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学习研究及其面临的时代课题

作 者:

作者简介:
张生虎,青海师范大学文学院讲师,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课程与教学论研究;张立昌,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原文出处:
中国教育科学

内容提要:

反思学习的研究重点在于其概念、类型、模式和实施策略。反思学习实现对反思性学习神秘性的“祛魅”,注重经验及其转变的过程性和技术性,趋向社会性和实践性。其集中表现在:反思形式从沉思走向实践反思;从个体反思学习走向社会化反思学习;从过去的“反思性”走向外显的、实证的“反思”;从对抗、竞争式批判走向理解、诠释;从以往的经验反思学习走向转换的反思学习,即指向反思学习未来等诸多方面。反思学习研究目前面临的难题是:反思学习如何实现世界观、价值观转化;课堂反思学习如何利用教学翻转走向深度学习;反思学习对于“反思性”的“祛魅”,如何防止技术化,实现人文性;实践反思学习的伦理问题亟待研究等。


期刊代号:G1
分类名称:教育学
复印期号:2020 年 08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G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6024(2020)01-0066-19

      在互联网时代,社会化学习愈发成为现代学习的主流形态,它使人类学习趋于肤浅和无意识性,是当前社会面临的危机。基于此,人们提出了深度学习。①尽管有诸如深度学习、翻转学习等多种理论研究学习如何走向深刻性,但群体的学习形态之本性即在于无意识性和非理性控制②,所以学习如何凸显主体性(即使在群体学习中也要求突出个体学习主动、积极性的诉求③④)才是成就理性学习与有意识学习的正道。

      反思学习的根本追求在于超越适应现代社会生存的学习技能化和学习形式化,阻滞学习的无意识和非理性,走向“个人的启蒙和解放”。⑤由此,反思学习成为知识经济时代重点研究的教学论课题之一。

      一、反思学习内涵的研究

      (一)反思及反思学习类型

      反思学习,其核心要义在于“反思”,而解读分歧也在于此。反思过程本身即学习。所以对反思学习的概念研究,国外教育学者大多直言“反思”。

      黑格尔曾说,“世界精神太忙碌于现实,太驰骛于外界,而不遑回到内心,转回自身,以徜徉自怡于自己原有的家园中”⑥。所以,他很重视反思以使人们返回精神界,恢复人类理性。反思是人类重要的积极活动,能使人捕捉自己所经验的对象并重新体察,仔细研磨,且对其进行评鉴和估价。

      但黑格尔在运用反思时意义繁杂,需要分疏。第一,作为“后思”“冷思”(nachdenken),它有回忆或反省的意思。第二,它有反映、反射(reflex)的意思,作为一种实践性行为的整体呈现,排斥抽象的工具性方式所产生的意义、方式上的使用。第三,它有返回(sich reflektiert)的意思,返回并非回忆,它强调复现、反射、反映性。第四,它有映现或表现(erscheinen)的含义,真实的精神活动必须通过外显的符号形式才能被感知。第五,它有“假象”(schein)的意思,这是由于人们为了知觉的方便,将本然的实践活动依托给精神好恶的选择而产生的。

      由上述意涵可以概括出反思的两种基本形态。

      第一,传统意义的主—客体二元分离的反思形式。学习主体以已发生的事件或者已经验的事件作为先在对象进行反观、反省,以达到更高级的抽象概括。抽象即片面性和有限性。这种反思被染上了强烈的工具性色彩——受制于先在的世界观,其反思对象被建构为方法—目标关系的知识,符合工具理性之旨。

      第二,实践反思形式。传统学习的方法—目标关系滋生的各种二元对立在实践学习中得以消弭。所以,继杜威提出实践反思之后,舍恩(Schn)将其发展区分为实践中反思和对实践的反思。这种反思学习既不是工具意义上的“帮助你获得”,也不能简单地描述为手段,而是目的与手段的统一。⑦

      学习实践是在特定的社会情境下开展的,实践反思学习由此分化为四种基本类型(表1)。⑧

      表1 实践反思学习类型的普遍观念
反思类型内涵突出性质
在实践中反思在某一特殊情境中;即兴表演式的热思考适切性
对实践的反思在事件之后;针对某些重要的事项(有意义的事件)(有选择性)严谨性
为实践的反思由于某原因和特定目的;计划做某件事(计划性)目的性
实践并反思意识到未来的行动;独自或与他人共同行动动态性、转换性

      舍恩区分了对实践的反思(reflection-on-practice)和实践中反思(reflection-in-practice)。实践中反思即“行动中反思”(reflection-in-action),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指对特定情境或场域的反思,行动的情境包括教室、学校、工厂、办公室、家庭等;二是指在发生行为的过程中同时反思正在发生着什么,包括外在事件和内在个体的认知、心理、情感、思维、意志、德行、信仰等精神参与因素。这种降格到具体情境的经验反思具有适切性特点。对实践的反思即对行动的反思,也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是指在事件发生之后的反思,其内涵是回顾与复现已经发生的事件;二是指对事件意义的关注,即回顾是基于对经验中符合我的意象的选择和重新组织。由于其是事后的冷静、延迟的理性思考,所以具有严谨性特点。

      盖耶(Ghaye)所谓的“为实践反思”⑨(reflection for action),也被威尔逊(Wilson)称为“为未来的反思”⑩(reflection on future)。为实践的反思是基于某一目的而开展的反思学习活动,包含两方面:一是由于某原因和特定目的而展开反思学习;二是计划做某件事,需对之进行预设时的反思学习。所以范梅南(Van Manen)又称之为“预期的反思”(11)(anticipatory reflection)。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