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的群众史观的树立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不是天生就有的,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历了一定的思想发展过程。通过对毛泽东著作全面、深入的研读,对毛泽东群众史观目前研究成果的宏观概括和把握,可以得出一个理论概括:群众史观是毛泽东运用对立统一的辩证法则分析人类社会的必然结论。其中需要厘清两个基本问题:(1)毛泽东何以能够接受马克思主义对立统一辩证法?他的思想准备是什么?(2)在价值取向和根本立场方面,毛泽东为什么会认为劳动人民是创造历史的根本动力?这些问题的解决要求必须深入研究在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之前的毛泽东的思想因素,寻找青年毛泽东复杂思想中能够促使他接受马克思主义,建立马克思主义信仰,与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群众史观、科学社会主义思想对接的因子,并深入毛泽东早年成长历程中的精神世界,解码他坚定人民立场的内在因素。 一、毛泽东接受唯物辩证法的早期思想准备及其发展 毛泽东是一位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大师,在接受了唯物辩证法这一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论之后,他对这一真理的信仰就再也没有动摇过,他不止一次在公开或私下场合都强调过按照辩证法处理事情、改造世界的重要性,而在日常言谈和理论文字中更是充满对辩证法思想美感的高度认同。“对立统一,阶级斗争,是我们办事的两个出发点。”①在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在主持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最后一次会议的讲话中更是强调:“全党都要学习辩证法,提倡照辩证法办事。”②可见,辩证法是毛泽东分析世界的根本方法,而毛泽东建立起唯物辩证法的世界观、方法论则是有其思想基础的。在早年毛泽东的思想世界里,与后来接受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矛盾”“斗争”“对立统一”相似的一些内含朴素辩证思维的哲学概念主要是“差别”“差异”“抵抗”“进步”等等,正是毛泽东早年朴素的辩证思维为其接受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奠定了思想基础,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世界的根本构成:由早年的“差别”至接受马克思主义之后的“矛盾” 毛泽东在其早年的《〈伦理学原理〉批注》一文中对世界的根本构成和运行状态进行了比较深入的分析和说明,他指出:“吾人各种之精神生活即以此差别相构成之,无此差别相即不能构成历史生活。进化者,差别陈迭之状况也,有差别而后有言语,有思虑,无差别即不能有之。”③ 青年毛泽东这种朴素的对立、差别、进化概念与之后其接受马克思主义并进一步阐发的矛盾着的两方面相互对立概念以及“差异就是矛盾”的观点已经很近了,正如毛泽东在《矛盾论》中所指出的那样:“矛盾是普遍的、绝对的,存在于事物发展的一切过程中,又贯串于一切过程的始终。”④“他们不知道世界上的每一差异中就已经包含着矛盾,差异就是矛盾。”⑤“‘差别不是矛盾’的说法不对。应说一切差别的东西在一定条件下都是矛盾。……差别是世上一切事物,在一定条件下都是矛盾,故差别就是矛盾,这就是所谓具体的矛盾。”⑥ 由此可以看出,毛泽东早年时期关于差异、对立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是其能够接受马克思主义矛盾概念并对其进行进一步阐发的思想基础。当然,这里需要进一步关注研究的问题是,毛泽东在接受马克思主义前后所表达阐释的“差别”概念其差异性为何,这个问题构成回应毛泽东的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辩证法还是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所攻击的“诡辩论”的重要环节。 2.差别、矛盾的存在在历时性和共时性的维度上具有永久性和普遍性特征 毛泽东在《伦理学原理》中的批注表明,他对过去推崇“大同”境界和人人皆为圣人的观点,有了改变,⑦开始强调差异的无限性、永久性,其关于世界构成的根本理念已在时间和空间中展开应用和向前发展,这是毛泽东朴素辩证法思想发展的关键环节:“人现处于不大同时代,而想望大同,亦犹人处于困难之时,而想望平安。然长久之平安,毫无抵抗纯粹之平安,非人生所堪,而不得不于平安之境又生出波澜来。然大同亦岂人生之所堪乎?吾知一人大同之境,亦必生出许出(多)竞争抵抗之波澜来,而不能安处于大同之境矣。……吾尝梦想人智平等,人类皆为圣人,则一切法治均可弃去,今亦知决无此境矣。”⑧ 毛泽东早期这种关于差异无限性、永久性思想已经与接受马克思主义之后强调矛盾具有普遍性很接近了,构成了其之后接受马克思主义关于矛盾普遍性观点的思想基础:“即使到了共产主义社会,也不会是每个人都是完满无缺的。那个时候,人们本身也还将有自己的矛盾,还将有好人和坏人,还将有思想比较正确的人和思想比较不正确的人。”⑨“在有阶级存在的社会内,阶级斗争不会完结。在无阶级存在的社会内,新与旧、正确与错误之间的斗争永远不会完结。”⑩ 这是毛泽东能够接受唯物辩证法的又一重要线路,其早期强调差异的普遍性思想为后来接受矛盾普遍性的思想奠定了思想基础,提供了思想支撑。这是毛泽东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形成发展的关键环节。 3.对立面之间的斗争是推动世界发展的根本动力 除“差异”之外,毛泽东所重视的另一个概念就是“抵抗”,即各种差别引起的压力和反抗是自然世界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所在,同时具有一种激荡人心、引人向往的动态美感。关于此方面的认识,他在《〈伦理学原理〉批注》一文中热情洋溢地写道:世界一切之事业及文明,固无不起于抵抗决胜也。——河出潼关,因有太华抵抗,而水力益增其奔猛。风回三峡,因有巫山为隔,而风力益增其怒号。(11)无抵抗则无动力,无障碍则无幸福。——至真之理,至澈之言。(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