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企业内部审计绩效评价体系研究

作 者:
张蕊 

作者简介:
张蕊,西安欧亚学院

原文出处:
科技·经济·市场

内容提要:

02


期刊代号:V3
分类名称:审计文摘
复印期号:2020 年 09 期

关 键 词:

字号:

      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呈现逐年上涨趋势,2019年已经突破41万亿元。近年来,零售企业的改革与转型受到较多关注,转型成功的企业零售额自然创下新高。零售企业具有交易次数多、金额小、商品组合多、产品与服务兼顾等特点,因此更加注重自身经济效益的提升。而内部审计不仅是企业的利润中心,也是企业最具价值的资源,零售企业的内部审计同样重要。随着内部审计独立性及人员素质的提升,零售企业内部审计质量也需要不断提升,这就需要建立完善的内部审计绩效评价体系。目前来看,零售企业内审绩效评价体系还存在一些需要完善的方面,如何构建科学完善的绩效评价体系是零售企业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的研究目的在于为零售企业内部审计绩效评价体系构建提出建议,从而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实现企业效益和内部审计质量的双提升。

      1 企业内部审计绩效评价目标与方法

      1.1 企业内部审计绩效评价目标

      一般来说,组织价值的增加是内部审计绩效评价的立足点。从绩效评价目标来看,第一,企业效益和价值的增加。企业内部审计充当着“经济卫士”的作用,能够识别企业存在的风险与问题,从而为企业经营管理提供决策参考,并通过内部控制体系的完善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因此,内部审计的有效性是绩效评价的重点内容,有效的内部审计才能促使企业效益和价值不断提高。第二,企业内部审计质量的提升。企业内部审计绩效评价的内容在于内部审计工作人员相关审计工作是否到位,内部审计结果是否真实公正,内审工作进度及完成比例等。绩效评价是衡量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质量高低的主要途径。

      1.2 企业内部审计绩效评价方法

      通过梳理文献发现,各学者对于企业内部审计绩效评价方法的研究有共同之处,也略有差别,本文主要介绍三种方法。第一,关键绩效指标法(KPI)。该方法的基础是将企业战略目标进行层层分解,对重点经营活动和绩效可控部分进行衡量。该方法主要用于衡量企业内部审计的增值效果,但是对具体评价指标的操作方法并未阐明,因此存在一定弊端。第二,经济增加值法(EVA)。该方法主要用于评价企业管理者对资本运用的有效性,以及股东价值创造能力。该方法多用于增值型内部审计绩效评价中。该方法的弊端在于仅注重财务指标,却无法评价内审的隐性价值。第三,平衡计分卡法(BSC)。该方法主要包含四个维度,即财务、客户、内部运营、学习和成长。该方法是内部审计绩效评价中使用较多的方法,主要优势在于平衡性与包容性。从目前的研究成果来看,平衡计分卡法也是企业内部审计绩效评价体系构建中使用较为普遍的方法。基金来源:2019年陕西省教育厅专项科研计划项目《城市社区便民店“新零售”商业模式调查研究——以西安市为例》,项目编号19JK0612。

      2 零售企业内部审计绩效评价体系构建中的问题

      2.1 内部审计绩效评价目标不清晰

      内部审计绩效评价目标是开展评价工作的前提,是实施绩效评价的重要依据。零售企业主要存在三方面问题:第一,绩效评价目标未能与企业战略目标相统一。零售企业在设定内部审计绩效评价目标时,未充分考虑自身战略目标,仅从内部审计风险等角度进行考虑,导致评价目标缺乏全面性。由此,零售企业评价目标的设定也不利于相关评价方法的使用。第二,未以企业效益和价值增值作为评价目标。效益增加和价值提升是零售企业自身的经营目标,但是很多企业未将其作为内部审计绩效评价的目标,导致绩效评价工作缺乏客观性。第三,未以内部审计质量提升为评价目标。在绩效评价过程中,一些零售企业仅注重对内部审计工作落实及完成度等方面的衡量,侧重点在于内部审计风险及问题的识别,而忽视了内部审计质量提升的前提。

      2.2 缺乏对内部审计绩效评价重要性的认识

      内部审计绩效评价是衡量零售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效率性、有效性等的重要方式,是提高内部审计效果的重要途径,因此应当给予足够重视。但从实践来看,很多零售企业只是逐渐提升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视程度,对内审绩效评价的认识还比较浅薄。以某服装零售企业为例,近年来设置了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内审部门的组织结构也不断优化,但是并未对内部审计工作进行绩效评价。主要原因是对内审绩效评价的重视程度不足,内审绩效评价体系并未建立,导致内部审计质量和效率停滞不前。通过此案例可以看出,内部审计绩效评价对零售企业来说,不仅能够完善内部风险的识别和内部控制制度,还为企业守住了经济底线并实现价值增值。

      2.3 零售企业固有风险增加绩效评价难度

      从零售企业来看,收入确认风险和内审人员带来的风险均增加了评价难度。零售企业一般交易量比较频繁,交易金额小,商品的种类繁多,因此收入确认存在一定的复杂性。这一特征不仅为内部审计工作增加了难度,而且也为内审绩效评价增加了难度。例如,从财务维度进行评价时,相关指标的核算难度就比较大,最终会影响内审绩效评价的效率。有些零售企业的内部审计人员综合素质还存在较大提升空间,还存在部分内审人员专业水平不足却上岗的情况,这无疑增加了内审绩效评价的难度。因为在评价过程中,零售企业需要付出更多成本用于衡量内部审计效果,在人力和资源方面的投入均会增加。

      2.4 内部审计绩效评价方法有待完善

      第一,内部审计绩效评价指标选择存在问题。一些零售企业在选取评价指标时,未遵循全面性原则,未能从多维度选取指标,最终绩效评价结果只是侧重一个或几个方面,缺乏完整性。还有一些零售企业选取的定性和定量指标配比不合理。例如,某百货零售企业在进行内部审计绩效评价时,选择的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的比例是20%和80%,最终评价结果有失公允。很明显该零售企业选取的定性评价指标过少,对内部审计的绩效评价结果难免有失偏颇。第二,内部审计绩效评价方法存在生搬硬套的问题。有些零售企业在构建内部审计绩效评价体系时,完全照搬绩效评价方法,未根据自身情况对相关指标和维度进行调整。例如,在使用平衡计分卡方法时,仅从四个维度选取指标,并未考虑还可以增加风险评估维度等情况,不利于内部审计绩效评价体系的完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