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城市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思考

作 者:

作者简介:
何秀芝,广东金融学院;李朝旗,审计署驻广州特派员办事处

原文出处:
中国内部审计

内容提要:

02


期刊代号:V3
分类名称:审计文摘
复印期号:2020 年 10 期

关 键 词:

字号:

      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要决策部署。经过多年实践,资源环境审计形成一大批理论研究和经验成果,但仍面临一定困难,如审计对象存在较大差异,实践中需要根据现实情况进行调整和重构,理论研究与审计实践存在脱节;工作中遇到的部分专业问题,迫切需要专业权威机构的介入和辅助论证,专业化审计力量仍有不足;对被审计领导干部进行整体评价多为原则性规定,尚未形成权威性强的评价标准体系。同时,大城市自身所具有的突出特点,决定了对领导干部进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需要从审计工作准备、审计方法运用和审计意见撰写等层面加强创新,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一、针对大城市特点做好审计准备工作

      (一)分层次聚焦城市特点,准确描绘被审计城市“画像”

      第一层次是聚焦城市特点。与省和自治区相比,城市一般作为消耗资源的主体出现,其自然资源数量少、种类单一,人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突出,资源环境约束趋紧。因此审计应重点关注环境治理和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等情况,一般不将矿产资源、森林资源和草原等其他自然资源作为审计重点。在管理层次上,城市工作的宏观性远不如省和自治区,城市主要领导干部往往承担了较多微观具体工作,如市委书记一般兼任党风廉政建设、河长制、重点开发区或重大项目建设等工作领导小组的组长,市长一般兼任土地管理、城市规划委员会主任,以及环保督察整改、“多规合一”等工作领导小组的组长。为此,审计既要关注宏观问题,也要了解微观事项,通过对书记、市长兼任议事协调机构相关职务的梳理,有助于将城市管理相关事项的审计结果与被审计领导干部的责任进行挂钩。

      第二层次是聚焦大城市特点。大城市是产业集聚、人口集聚、技术集聚之地,具有人口规模不断扩大、经济总量不断攀升、建设水平不断提高等特征,但同时存在交通拥堵严重、环境质量下降、资源承载能力接近上限等突出问题。这就要求审计工作坚持问题导向,准确把握“大城市病”的具体表现,始终将关注重点放在人民群众利益与生态环境质量矛盾最突出的地方,系统揭示大城市普遍存在的问题。

      第三层次是聚焦被审计大城市特点。在分析城市与大城市的普遍特点后,还需要针对被审计城市进行具体分析,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比如,同样在水资源缺乏的问题表象下,有的城市是资源型缺水,有的城市是水质型缺水,水资源管理和利用方向完全不同。再如,对某大城市进行分析后发现,该城市作为我国重要的中心城市,人口剧增带来人均资源占有量偏低,城市废物产生量已大大超过当前资源环境容量,导致该市虽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城市环境治理却很难见成效。具体梳理发现,该市资源环境问题突出表现在城市规划管理实施、市内黑臭水体治理和土地历史遗留问题整改等方面,特别是大量城中村违法建筑滋生给城市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带来巨大压力。针对这些个性问题,通过进一步梳理问题总体情况和表现形式,深入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揭示被审计领导干部职责履行中存在的不足,对被审计城市的突出问题进行准确“画像”。

      (二)分步骤做好业务储备,全方位保障完成审计任务

      一是做好政策研究的储备。为准确把握中央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策措施和具体要求,审计组在审前准备和审计过程中,要通过多种方式组织审计人员全面学习中央和有关部门出台的生态文明建设相关政策和具体要求,以重要指示精神和政策要求指引审计工作方向。

      二是做好审计经验的储备。资源环境审计工作专业性较强,而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目前还没有形成完善、可供借鉴的经验方法。审计准备和实施过程中,需要充分利用以往资源环境审计项目积累的经验,系统梳理土地资源审计、矿产资源审计、资源环保专项资金审计以及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等以往年度审计项目发现的主要问题和采用的思路方法,开展有针对性地培训交流,使审计人员克服畏难情绪,提升相关专业能力和素养。

      三是做好调查分析的储备。审计现场工作时间较短,要求审计人员根据年度审计计划提前谋划,利用政策跟踪审计等其他审计项目平台对被审计地区开展调查研究,熟悉被审计城市自然资源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基本情况和特点。同时,积极开展非现场审计工作,在审计权限范围内采集相关行业数据并开展分析,在审计进点前整理出数据分析疑点问题线索,为顺利完成审计任务打下坚实基础。

      (三)优化审计组织模式,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在组织分工上,要针对被审计城市的具体情况,深入研究其主体功能定位、自然资源禀赋和生态环境特点。将该城市重点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问题梳理后,按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治理类型划分为土地资源利用、水资源环境、大气污染防治、固体废弃物等专业小组,同时设置综合组和数据分析组。实践证明,这种组织方式可使审计组内各专业小组任务明确、界限清晰,有利于集中精力解决突出问题。另外,若同时开展市内主要领导干部、市直部门领导干部和区县、乡镇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需要全面加强审计项目和审计组织方式“两统筹”,进一步优化审计资源配置,减少重复工作,有效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二、顺应时代发展,探索大数据审计

      相比大多数城市、区县和乡镇,大城市是能源和资源集中消耗地区,在资源环境承载力约束压力较大的情况下,一般具有较完善的环境治理措施,业务管理精细化程度较高,社会各界的关注度也相对集中,由此带来资源环境相关数据资源和应用思路的极大丰富,为开展大数据审计工作提供了便利条件。

      一是利用大城市丰富的业务管理数据,开展数据关联比对工作。大数据环境促使审计关注更多主体间的关联关系,大城市各业务行政主管部门形成了海量、可供利用的业务数据资源,利用这些数据可以在部门内部和部门间形成关联网络,通过业务数据之间的强关系发现异常问题线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