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文化概念的产生都有相应的语境,而语境的产生源于“事实”或个人及其关系的“接合”,语境总是与其他的语境相连接,且衍生出一系列复杂的多维关系或联系①。不同的语境总会凝聚、汇总、综合成为一种情势,变成一种具有相似性的语境生态。因此,在具体的语境中,文化的表现、意义和价值处在一种复杂的关系中,被不断渗透和影响。随着电子竞技(以下简称“电竞”)商业价值和社会影响力的不断扩大,以电竞设备、电竞赛事、电竞族群为核心要素的文化复合体逐步形成。这种文化复合体即电竞文化。若将电竞文化置于当下中国的青年亚文化和网络媒介的现实语境之中,则不难发现电竞文化的生成、发展与二者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它们对电竞的文化生成、文化秩序、文化格局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 尽管电竞作为一项带有综合性裂变与转型的新事物已发展了几十年,但对于电竞文化的概念学界尚无定论,这与电竞自身体系的愈发庞大和关联领域的愈加复杂密不可分。不同学科的学者关于电竞文化的内涵、形态、特征等多方面的认识与见解,仍习惯于从自身熟悉的领域和研究范式出发,而传统的单一的分析视角显然不能适应快速变化中的电竞,理论明显滞后于现实。事实表明,离开人的文化研究无异于空中楼阁:电竞文化作为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依然是人类社会能直接或间接地满足人类需要的一套工具以及一套风俗,它是人体的或心灵的特征②。以青年亚文化理论为电竞文化的研究视域,就是主张从“青年”和“亚文化”两个视角剖视电竞文化。这是因为一方面,电竞作为一种新型的“潮流运动”和“炫耀式运动”,极容易受到青年用户的青睐。据企鹅智酷和腾讯电竞发布的《2017年中国电子竞技发展报告》显示,30岁是电子竞技用户的分水岭,其中25岁以下的用户占比达64%③。易观智库进行的调研显示,电子竞技用户中,18-24岁的爱好者占比最高,达到61.8%;其次为25-30岁的爱好者和18岁以下的爱好者,30岁以上的爱好者明显较少④。一系列调查结果不约而同地表明18-24岁的青年为目前市场主流的电竞受众群体,电竞文化就是以青年为主要群体并基于共同兴趣和价值追求,创造性表达自我的文化实践⑤;另一方面,电竞由电子游戏发展而来,在夹缝中艰难生存了多年,尤其是在有以“礼俗代教化”文化传统的中国,歧视游戏仿佛有着天然的文化正确性。电竞文化因此也就一直处于边缘位置,是相对于“中心”而言的边缘文化,是相对于“主流”而言的次要文化。但它一直顶着蔑视与非议的压力,以无畏和张狂的姿态进入社会文化总体,试图“争夺”话语权和建立区别于其“父辈”的文化版图。 毋庸置疑,电竞文化是一种对主流文化进行不断抵抗的附属性的亚文化形态。而电竞青年方方面面的实践所体现出的一个群体的某种共同的取向、信念和共享的规范、格式,无疑是剖析电竞文化的关键所在。正是基于这样的文化观,对电竞文化的研究应时刻以电竞中的青年群体为主要对象。因此,将电竞文化置于青年亚文化理论视域,不仅能够整体把握其精神风貌和未来走向,也能够较为精准地利用“风格”、“抵抗”、“收编”等研究范式对电竞文化中的青年群体进行靶向分析。 一、互联网时代:电竞文化的生成温床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网络建构了社会的新形态,而网络化逻辑的扩散实质地改变了生产、经验、权力与文化过程中的操作和结果⑥。这就意味着新的信息技术为文化渗透、扩张并遍及整个社会结构提供了物质基础。换而言之,新技术带来了生产力的变革,培育了新的组织形态,也随之创建了以互联网为载体的文化及其生产关系。从电竞文化赖以生存的技术层面和沟通外界的“数字化生存”层面看,它的整个文化架构都建立于互联网基础之上,互联网对电竞文化进行了全方位渗透。从内部因素看,电竞是依靠电子游戏的竞技运动,而这项特殊的运动方式同篮球运动需要篮球馆、射击运动依托枪支不一样,“电子”才是它的方式和手段,才是这项体育运动的实施范围与开展条件。在日常的训练与对抗比赛中,高运算速度、快执行周期、强处理能力的CPU、硬盘、主板,逼真显示效果的专用显卡,操作准确、特殊手感的机械键盘,移动定位、反应灵敏的电竞鼠标以及听音辨位的高端耳机等必不可少。也就是说,电竞深度依赖于不同品类和不同功能的电子设备,这类设备就是电竞运动中“电子”的技术代名词,马尔库塞认为,“当技术成为物质生产的普遍形式时,它便约束着整个文化;它设计了一个历史的总体——一个世界”⑦。技术便应然成为电竞文化生成的前提。同时,电竞运动中的电子设备必须要联网运作,才能形成一场完整的电竞运动。那么这就建立了整个电竞文化的运行逻辑:电子设备→电竞运动→互联网→电竞赛事→电竞族群与电竞产业链。显而易见,在这个运行逻辑中,电竞必须依托互联网技术才能最大程度地呈现其文化风貌。互联网技术是电竞文化最主要的内生动力,已经深入和普及到整个电竞的生成和发展中,因此,电竞成为了典型的互联网技术文化。伴随互联网技术而产生的电竞文化也会随之而发生相应变革,有学者就指出:“在青年亚文化领域中,观念的文化已让位于技术的文化。”⑧而青少年群体对新技术的激情投入和热情使用,也进一步催生出相应的文化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