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人工智能”在中国移动的创新应用

作 者:

作者简介:
郭宇晨,张国宏,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原文出处:
中国内部审计

内容提要:

02


期刊代号:V3
分类名称:审计文摘
复印期号:2020 年 08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一、信息技术发展对内部审计工作的影响

      当前,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蓬勃发展,对各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民生活带来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从企业角度来看,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对企业内部控制环境也产生了深刻影响。一是促进企业内部管理水平的提升。企业信息化深入应用,集成化、移动化、智能化的趋势愈发明显,助推管理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精细化转变。二是催生新的业态和模式。新技术进步催生出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数字媒体、共享经济等新的商业模式,促进企业主营业务、经营模式的变革,大型企业综合化经营、新业务创新的步伐不断加快。

      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的快速变化,对内部审计工作提出更高要求。一是企业业务创新加速,要求内部审计进一步发挥“前瞻预警”作用。企业新的产品形式、业务流程、对外合作方式不断涌现,带来新的风险形式,且风险特征快速变化,要求内部审计能够快速响应,在新业务发展初期就开展有效的风险评估,为新业务发展保驾护航。二是企业多元化发展,要求内部审计监督范围不断扩展。大型企业跨地域、跨市场、跨专业经营,经营风险多样化、复杂化,风险传导特征凸显,要求内部审计在更大的范围和领域开展审计工作,深入推进审计全覆盖。三是企业技术创新加速,要求审计技术方法随之不断升级。大型企业客户服务及运营管理均高度依赖信息技术,内部审计必须建立起与之相匹配的技术方法,及时获取审计资料数据,充分挖掘大数据价值,实现对业务的有效监督。

      二、审计信息化的发展现状及局限

      立足新时代,面对新情况,党中央、国资委、审计署均要求中央企业加强审计信息化建设、推进“科技强审”。审计信息化是内部审计发展的必然趋势,其核心目标是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节约审计人力资源、扩大审计覆盖、提高审计精度,显著提升审计效率及效果,助力内部审计高质量发展。

      目前大型企业审计信息化建设实现长足发展,普遍建立起审计相关信息系统,并不断推进审计技术创新与实践。一是实现审计管理及作业流程的信息化支撑。实现审计计划管理、现场作业管理、人员管理、档案管理、成果管理等相关功能,提高审计作业的标准化、规范化程度。二是积极储备大数据审计能力。通过采集重要信息系统的电子数据,利用大数据分析方法,对全量数据开展深度分析,提出违规问题或线索,变抽样为全量,提升了问题发现的深度。三是探索开展远程审计实务。部分公司构建大数据审计平台,通过数据接口等方式采集相关系统数据,并定期自动执行预设审计程序,实现对高风险领域的全量、准实时监控,提升审计效率,扩大审计覆盖。

      尽管企业审计信息化建设取得了较好成绩,但与国家及监管要求、与企业自身对内部审计的要求相比,仍存在较大局限。一是数据采集困难。集团型企业各级单位自建系统较多,各系统数据被独立存储,“数据孤岛”现象明显,格式、口径均不统一,大范围的数据采集存在较大困难,使数据审计成为“无米之炊”。二是对非结构化数据的分析能力缺失。审计实务中大量的审计资料属于非结构化数据,如合同、会计凭证、业务单据等,传统的数据分析方法无法对此类数据开展审计,严重限制数据审计的范围。三是“机器”精准定位问题能力不足。数据审计的程序逻辑通常根据审计人员的经验设置,由于审计人员个人知识结构和工作经验的差异,程序逻辑不准确、对特殊业务情况考虑不完整等情况较为普遍,容易造成数据审计的查全率、查准率不高。四是远程审计难以适应新业务的快速变化。远程审计虽然可有效节省审计资源,但是由于现场投入审计力量较少,存在着审计结果核查不充分的问题,并且审计逻辑优化、更新速度慢,无法快速适应新业务变化。五是审计作业系统自动化程度不足。审计作业系统虽实现了审计作业的全流程线上操作,但自动化程度仍不足,在审计底稿编辑及录入、审计结果整理归档等方面仍需繁琐、重复的人工操作,制约了审计作业效率的提升。

      三、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现状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简称AI),是研究开发能够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类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关于人工智能的科学研究最早发起于20世纪50年代,经过60余年的演进,相继取得一批突破性的研究成果。2010年之后,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人工智能技术研究提供了更强大的运算能力和更广泛的数据资源,助力人工智能技术加速发展,促进人工智能从理论研究走向实际应用,特别是图像识别、语音识别、无人驾驶等技术应用趋于成熟,人工智能技术的社会影响日益凸显。2017年,国务院印发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指出,“必须加快人工智能深度应用,培育壮大人工智能产业,为我国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人工智能技术内涵深广,具有较多技术细分领域,通常需要多项细分技术相互衔接、组合应用。整体上,人工智能技术主要包括以下五方面能力:一是感知识别能力。自动从图像中识别物体、场景,可应用于人脸识别、签名识别等场景;自动对声音进行识别和处理,可应用于机器翻译、语音书写等场景。二是知识计算能力。以知识图谱、自然语言处理技术(NLP)为主要代表,能够持续获取知识信息,具备实体识别、知识演化建模和关系挖掘能力,在搜索引擎、智能广告、反洗钱等领域得到应用。三是认知推理能力。以近年来发展迅速的深度学习、强化学习等机器学习技术为代表,能够基于数据自动分析、挖掘、推理、演化,构建分析推理引擎,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知,其认知能力甚至超过人类,如在金融股价预测、疾病预测等领域得到应用。四是运动执行能力。以智能机器人、机器人流程自动化技术(RPA)为主要代表,把感知识别能力、知识计算等能力与机械自动化、系统自动化技术相结合,使机器人拥有判断、决策能力,能够在不同的环境中处理不同的任务。五是人机交互能力。“机器”通过交互方式为人提供信息,如苹果手机助手Siri、智能客服等应用;人帮助“机器”提升认知能力,如在机器学习技术的应用中,通常需要人对于机器产生结果的正确性进行判断,并反馈给机器,机器根据反馈信息进一步优化算法,提升其准确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