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I0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4799(2020)01-0032-11 20世纪下半叶,尤其是60年代的欧美美学界,对艺术之外的自然物或自然环境之美的意识逐渐浓厚起来——北美兴起了环境美学,德国的气氛美学也得到了发展。在这股风潮下,学界开始以美学视角关注气象。事实上,在东亚,自古就有重视自然美的传统,雨、雪、霞等气象现象,在审美意义乃至美学意义上都发挥了重要作用。这种与气象相关的东亚文化传统十分丰富和发达,但在现代学术研究中往往只作为研究素材存在。直到上世纪末至本世纪初,东亚美学接轨环境美学、气氛美学,东亚以其丰富的气象文化和哲学为背景,对气象进行美学研究的势头越来越强。 美意识中有通过固有的自然风土孕育的一面。日本气候温暖、湿润而多雾,将雾作为文化现象,比英国要早上千年。不仅日本,在整个东亚地区很早就将霞、雾、雨、雪等气象现象作为风流之事进行审美活动。这种广义上的尊重气象的倾向对文化产生影响,形成了东亚认识美、感受美的基础,并由此孕育出丰富的文化和艺术。今天,日本、中国、韩国等对气象有着丰富感受性的文化,通过其历史和社会,在世界范围内影响着人们对周围自然的认识。 关于“风景”,东亚也有与西欧“landscape”相对应的“景色”概念。这种景色观正如《枕草子》第一段所展示的那样,比起山岳、河川等地形,更加重视四季、朝夕的明暗与温度、云雨的样态以及随着季节推移产生的动植物变化等气象相关的感受性。东亚的美意识比起用视觉,更倾向于用身体感觉来捕捉环境,这是东亚较早体现出的文化倾向。 如上所述,东亚文化受到其固有风土的影响,产生了特有的气象文化,孕育了气象美学的胚芽,这种文化和美学在把握自然和风土特征等方面产生了独特的影响。日本乃至东亚展开的艺术和美意识,与形成于欧美风土之上的文化是不同的。因此有必要以在东亚孕育而来的气象美学来修正和完善以欧美的美学理论为基础的关于自然的美学和美意识。本文以环境美学和气氛美学为横轴,以日本的自然美学为纵轴,通过对霞、雾等做出美学阐释,进一步推进气象美学①的发展。 一、气象美学序说 长期以来,研究风景的历史学者们在评价空间感觉时,都忽略了雨、霭、雪、疾风以及其他大气现象的作用。但我们即便仅举出雾这一个例子,也能明白这些现象的重要性,更遑论昼夜交替和季节感之类了。天气是“灵魂的气压计”(让-雅克·卢梭),它的变化会影响人的内心,但我们更要思考它在我们的社会中发挥的影响。 ——阿兰·科尔班② 近代以来,在谈论日本的文化(艺术、宗教等方面)时,有学者以自然环境为根本条件,考察自然条件的制约和影响。如志贺重昂、和辻哲郎、内藤湖南、矢代幸雄等都属此列。在和辻哲郎的影响下,寺田寅彦在《日本的自然观》(1935)中论及自然环境时,首先提到了气候和气象,然后才谈地形、生物等等。 这种比起国土的位置和地形特征,优先关注气候、气象等自然环境特征的做法,与19世纪末志贺重昂在《日本风景论》(1894)中的做法是一致的。从这个意义上讲,包括和辻哲郎的《风土》(1935)在内,当时日本学者几乎都有这种倾向。即比起地理、地形,更注重通过气候来把握自然环境。这恐怕与日本人居住在日本列岛,比起地理、地形特征,人们每天接触到的天气、气象以及季节的推移对人们的生活有更重要的影响有关。受到西欧影响,以清新的叙事闻名的国木田独步在《武藏野》(1898)中,比起以往的和歌和纪行文,更多提及了地理、地形方面的内容,但他也没有忽视气象环境的描写。在德富芦花《自然与人生》(1900)中也能看到气象性感受优先于地理的倾向。对季节、晴雨、风、云等的注视带来的对环境的把握,应当说与传统的感性融合在一起。这种将气象、气候视为审美认识类型的做法,可以追溯到《枕草子》第一段中的“春则看晓。天边山际渐露白,泛紫烟云细且长”吧。他们基于不同季节以及早晚、明暗来认识自然,春夏秋冬固然重要,但气象、气候更是他们审美关心的重点。 (一)作为主题的气象③ 代表自然美的雪、月、花④,位列其首的雪就是一种气象现象。或许没有月和花那样引人注目,但在重视春霞、冬雨的风流的传统中,正如赏雪一词所示,飘雪和积雪都是自然美的焦点。诚然,与月和花相比,对雪的关注度要低一些,并且在视觉上没有花和月那样的聚焦点。更何况雪和雨会成为人们出行的障碍,除了渴求降水的农民以外,并不讨人喜欢。因此这种气象之美与花、月之美有所不同,而这正是我们审美传统之所在。即便是那些有着稳定空气感、清晰轮廓的东西,假若如春夜的月亮带着月晕一般变得模糊,我们会认为笼罩在月亮上的晕是一种带来美好感受的气象。这种感受性也直接影响到对花和月之美的把握。 近代歌谣《胧月夜》以及白居易《嘉陵夜有怀》中的朦胧,都酝酿出一种独特的美好气氛,向我们展现出这种气象的感受性。正如格诺特·波默(Gernot B
hme,1937-)所指出的,霞、云、雨、雾、雪等气象能酝酿出气氛⑤。此外,曙、傍晚、夜等表现在大气上的世界的明暗更替,以及温度、湿度的变化,都与一天中的时间、一年中的季节相关。中世时期,秋天的傍晚被确立为美的典型。此外还有夜晚空气中飘来的花香、黄昏的钟声、夏季垂暮的萤火虫、月影等等。这些风物和景色,无一不与我们关于气氛的美意识有着密切关系。不仅这种气象现象(后文将对这几个汉字的意思进行分析)与气氛概念有紧密联系,气象本身也包含有气氛美的次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