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汉语构词法和句法基本一致的原则,汉语复音词的研究通常以句法结构为分析框架,而对语义在构词中的作用则有所忽略。用单一的语法结构分析复音词存在一定的局限,无法解释构词语素结合的原因、语素组合成词之后意义的演变等具体问题,也就难以深入发掘其中所蕴含的规律。我们主张复音词的研究应该充分利用训诂学的材料和方法,更多地关注构词中的语义因素。核心义源自本义,是贯穿和统摄多义词的大多数义项的抽象意义。核心义分析不仅在单音词研究中具有提纲挈领、以简驭繁的作用,而且在复音词研究中也有重要价值[1]。本文主要从核心义的视角出发,探讨并列式复音词语素结合的深层原因及相关构词问题。 并列复合是中古时期最能产的构词方式之一。并列式复音词在战国后期已占优势,东汉以后更是大幅增长,魏晋南北朝至唐代,并列式占比达一半左右[2]67-68。相较其他类型的复合,并列复合主要源于单音词的意义关联,因此,同义、近义的并列复合与其说是语法的,不如说是语义的合成方式[3]。并列式复音词构词语素的意义存在相同、相近、相关以及相反等关系。通常认为意义相同、相近或相关的两个语素容易组合成词,双音化既是为了表义更加细致、精确,也是加强韵律、优化节奏的需要。不过,以往研究很少从深层语义的角度讨论并列式复音词语素的结合,我们认为,在一定范围内,两个单音词(语素)的核心义及其关系是并列式复音词成词的基础性、决定性因素。 二、从核心义的视角看同义并列 探讨并列语素的相互选择和结合,除了表层语素意义的关联,不能忽视核心义在其中所起的作用,核心义是考察并列语素语义合成的重要前提和深层基础。对于语素义相同或相近的并列式复音词来说,在某些情况下,语素相互选择和结合的深层原因可以归结于核心义的共性。 (一)并列语素的核心义相同 同源词具有共同的核心义,由两个同源词为构成语素的并列式复音词大多为同义并列[4]。这类较为特殊的同义并列在先秦时期就已出现,更多的则产生于汉代以后。同源词作为并列语素结合成词的内在根源是核心义相同。 先秦时期产生的以同源词为参构语素的复音词如: “纯”“粹”禅心邻纽,文物对转。《说文·糸部》:“纯,丝也。”段注:“按纯与
音同。醇者,不浇酒也。叚纯为醇字……美丝、美酒,其不杂同也。不杂则壹,壹则大。”[5]643《说文·米部》:“粹,不杂也。”段注:“刘逵引班固云:‘不变曰醇,不杂曰粹。’按粹本是精米之偁,引伸为凡纯美之偁。”[5]333二者的核心义皆为不杂,故结合成词。如《易·乾》:“大哉乾乎,刚健中正,纯粹精也。”[6]17《庄子·刻意》:“纯粹而不杂,静一而不变。”[7]第3测,240 又如“孤寡”“伦类”“曲局”“刚强”“宽缓”“清净”“恬淡”“困窘”“断绝”“展转”“背负”等,均见于先秦文献。 两汉时期产生的以同源词为参构语素的复音词如: “粗(麤)”“疏”山清邻纽,鱼部叠韵。《说文·米部》:“粗,疏也。”段注:“《大雅》‘彼疏斯粺’,笺云:‘疏,麤也,谓粝米也。’麤即粗……疏者,通也。引伸之犹大也。故粗米曰疏……按引伸叚借之,凡物不精者皆谓之粗。”[5]331“粗”“疏”的核心义是“间距大、不精细”,二者连用始见于《东观汉记》卷六:“马后袍极麤疏,诸主朝望见,反以为绮。”[8]192 又如“迎逆”“升腾”“彰著”“摇掉”“反叛”“罗列”“乖违”“盈溢”“忿愤”“遵循”“创伤”“提掷”“设施”“报复”“超卓”等,均始见于汉代文献。 魏晋以后产生的以同源词为参构语素的复音词如: “枯”“涸”溪匣旁纽,鱼铎对转。《说文·木部》:“枯,槀也。槀,木枯也。”[9]119《说文·水部》:“涸,渴也。”段注:“渴,尽也……《月令》:‘仲秋之月,水始涸。’[5]559可知,“枯”的本义是草木枯槁,“涸”的本义是水枯竭,二者的核心义同为干竭、竭尽。《吕氏春秋·慎大》“商涸旱”,高诱注:“涸,枯也。”[7]第6册。160“枯涸”并列成词较早的用例如南朝宋谢灵运《苦寒行》:“饥爨烟不兴,渴汲水枯涸。”[10]498 又如“关键”①、“佩服”②、“诱导”③、“登升”“拖曳”“赦释”等约成词于魏晋南北朝时期,“标表”“蹙缩”“造就”“奠定”等则大概产生于唐宋以后。 (二)并列语素的核心义相近 以上所举的是并列式复音词的特殊情况,并列语素在更多情况下不存在同源关系,两个没有同源关系的单音词(语素)也可以基于相近的核心义而结合成词。如“习惯”,两个语素核心义具有共同的特征:反复、连贯[1]。又如“周旋”,语素核心义的共性是环绕。再如“乖戾”“翻戾”,“乖”的核心义是违背④,“翻”的核心义是反转⑤,“戾”的核心义是曲⑥,它们的共性是逆反、不顺从。下面着重分析三个例子,以进一步阐释和说明。 其一,核心义源于词的本义,一般来说,核心义是本义中所蕴含的特征义。因此,探讨语素的核心义通常离不开对语素本义的分析。两个并列语素的本义可能不同,但含有相似的特征义,这是二者结合成词的基础。例如: 《世说新语·雅量》:“嵇中散临刑东市,神气不变,索琴弹之,奏《广陵散》。曲终,曰:‘袁孝尼尝请学此散,吾靳固不与,《广陵散》于今绝矣!”[11]194-195“靳固”义为吝惜、悭惜。董志翘先生指出,“诸家注释,均将‘靳’‘固’分而释之,其实,‘靳固’乃同义复词”[12]49。此说甚是,下面从核心义的角度进一步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