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国家审计演变看古代中国国势变化

作 者:
吕品 

作者简介:
吕品,豫章师范学院副教授。

原文出处:
审计与理财

内容提要:

02


期刊代号:V3
分类名称:审计文摘
复印期号:2020 年 08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中国历代王朝的兴衰,其实反映的就是当时国势的起起落落。对中国各个王朝兴衰沉浮的探讨是中国历史学的主要研究内容之一,目的就是为了总结前人经验而供后人参考,正所谓“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有许多因素决定着国势的变化,如帝王将相的深谋远虑与勾心斗角、教化学说与法典规章对人们的心智引导、外部敌人的强弱变化与环境制约、人口与土地的相互作用、新物种的引入和新技术的发明推广等等。

      目前我国还没有以国家审计的视角重新审视过古代中国的国势变化情况。审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其作用在于对经济核算结果进行监督,为国家财政把关,还包括审计官员的业绩好坏。一个国家要正常运行就离不开健康的财政和高效的官吏团体。在帝制时代,如果国家能保持良好的财政和清明的吏治,国势自然强盛。而审计正是以一种相对超然的地位来实现对财政和吏治的监督。

      一、中国古代审计演变的历程

      在封建专制王朝中,审计职能与其他机构的职能一样,总体上服务于统治者对国家的统治,属于“御下之术”,可以用于约束下属官员,也能够让统治者掌握更贴近实际的信息。审计随着历史进程而不断演变。我国的审计萌芽于夏商,在周朝时初步成型,秦汉时期日趋完善,经过魏晋南北朝的进一步发展,到隋唐时期达到了巅峰状态,五代之后的宋朝是一个转折性的朝代,此后审计的地位逐渐下降,独立性和权威性越来越差。审计的演变历程暗合着国势的演变历程,耐人寻味。

      1.经历夏商周而逐渐成形

      夏朝时期的审计仅仅是考核诸侯及酋长的贡物,这是赏罚的基础,夏后自己都能检查物品数量,但起码和进贡的人员有所区分,这一点与商朝类似,只不过商朝有了真正的监察官员——宰和臣,监审一体,相比夏朝有所进步。

      周朝再次进了一大步,真正有了审计的雏形,宰夫和小宰依据相应的“法”来审计财务部门和仓库的收支情况,财审分离,监审一体,有典章可依,审计的独立性强于夏商,且财审分离、监审一体的国家审计形式被后世多个朝代采用。

      夏商周三朝,审计的系统性和专业性逐步上升,独立性也在加强,周朝的审计已经能够处理较复杂的经济活动,但受制于经济发展水平低下,审计机构并不独立,

      2.上计制度的诞生和评价

      东周及秦汉的上计制度也是监审一体,最早起源于春秋时期的齐国,经过春秋战国的发展与检验,到秦朝时已相对成熟。上计制度财审监督做到了部分分离,由御史和财务人员共同负责审计工作,并逐渐形成了与监审相关的法律制度,把业务流程和形式都固定下来,对从业人员的专业性也提出了要求,法制性越来越强。秦汉时期对法律的严格执行强化了审计的权威性,但君主的权力大大增强,君臣争权更加激烈,审计更容易陷于权力斗争而失去独立性。秦以法术治国,秦和西汉前期执法严格,尽管在独立性上有所不足,但在法制保障下得审计效果依然较好。到了西汉后期及东汉,儒术渐渐成为主流,法律执行效果下降,就影响了审计效果,再加上财务部门本身就要参加上计,降低了审计的独立性,审计的效果也就大幅下降,吏治崩坏。

      3.在隋唐走向全盛的比部审计时代

      魏晋南北朝时期,君主权力受到一定限制,这让君主对御下之术有更强烈的渴望,审计在多方势力交锋的动态平衡中更容易获得相对独立性。在曹魏时期比部出现,至北齐时,已有明确的审计职能,这一独立审计机构的出现具有划时代意义,审计的独立性大大增强。

      隋唐时期,三省六部制发展成熟,是中国古代审计发展的巅峰。比部设于刑部之中,与财政部门完全隔离,财审分离彻底,拥有司法权并配备多位专门的官职,独立性、专业性和权威性得以保证。三省六部制的完全确立优化了官僚体系的内部控制,皇帝也重视比部审计,就连皇室用度都要经过比部勾检。到了唐玄宗时,在地方上同时拥有经济与军政大权的节度使权力增强,经过安史之乱,逐渐架空中央政权,隶属于中央的比部无法审计节度使,使得比部的权威大损,同时也缩小了比部审计的范围,这让比部的审计效果大打折扣。

      4.审计逐渐走下坡路的宋元明

      宋太宗早期,审计由独立的机构,如比部和审计院来执行的。后审计院被取消,建立二府三司制,审计权落入财政部门之手,财审合一,作为外部审计机构的比部仅形式上存在,完全丧失独立性。元丰改制一度恢复了唐制,审计独立性得以提升。但司马光再次让财审合一,完全丧失独立性。南宋时期也不怎么重视比部审计,连派遣的官员都往往采取兼任的方式,主要还是由财务部门进行“内部审计”,独立性可见一斑。

      元朝彻底废除三省制,中书省独大,六部归于中书省,也是以财务部门审计为主,还有一部分是监察部门附带的审计,在中央是御史台,在地方有行御史台,彻底废除了比部审计,缺乏独立性。但由于监察部门的介入,情况稍好于宋朝。

      明朝最先模仿古制,还设有比部审计,后来完全取消,而且审计权分散了,还是以财务部门审计和监察部门的附带审计为主,独立性丧失。

      5.短暂高效的清朝审计

      清朝在借鉴明朝制度设计的基础上将审计权集中起来,财审合一的同时监审合一,体系相对明朝比较严密。虽然审计缺乏独立性,专业性也值得怀疑,但由于监察部门的严格和自成体系,弥补了一部分独立性缺失,效果远好于明朝。雍正时期成立的会考府独立于一切行政机构,配备最高层级的官员,直接对皇帝负责,使得审计独立性达到了最高水平,对整顿吏治发挥了重要作用。乾隆朝以后的清朝吏治重新走向堕落,并一直持续到近代。

      二、审计折射国势变化

      国家审计与国势变化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从夏商周一直到隋唐,我国的国势虽经历波折,但总体看稳步上升。夏商周时期,我国属于后发国家,相比于世界文明中心的两河流域是落后的,当时中原地区还在使用青铜器,而赫梯人已进入铁器时代。此时的审计也很粗糙,但西周审计制度相比于夏商两朝已经进步巨大了,这与国势的上升也很契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