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语言服务的概念、研究现状与机制体制建设

作者简介:
王立非,北京语言大学高级翻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商务英语、语言服务,E-mail:philipw@126.com;任杰,北京语言大学,研究方向:商务英语、语言服务产业,E-mail:jessielife@126.com;孙疆卫,北京语言大学,研究方向:商务英语、语言服务产业,E-mail:316115045@qq.com(北京 100083);蒙永业,河北民族师范学院,研究方向:语言服务、标准国际化,E-mail:meng@foryoudata.com(承德 067000)。

原文出处: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内容提要:

2020年初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突发,举国奋力抗击疫情,国家应急语言服务体系建设成为热点话题之一。本文尝试提出应急语言服务的概念,对国内外应急语言研究进行综述,就如何加快建设和发展我国的应急语言服务机制体制,从应急语言服务基础设施、政策规划、应急能力、应急标准、应急语言人才培养五个方面提出建议。最后强调指出,应急语言服务是国家语言服务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疫情之后应当加快健全应急语言服务体系,为国家危机管理作出贡献。谨以此文向正在顽强抗疫的全体中国人致以深深的敬意。


期刊代号:H1
分类名称:语言文字学
复印期号:2020 年 09 期

字号:

      当前,举国上下万众一心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从最初的紧急动员、科普宣传,到全国援鄂、编制方言手册、组建战疫语言服务团,再到国内外各种疫情资讯报道、国际舆情监控与技术文件翻译等,无不彰显应急语言服务的作用。透过疫情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的应急语言服务体系在抗疫阻击战中还有许多不足。从应急语言服务提供方(政府、行业和高校)看,面对艰巨和紧迫的抗疫保卫战,缺乏精准、高效、透明、统一的多语种疫情信息发布和管理;面对海内外大量的援助物资和人员调度调配需求,只能通过网络向社会“喊话”,求助于语言服务志愿者;面对外籍人士的疫情咨询和援助需求,多语种服务信息平台和应急呼叫中心缺位。从应急语言服务使用方(普通民众)看,海量渠道不明、未经核实的境内外疫情信息和谣言充斥日常生活和网络,真假难辨,引致了恐慌情绪与盲从行为。本文针对当前抗击疫情的严峻形势,提出应急语言服务的概念,并对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建议加快应急语言服务机制体制建设和应急语言服务人才培养。

      一、应急语言服务的概念与研究现状

      1.应急语言服务的概念

      应急语言服务是指针对重大自然灾害或公共危机事件的预防监测、快速处置和恢复重建提供快速救援语言产品、语言技术或参与语言救援行动,包括中外语言、少数民族语言、方言、残障人手语的急救翻译、救灾语言软件研发、灾情信息传播、抗灾语言资源管理、应急语言标准研制、急救语言培训、语言治疗与康复以及语言咨询与危机干预等。应急语言服务是语言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本身是一个完整的体系,涵盖应急语言基础设施、应急语言规划、应急语言标准、应急语言能力、应急语言人才和应急语言学科等诸多方面。

      2.应急语言服务研究现状

      国外学界对语言应急管理的相关研究十分重视,围绕抗灾防灾沟通、防灾救灾语言技术、应急管理标准编制等方面开展了许多研究。

      抗灾防灾沟通研究关注灾害多语沟通和翻译的作用(Seeger,2006;Fischer III,2008;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2012;Action Aid,2013;Santos-Hernández & Morrow,2013;O'Brien,2020),主要涉及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危机沟通失效引发的消极后果,Santos-Hernández & Morrow(2013)发现在海啸和枪击事件疏散中,仅使用英语会让英语非母语的学生产生误解;飓风灾害发生后,英语水平较低的拉美裔工人因对灾害严重性认识不足,做出了错误的决定。二是应急响应部门在信息发布和预警过程中遇到多语言障碍(Sandvik,2014;Bell,2017),Bell(2017)研究了在2017年美国飓风灾害中,由于72.8%的当地居民母语不是英语,当地应急部门发布灾害预警时遇到巨大的语言障碍,当地的专业翻译机构也受到飓风的影响,无法提供语言服务,因而加大了灾害沟通的难度。三是翻译在灾害信息发布和预警中的重要作用(Cadwell,2015/2016;Forcada,2017;O'Brien et al.,2018),研究话题涉及翻译与灾害信任重建(Cadwell,2015)、灾害翻译技术的使用(Cadwell,2016;Forcada,2017;O'Brien,2020)、应急翻译人才培训(O’Brien et al.,2018)等。Cadwell(2015)通过对日本大灾难幸存者的采访发现,翻译在地震新闻广播、核泄漏、政府灾害应急响应程序中发挥了重要作用。O'Brien et al.(2018)从可用性、可访问性、可接受性和可适应性四个维度(4As)调查了爱尔兰、日本、新西兰、英国和美国在国家层面采取的灾害应急翻译举措。

      防灾抗灾语言技术应用研究关注语言技术如何应用于灾害急救与管理(O'Brien,2020)。应急救灾管理主要应用的语言技术包括翻译记忆技术(处理灾难应急中的危急信息)、术语管理技术(确保术语始终统一和清晰,用于抢救生命)、在线翻译管理平台技术(用于管理应急志愿者翻译)以及微软的Skype翻译技术(在紧急情况下通过机器翻译进行语音信息和文字信息的实时转换和可穿戴式语音机器翻译技术,帮助病人处理紧急情况)等(O'Brien,2020)。Lewis(2010)和Lewis,Munro & Vogel(2011)调查了微软翻译在海地地震中应用机器翻译引擎技术的情况,证实机器翻译可作为危机管理的语言服务技术进行快速部署,是灾难应急反应机制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Cadwell(2016)研究了日本在举办奥运会时1何使用文字语音转换技术应对地震;Sutherlin(2013)调查了海地地震救灾应急中的众包翻译技术应用情况等。

      应急管理标准化研究关注国际标准研发,ISO/TC223公共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从2004年开始应急管理国际标准化工作,研究制定公共安全管理体系国际标准;ISO/TC292安全与韧性技术委员会于2014年成立,取代ISO/TC223委员会,从更大范围制定国际安全相关标准。由于应急管理要求与国家立法高度相关,应急管理国际标准只包含指南而非要求。ISO/TC292技术委员会目前已经发布了8项应急管理国际标准,另外还有2项标准在编,涉及事件管理指南、公共警告指南、颜色编码警报指南、能力评估指南、按已确认危害级别监测设施指南、社区高效预警系统实施指南、信息交互结构、演习指南和社交媒体应用指南。以《事故管理安全与恢复应急管理指南》(ISO22320:2018)为例,该标准只涉及原则性内容,如传达价值、解释事件管理目的和原则、介绍事件管理的基本组成部分(如流程和结构)、聚焦各种资源的作用和职责、任务和管理。

      国内有关应急语言研究近年来开始起步,滕延江(2018)指出,紧急情境下的语言服务工作是考验国家语言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美国实施了国家语言服务团和紧急医疗语言服务项目,提供了国家紧急语言服务的新思路。美国紧急语言服务体系建设的动机、运作模式及存在的问题与挑战值得我国借鉴和思考。反观我国,鉴于境内多语社区增多、境外公民保护、国家“走出去”战略等的实施不断深入,构建我国应急语言服务体系和国家语言服务体系十分必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