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规范汉字表》(以下简称“《字表》”)①的研制是30年一遇的汉字大整理、大规范,其研制几乎梳理了与汉字相关的所有问题,涉及了所有的相关规范标准和政策法规,因为语言文字规范标准研制工作,涉及技术性、学术性、政策性、社会性[1],不同于一般学术研究。《字表》研制与其他语言文字规范研制工作相比,涉及情况更复杂,问题更多,难度跟更大。《字表》的名称、收字和分级、异体字、一简对多繁、类推简化、字形等众多问题,都经过激烈的争辩和不计其数的修改。仅名称就从《规范汉字表》《通用汉字表》到《通用规范汉字表》进行反复修改。从争论到形成共识的过程中,每个专家都自愿放弃个人见解,服从集体智慧。专家们一丝不苟的学术风范和甘于奉献的学术精神,令人感动和敬佩。我从《字表》研制的组织者、服务者到成为使用者,一直很关注《字表》发布后的实施情况,现就其研制和实施中的问题进行思考,就正于方家。 一、《字表》研制工作的主要成果 《字表》自2001年开始立项研制,2008年后开始上报、完善、公开征求意见,2013年发布。从研制到发布历时13年,有很多值得总结的经验。其中,最成功的经验有3个方面: 1.运用现代化科技手段。信息化时代对《字表》研制提出了迫切需求,也为《字表》研制提供了有利条件。《字表》研制之初采用的是传统的科研手段,从手工制作《字表》开始。但随着研制工作的深入开展,科研组及时采用了现代化科技手段,从收集和建设语料库、资源库到运用语料库技术和统计方法,从对50年来汉字规范进行全面梳理和总结到对众多用字资源、数据进行分析研究,最终完成了对一系列重大问题的研究处理,对8105个汉字进行定量、收字、分级和定序。《字表》说明中虽只提到4个主要语料库和两部字词典,但其参考过的语料库、字词典则远不止这些。《字表》的收字曾多达1.2万字,需要统计分析和逐一研究甄别的字则多至几万,工作量巨大。试想如果没有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和方法,《字表》研制不可能有这样的效率,也不可能达到这样的水平。 2.充分征求意见。技术产品的规范标准,一般由技术发明者和专业人员制定,大多数人只有使用权,很少能有发言权。语言文字的规范标准则不同,因其关系到每个人,涉及全社会的方方面面,人人都有使用权和发言权,所以需要考虑全体社会大众的不同使用习惯。《字表》研制不能遵从一家之言,也不能固守某个学派的思想,而要向各领域、各方面广泛征求意见,形成集体智慧[2]。在研制过程中,充分发扬学术民主,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几乎调动了所有相关的学术团体和所有的学界专家,向近40个重要用字单位收集用字资料,征求用字意见,先后组织召开各种会议120余次,4000多人次海内外专家学者参与讨论。同时,在语言文字规范标准研制史上开了公开征求意见的先例。通过报刊、电视、网络等多种渠道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在20天的时间里收集到社会意见3141件,并“件件有回音,字字有着落”地进行充分研究和吸收。[3]公开征求意见工作对《字表》的增补取舍、修改完善起到了重要作用。与过去传统媒体的征求意见不同,通过网络媒体公开征求意见,覆盖面广,参与度高,影响大。其效果是一举多得,不仅提前宣传了《字表》,有利于其发布后的实施,也进行了语言文字法规和规范知识的宣传普及,是语言文字工作的一次大宣传、大普及。可以说,《字表》研制在新中国以来的汉字规范工作中,社会透明度是最高的。 3.坚持科学可行的研制原则。汉字系统有自身规律,但汉字的应用发展不是整齐划一的,难免出现规律外的特例;汉字的简化和规范,不可避免地遗留下一些特例和问题;信息时代的社会应用又有新的需求,而且不同文化层次、不同职业的人群有着不同的需求[4]。这使《字表》研制与过去几次汉字规范工作相比,面临的矛盾和难题是最多的。为了处理和解决众多矛盾和难题,《字表》研制坚持了6项原则,包括5个“尊重”,一个“考虑”,6个“注重”。注重汉字规范的稳定性、继承性、时代性、社会性、科学性、国际性[4]主要是处理科学性、规律性与社会性、现实性的关系[4]。其核心是处理科学性与可行性的辩证关系,就是既要遵循汉字发展和应用的客观规律,又要照顾汉字应用的现实和可能。对若干重大问题,都是在统筹兼顾、权衡利弊的基础上,努力进行科学抉择和合理取舍。一些字的字级从一二级字表来回反复变动,从恢复少量繁体字到最后一个繁体字不恢复,有些字被反复考量取舍。比如“月朦朦”“日曚曚”“水濛濛”“目矇矇”几组词的“朦”和“曚”收录在《字表》中,“濛”和“矇”因是繁体字没有被收录,其中“濛”是地名用字(吉林“濛江乡”),出入《字表》无数次,最终还是没被收录,因为遵循不恢复繁体字的原则,对地名用字也不能开口子。《字表》中调整为规范字的异体字虽然只有45个,但统一考虑和研究的则涉及所有异体字和相关字。公开征求意见时调整的异体字数量是51个,有些字则经历不计其数的变动。《字表》经过90余稿修改而成[3],可以说在当时的基础和条件下,尽最大可能地解决了汉字规范的问题,尽最大努力地满足了汉字应用的需求,取得这样的成果得益于坚持科学可行的原则。 《字表》的成果主要有5点:一是集以往多个字表于一体,调适了已有汉字规范之间的矛盾,使字表更好用;二是恢复部分异体字,解决了一些姓氏、人名、地名等用字的困扰;三是科学收字、定量和分级,提高了各级汉字应用的有效性,增强了基础教育领域汉字教学的针对性;四是设立三级字表增收专门领域用字,解决了中小学语文教材文言文、人名地名、科技术语等用字不足的问题,也有利于提高相关领域用字的规范性;五是梳理了汉字的简繁正异关系,设立简繁正异对照表[2],有助于减少各领域汉字使用上的混乱。应该说,与过去相关的字表相比,《字表》调整“蹚、勠”等6个异体字为规范字,调整“异、部”等39个异体字在特定用法上为规范字,是最大的变化,对汉字使用的影响较大;在《简化字总表》和《现代汉语通用字表》之外收录“闫”等226个简化字,虽然数量不少,因是符合《简化字总表》类推简化原则且已在社会语言生活中使用的字,实际上是对其实用价值的确认,给人的感觉变化不大,但按“不恢复一个繁体字,也不再扩大简化范围”的原则处理一简对多繁和类推简化问题,对汉字使用的影响则较大;字量、字级有不小的变化,对汉字教学和特殊领域用字影响明显,对其他用字方面影响则不是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