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财政补贴的审计监督策略分析  

作 者:
李伟 

作者简介:
李伟,大连海事大学

原文出处:
财政监督

内容提要:

02


期刊代号:V3
分类名称:审计文摘
复印期号:2020 年 10 期

关 键 词:

字号:

      近年来,国内经济发展不断呈现上升趋势,经济发展由粗放型转化为创新驱动型,经济内部结构在中央宏观调控政策下持续稳定运行。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政府投资共设立了1500多个项目投资基金,其中涵盖了创业产业、基础设施投资等,资金规模雄厚庞大,预计投资规模将超过9万亿元,目前已有3.5万亿元资金投放到专门用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下简称“双创”)提出起始于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即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实现证照合一,为创业搭台,包括提供租金低廉的众创空间,进一步减税降费,减轻创业者经济负担。“双创”投入资金规模庞大,必须对其运行过程加强监管,否则很容易会造成资金使用不到位、国家财政款项价值流失的后果。因此有必要引入第三方审计机构进行有效的监督管理,保障“双创”资金按照政策方向科学稳定运行。2018年1月全国审计会议要求紧密推动建立创新型国家进程,现阶段发展重点应关注科技创新、企业研发投入领域,完善科技人员经费、薪酬体制机制,为科技发展添加活力动力,尤其是推动“双创”政策的落实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审计部门要发挥对“双创”政策落实的监督保障作用。当然,政策审计对于审计部门而言是一项新挑战,区别于传统的审计方法,在开展工作阶段所受阻碍较于以往更多。本文在深入分析“双创”补贴的政策审计难点的同时,着重分析了企业获得补贴所存在的风险,基于风险点提出相应对策建议,对于完善政策审计方法,切实保障“双创”政策落实到位有重要意义。

      二、针对“双创”政策审计工作的实施现状

      “双创”政策审计始于2015年,在目前阶段取得一定进展,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双创”政策的审计强度进一步加大。从2015年起,全国各地审计单位针对“双创”项目资金使用情况逐渐加大监管力度,重点围绕中小微企业“双创”孵化示范基地的资金管理,实行专项专管,基本每一笔项目资金监管责任都能落实到对应主管单位,从掌控资金的源头进行监管,大幅度提升了资金流动全程的审查效率,并且在审计过程中采用绩效审计方法,评估项目收益及效率,形成专门的评估报告,使资金的有效使用率得到明显提升。第二,“双创”项目的审计范围进一步扩大。审计部门在顺应经济环境变化中扩充现有审计范围,例如将“双创”科技孵化园、“双创”电子商务领域基地纳入审计,采用现场审计的方法,实地跟进考察重大“双创”项目中企业入驻进展进程,充分了解给予入驻企业优惠项目及落实情况,不仅是审计财政资金拨付行为,还对企业后续运用资金情况进行审计。综上,目前针对政策项目已经形成了初步的审计方法,审计部门也在不断地转变思想观念,更好地服务创新型经济发展,但因“双创”政策特殊且复杂,审计方法及范围仍有待进一步改进与提高,例如在对“双创”项目进行后续管理时,容易忽略受补企业资金使用状况,如果后续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会助长滥用财政补助资金的现象,不利于市场经济的稳定发展。因此审计人员不仅需要对地方政府的政策落实情况进行审计,也需关注企业端是否存在滥用“双创”资金的现象。

      三、“双创”背景下企业财政补贴的审计难点及风险

      (一)“双创”政策审计难点分析

      1.政策审计复杂且难度大。“双创”政策覆盖范围广,需要地方政府充分转变传统思想观念,对创新创业项目给予政策及资金倾斜,中央纲领性文件对行业、标准、对象仅涉及广泛性界定,具体执行口径需要依照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因此各地审计人员在工作过程中需要因地制宜制定审计策略,从了解当地“双创”政策入手,还需运用自身专业素养对该政策的合理性进行评估,在审计政策落实前需先审计该政策本身;由于各地经济状况发展不均衡,不同地方政府基于对“双创”政策的不同理解会作出不同判断,并且会出台更细致的实施细则,贯穿不同行业及部门,在其进行评估时具有一定的理解难度。

      2.政策审计重视程度不高。首先,政策审计对专业知识要求极高,因为行业跨度大、受补贴对象性质多样,在审计时往往需要跨部门合作,耗时耗力,审计人员为了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很可能会忽视这一部分审计工作。其次,被审部门未能给予“双创”政策足够的重视,由于政策内容过于细致复杂,在组织管理时管理层与执行层更倾向于运用自身职业判断进行工作,只需负责实施上级要求,并未对实施后的结果进行监管,因此“双创”负责部门在执行流程上常常出现“断层”现象,难以从重点监管环节上追踪风险源头,加重了审计人员负担。最后,未配套相应的问责机制,当审计人员发现问题时,由于被审单位未设置专人专岗负责“双创”,很容易造成相互推诿的现象,很难再推进审计结果运用。

      3.缺乏政策审计的评价标准体系。“双创”政策各地执行口径不同,各地政府依据地区经济发展情况或项目规模制定细则及评估标准,因此“双创”政策不仅在不同地区,甚至同一地区中不同项目都表现出较强的独立性,考核标准并不一致,在审计层面难以按统一标准评估政策效果。随着政策不断推进,对政策落实进行价值评估显得尤为必要,这就需要构建一套完整的审计评价标准体系。“双创”政策复杂多样,在评估指标上也只能出具指导思想式的纲领,各地审计部门需要对当地执行“双创”政策进行全面了解,依照一定原则制定评估指标,如政策是否合法,是否符合指导思想,是否公开透明接受了广泛监督,是否跟踪了补贴落地的效应等。

      4.政策审计人才缺乏。“双创”政策审计在我国开展时间较短,缺乏国内外借鉴经验,各地审计部门按照经验开展审计工作,还未形成系统的政策审计方法论。在政策难度不断加大的前提下,审计人员需要不断更新自身审计专业知识体系,并且还需对“双创”落地相关部门行业有关政策细则进行熟悉了解,审计责任更加重大,工作强度随着政策深入而加大。目前国家审计人员数量存在较大缺口,在进行重大项目审计过程中,尤其针对“双创”等特殊政策审计,经常出现从其他与审计工作无关的部门中调用人员进行审计工作的现象,而这些人员欠缺专业素质,往往达不到政策审计的要求,对于审计效率及质量来说都是大打折扣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