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国民党地方武装的生存策略(1940-1945)

作 者:

作者简介:
项浩男,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博士生(北京100871)。

原文出处:
军事历史研究

内容提要:

长期以来,学界对抗战时期中共在敌后地区进行的游击战关注很多,对国民党的游击战研究较少。以黄体润日记为主要材料,可以完整地呈现出一支国民党地方武装抗日游击队在沦陷区谋求生存、坚持抗战的生动历程。全面抗战爆发后,丰县在黄体润的领导下建立起了一支抗日武装力量。在与日伪军的长期对峙中,黄体润率领丰军采取多种举措获取武器、补充枪支弹药,通过发行流通券、征收实物保证粮饷供给,并严查物资资敌。为保存实力并打击日伪军,黄体润综合运用游击作战、修筑据点、破坏道路、截击、突袭等战术,始终对日伪军构成威胁。以黄体润为代表的丰县军民在艰苦的环境中坚持抗战的爱国之情值得肯定,不过其未能妥善处理与中共的关系,拒绝重建统一战线,从大局来看并不利于丰县的抗战事业。


期刊代号:K4
分类名称:中国现代史
复印期号:2020 年 09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K25;E2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451(2020)01-0060-16

       全面抗战爆发后,中国华北、华中地区相继沦陷,在沦陷区内,国共两党都采取游击战争的战法对抗日伪军。不过,既有研究大都关注中共的游击战,对国民党尤其是地方武装的游击战关注不多。①丰县,位于苏鲁豫皖四省的交界地带,临近陇海铁路和津浦铁路,靠近战略要冲徐州,位置非常重要。丰县的抗战史离不开黄体润,他是抗战时期国民党丰县地方武装的实际领导者。②1938年5月中旬,丰县县城沦陷,黄体润重建了丰县义勇壮丁常备大队,1939年1月初,他在八路军苏鲁豫支队的帮助下将队伍改编为丰县抗日义勇常备总队,这一时期国共合作抗击日伪,丰县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顺利建立。1940年后,受大、小环境的交织影响,国共关系破裂,统一战线崩解,黄体润率领丰军独自应对日伪军的威胁和扫荡。③本文利用黄体润的日记,探究丰军在1940年后的发展情况。④所谓“生存策略”,包含两方面意涵:一是“自身生存”,即丰军如何在艰苦的环境中调动有限的资源维持补给;二是“斗争生存”,即丰军如何与日伪军进行游击战,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一、武器的获取与补充

       枪支弹药是一支军队不可或缺的重要战略物资。黄体润在向丰军官兵训话时常讲:“队伍之好坏,全视员兵精神如何,武器是否优良,子弹是否充足。”⑤丰军是一支由国民党县政权自行组建的地方武装,自创建伊始就很少得到上级的补给,又因士兵缺乏作战经验、训练不足,战斗时子弹浪费现象严重。黄体润在军事报告中指出:“优点是官兵勇敢,四面杀敌,缺点是浪费子弹,消耗兵力。”⑥面对日伪军的肆扰和扫荡,枪支弹药愈发成为束缚丰军的瓶颈,部队官长来信称:“请求补充各种子弹若干,因机枪均无子弹,步枪子弹亦缺少也。”⑦为解决这一问题,黄体润从开源和节流两方面着手。

       开源即采取多种方式获取枪支弹药,包括四个方面。其一是与日伪军作战时缴获。在长期对峙中,黄体润逐渐掌握了一些作战技巧,与小股敌人战斗经常可以取得胜利。如1941年9月13日,丰军二团二大队第七中队与日伪作战获得胜利,共计收缴长枪52支、匣枪3支、手枪1支。⑧为激励士兵勇敢作战、缴获武器,黄体润对获得战利品的官兵给予较丰厚的奖励,起初是临时性质,后丰军总部专门召开军政会议,制定了《官兵获枪奖金办法》,规定:

       1.步枪分四等给奖:一等八百元,二等六百元,三等四百元,四等二百元;

       2.匣枪分三等给奖:一等一千六百元,二等一千二百元,三等八百元。⑨

       如能缴获轻机枪,奖金可达万元之多。依靠作战缴获武器并不是稳定来源,丰军与日伪军作战频繁,多次小胜积累的战利品很可能因一次较大的失利全部丧失。比如据黄体润统计,1943年5月至7月,丰军与日伪军作战40次,获步枪47支,损失步枪21支,匣枪1支。⑩同年7月20日至11月5日,丰军与日伪军作战23次,获步枪69支,手枪1支,损失步枪124支,匣枪3支,手枪1支,轻机枪1挺。(11)究竟能够获得多少战利品只能依实际作战情况而定,一旦出现重大失败或连续失利便前功尽弃、得不偿失。

       其二是通过策反或收编来降的伪军获取武器。丰县的伪军大多土匪出身、占有枪支,日军到来后土匪产生了分化,一部分被黄体润收编,一部分附日成为伪军。伪军的立场是最务实、灵活的,往往以实际利益为出发点,以顺应强者为原则,游移于国、共、日三方之间。(12)为减轻日伪军的威胁、削弱敌人的力量,黄体润对主动来投诚的伪军基本全部接纳,甚至主动策反,这些伪军往往带来为数不少的武器用以显示诚意。如1942年1月30日,丰军策动驻赵河涯伪军反正,获长短枪92支,策动陈庙伪军反正,获长短枪83支;(13)1943年12月3日,丰军成功策动驻李寨和唐寨的伪军近300人反正,带来长短枪260余支、轻机枪2挺、手炮3门。(14)收容、策反伪军能够获得枪支弹药和具有一定战斗能力的兵员,避免自身出现伤亡和损失。

       当然,伪军的投机本性决定其并不会死心塌地依附丰军,部分伪军在投诚后会携带武器附逆。如伪军队长程树箴在部属损失殆尽后反正,被任命为分队长,待到实力恢复后又率队投日,造成武器的流失。(15)丰军因内部纪律不严,时常有官兵携带武器投伪,伪军叛逃往往仅带走步枪,丰军投伪通常将机枪、手炮等重武器带走,“令全部均受莫大影响”。(16)如1944年8月21日,三团团长刘万仞携带轻机枪1挺、手炮1门、长短枪30余支投入汉奸。(17)双方的人员流动带来武器的流转,大体而言,投诚、策反来的伪军要多于附逆的丰军官兵,获得的武器也要多于流失掉的。

       其三是购买。依靠作战缴获、通过招降纳叛获取都不是稳定的来源,持久性不可保障。丰军士兵将这两种手段称为“虎口夺食”,对敌靠制胜,对伪靠策反,所获为数有限。(18)黄体润感同身受:“弹药远水不解近渴,仍以设法购办为要。”(19)购买地点有两处,一是徐州,二是安徽阜阳一带。(20)为方便与上级军政部门保持联系,丰县政府在阜阳设立了办事处,县长董玉珏和科长刘耀寰常驻该处,及时将各方动向传达给黄体润,为丰军购买枪支弹药提供信息。如1943年秋,李仙洲部入鲁作战失败后向陇海路南撤退,董玉珏向黄体润发来特急电:“现值各部调动,购物正是机会。”(21)刘耀寰亦利用朋友关系找寻购枪途径。(22)董、刘二人相机采购后将武器暂存阜阳,由丰军派出专门队伍前往领取。通过屡次购买,丰军得以补充不少重武器,据黄体润日记所载,几次主要的购买情况如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