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时代城市形象的审美嬗变

作 者:

作者简介:
陈望衡,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武汉 430072)。

原文出处: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内容提要:

描述正在出现的生态文明时代的城市形象的依据:一是文明,必须是建立在工业文明基础上以高科技武装的现代文明;二是生态,必须是既利人又利自然的生态,即生态平衡。生态文明时代的城市要有五个重要特点:一是城市整体生态系统优越,自我排污能力强,能在一定程度上抵御生态灾难;市民具有较高的生态文明素质,生活品位的生态性得到彰显;二是城市环境应整体上公共园林化,是真正的花园城市;三是城市环境要容留一定量的荒野即原生态的自然,限制过分人工美化;四是城市内要容留一定的农业存在,这部分农业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五是城市内要容留不同历史时代的具代表性的人工建筑物以及自然物的存在,体现城市发展的历史。生态文明时代城市形象的塑造过程也是新审美观培育的过程。生态文明时代的审美具有最大的宽容性与自由度。它的突出特点是尊重并友好生态,以生态乐居为最高的生活理想,以生态和谐为最高审美原则。生态文明城是工业文明城市发展的必由之路。


期刊代号:B7
分类名称:美学
复印期号:2020 年 04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B83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5957(2020)01-0048-07

       在人类的生活环境中,没有比城市更受到人们关注的了。这也难怪,城市本就是文明的荟萃之一。按美国学者芒福德的说法,城市的本质就是文明,他认为:“城市这个环境可以集中展现人类文明的全部重要含义。”[1]128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变化最大的是城市。这四十年中,中国社会经历着由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再由工业文明到生态文明的变化,与之相应,中国城市也经历着由农业文明城市到工业文明城市再到生态文明城市的变化。城市的这种变化有深层次的方面,那是它的生产力、生产关系以及由它所决定所影响的人的精神、人的哲学观、价值观。也有外在的方面,这外在的方面就是它的形象。外在形象总是密切联系着观念,本文试图从城市形象的嬗变入手,探索生态文明时代的城市观。

       人类文明一直发展,与之相应,城市形象也一直在变化。芒福德说:“古往今来,多少城市无一不是时间的产儿。城市是一个巨大的铸模,多少人终生的经验积累都在其中冷却着、凝结着,又通过艺术手段被赋予永恒的模式。”[1]129那么,描述正在出现的生态文明时代的城市形象的依据是什么?一是文明,二是自然。城市形象说到底是人类文明的产物。但是文明的本质说到底是对自然的态度,实际上,正是人对自然的认识与改造才创造了文明。

       从文明的维度来看城市,主要有两类城市:一类是农业文明城市,另一类是工业文明城市。农业文明基本上属于历史上的文明,虽然世界上还存在农业文明的国家与地区,故而农业文明城市也还存在,但受到工业文明影响,不能算作纯粹的农业文明城市。工业文明城市是现在城市的主体,这类城市目前正在局部地向着生态文明城市演变。

       中国农业文明城市最具有代表性的一是唐代长安的里坊制城市,另一是北宋东京的街市制城市。能够与现代城市接轨的是北宋的街市制城市。东京城有三个重要的特点:第一,以街道网络组织城市。第二,城市紧伴着黄河,且有四条黄河支流穿过城市,堪称四水贯都,四水中最为重要的是汴河,著名的宋代风俗画《清明上河图》描绘的就是汴河上的风光:拱桥上水流如织;汴河岸店铺一字排开;街上,车水马龙,热闹非凡。北宋文人孟元老是这样描写东京街市情景的:“举目则青楼画阁,绣户珠帘,雕车竞驻于天街,宝马争驰于御路。金翠耀目,罗绔飘香。新声巧笑于柳陌花衢,按管调弦于茶坊酒肆。”[2]1第三,城市商业繁华,但支撑东京的中国社会是农业社会,即便是东京城,其农业经济仍然居于重要地位。

       就人与自然的关系来看,东京以街市为主题的人居活动环境与以河流为主题的自然环境是比较和谐的。虽然黄河经常泛滥,但这种灾难主要是自然自身的调剂所致,并不是人对生态的破坏造成的,总体上来说,东京城的自然生态是比较平衡的,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和谐的。这种和谐体现出人对自然的依赖性和利用性。

       中国开始进入工业文明应是近代,具体来说是鸦片战争之后,而真正进入工业文明应是最近半个世纪。中国工业文明城市特点非常突出。第一,工商业是城市经济的主体,城市基本上没有农业存在。第二,自然风物基本上被排除出城市,触目均是钢筋水泥建筑,摩天大楼是城市的标志与骄傲。第三,人的主体性、科技霸权、工具理性是工业社会的主体观念,这种观念集中体现在城市。第四,经济上的高产能与生活上的低质量构成强烈反差。城市人收入很高,然生活质量不高。最突出的是人均占有的绿地面积太少,居住面积太少。在一定意义上,人成了金钱的奴隶,成为机器的附庸,人性异化了。

       这样的城市,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对立的,紧张的。人对自然的野蛮掠夺激起自然的猛烈反抗,在城市中的突出显现则是生态灾难频发,城市已经变得越来越不适合人居住了。

       工业文明问题已经讨论得很多,诸多观点已经成为共识。尽管如此,由于经济利益的驱动,这种以高产能、高效率为突出优点的工业文明城市,现在还在建设着。但不可忽视的是,一种新的城市观念——生态文明城市理念正在滋长。在这种观念的指导下,不少城市正在局部地进行着很有意义的试验。

       正在生成中的生态文明城市是怎样一种城市呢?全面阐释这种城市现在还有困难,但这样的城市正在清晰地显露出它的两个重要特点:

       (一)城市的生活品位得到彰显

       城市本有生活,但人们重视城市的首先不是生活,而是利益——经济的、政治的以及其他方面的,概而言之——产能与效率。于是,城市成为冒险家的乐园、野心家的战场。生态文明时代的城市不是这样,它仍然有高产能,也仍然有高效率,但是这些不再成为人们主要的追求,也不再成为城市的最为突出的优点,更不再成为城市的骄傲。相反,被产能、效率掩盖的生活,成为城市的主题。城市的人不只有一种环境,其他的环境还很多。环境的主题是生活。人们为什么要选择在城市生活,其原因是因为城市是理想的生活环境。用一句上海园博会用过的标语:“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城市为什么能让生活更美好?首先,我们得再次明确,这里说的城市不是农业文明的城市,也不是工业文明的城市,而是生态文明的城市。生态文明的城市之所以能成为人理想的生活环境,其缘由不外乎二:其一,它是最文明的。生态文明城市建立在人类一切文明特别是工业文明的基础上,工业文明一切优势包括经济优势科技优势文化优势,它都拥有。其二,它是最生态的。最生态的,首先是对生命有益,对健康有益,其次于审美有益。因为生态优秀就意味着自然生命蓬勃发展,而自然生命的蓬勃发展必然显现出优秀的自然景观。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