当是一种“无利害的和自由的愉悦”,这种自由愉悦,无关乎实存,无关乎概念,无关乎目的,而且具有普遍必然性——这似乎是一种“纯粹愉悦”。纯粹这个词在康德的语境中是指“先天的”,也是指“先验的”:“先天的”是说,就其来源而言,是生而有之的,不是从经验中获得的;“先验的”是指,它是一切经验得以可能的前提。“纯粹愉悦”就意味着,有那么一种心灵状态或者精神状态,它是一切经验性愉悦的前提,它是人人都有的,它是精神愉悦的本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