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幸福感的需求逐渐增强。然而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遗留下来的自然资源浪费和生态环境污染问题与建设“美丽中国”目标之间的矛盾不断加深,加快推进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刻不容缓。城市生活垃圾分类作为经济社会高质量、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理念的集中体现,涉及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循环经济和社会公共服务等多个方面,对我国法制建设和道德文化建设提出更高要求,是国家经济、社会、科技、道德水平全面提升的标志之一。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明确提出“加强固体废弃物和垃圾处置”,将城市生活垃圾分类视作加快我国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重要一环。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决策部署下,国家相继出台《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关于在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全面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通知》等政策文件,推进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在全国各大、中型城市全面实施。垃圾分类专项资金指中央和地方政府为推动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国家战略贯彻落实而专门设立的财政性专项资金。垃圾分类专项资金绩效审计作为环境保护审计的组成部分,对有效监督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促进自然资源节约,改善生态环境起着关键作用。我国垃圾分类专项资金绩效审计方兴未艾,随着大数据信息共享技术在国家治理、社会公共服务领域的广泛渗透和应用,相关绩效审计工作也面临着城市生活垃圾分类资金项目繁琐复杂和大数据信息共享技术进一步冲击的双重影响,在绩效审计工作实务中出现了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深入整合分析垃圾分类专项资金绩效审计现状,探讨垃圾分类专项资金绩效审计体系的构建及实施,对有效提高垃圾分类专项资金绩效审计效率,合理利用绩效审计成果,统一规范绩效审计行为,切实降低绩效审计风险具有重要意义。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已然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由之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做好垃圾分类专项资金绩效审计工作将为我国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的战略支撑。 二、文献回顾 不经合理分类处理的城市生活废弃垃圾占用大量城市建设用地,破坏区域自然生态环境,严峻考验着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目标、作用与环境保护型、资源节约型社会大局相关,垃圾分类专项资金绩效审计是环境保护审计的重要组成部分。现有文献中直接对垃圾分类专项资金绩效审计的研究较少,本文拟从环境保护审计、财政专项资金绩效审计、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绩效审计等几个方面进行回顾。 (一)环境保护审计 自20世纪环境保护审计的概念被学术界提出以来,对环境保护审计的明确定义,国内一直有着不同的看法和主张。我国学者刘达朱等对政府环境审计的定义和研究现状做了总结性的梳理,认为在审计机关进行环境审计的过程中必须从多个方面关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不是仅仅关注经济增长。环境保护审计的最终目标是保护区域生态环境和促进自然资源合理利用,李雪等基于国内外学界对环境审计不同定义的深入分析,提出环境审计是为了确保受托环境保护责任有效履行所进行的一种鉴证活动。随着我国环境保护审计理论的不断向前拓展,黄道国、邵云帆创造性地提出多元环境审计概念,认为通过整合审计力量,形成多元审计工作格局,可以有效提升环境审计工作的效率和效果。我国“十三五”规划首次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到国家五年规划,社会公众对日益严重的生态环境污染问题持续关注,学界对我国环境审计准则的构建也有了新的思考。程亭通过分析比对国外相关环境审计准则,对适用于我国的环境审计准则构建思路和准则基本框架进行探讨,认为构建我国环境审计准则需要区分三类审计主体的不同情况。环境保护审计应对被审计主体的环境保护责任做出监督评价,需要进行审计资源整合,构建环境保护审计体系。王海兵指出环境保护审计体系应当重视环境保护资金的分配和拨付审计,在合理性、合规性的基础之上分析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财政专项资金绩效审计 对于财政专项资金绩效审计的审计范围和方法,宁波市审计学会课题组认为财政专项资金绩效审计应贯穿于专项资金从设立到后续评价等所有环节,不同的审计环节,绩效审计工作的内容和重心应当有所区别。审计评价指标是财政专项资金绩效审计工作的重要一环,尹淑平和吴立权提出了设立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四个原则,认为财政专项资金绩效审计的审计评价指标应当从多方面考虑,可大致分为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两类指标根据不同的特点相互进行弥补。财政专项资金项目涉及范围的广泛性导致不同专项资金绩效审计的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存在一定的差异。屈小杰、明洁结合层次分析法和平衡计分卡,构建基于六个维度的审计评价指标体系。针对财政专项资金绩效审计现状和实务中存在的问题,刘杰、张勇指出我国财政专项资金绩效审计存在审计独立性不足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国绩效审计工作的发展。 (三)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绩效审计 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绩效审计是由审计机关对被审计单位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的立项、分配、管理、使用和评价等各主要环节进行全面监督的系统性审计机制。房巧玲、王宜成基于资源配置视角对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的配置对象进行实证检验,并构建了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绩效审计基准模型。审计人力资源的有效整合以及审计人才的合理利用是有效改善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绩效审计工作的根本途径,胡耘通、苏东磊对我国学术界环境保护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归纳和总结,认为应当把具备多学科背景的复合型审计人才作为审计学科领域的人才培养目标。进入新时代,大数据信息共享技术在审计工作领域不断深入渗透和应用。张薇对我国环境保护审计制度进行了前瞻性分析,提出构建资源环境信息共享平台是环境保护审计实现突破性发展的关键。石枉、王磊认为大数据信息化共享技术凭借其在信息采集、数据分析中的显著优势,能够为环境保护绩效审计监督的全覆盖提供新的变革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