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下审计促进中小企业复工复产的对策

作 者:
李俊 

作者简介:
李俊,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

原文出处:
审计观察

内容提要:

02


期刊代号:V3
分类名称:审计文摘
复印期号:2020 年 07 期

关 键 词:

字号:

      受当前疫情影响,中小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促进国家各项中小企业纾困解难和稳定经济运行政策落实、落细,推动中小企业有序复工复产,确保经济社会运行在合理区间,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提供保障,是当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资金和捐赠款物专项审计重点之一。

      当前疫情对中小企业的影响

      2020年初,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各地依法采取临时人员、交通管制措施。疫情导致一些中小企业资金周转不畅、生产经营停滞、人员用工不到位等,对复工复产造成了较大的影响。

      一是中小企业普遍面临资金周转的流动性危机。受疫情造成的人流、物流和产业链断裂影响,多数中小企业不能正常复工,部分服务行业中小企业生产经营甚至完全停摆。在营业收入骤减的同时,房租、工资等仍需刚性支付,资金周转不畅造成流动性危机。其中又以住宿餐饮、批发零售、物流运输、文化旅游、影视娱乐等行业受到的冲击最大。

      二是部分中小企业可能面临债务违约风险。中小企业资本实力较弱,普遍面临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受疫情影响,一些中小企业资金链断裂,可能无法按时归还银行贷款,面临短期债务违约风险,此时若金融机构抽离贷款可能会造成企业大面积破产。

      三是部分中小企业面临的危机有从短期冲击向长期影响转化的趋势。疫情发生后,人们对于线下人流聚集存在恐惧心理,使得对线下行业的短期冲击有向长期发展的趋势。如传统的大荧幕电影首发的商业模式,在疫情影响下转为线上。消费者行为习惯的改变,使得一些传统商业模式面临转型,而转型所需的成本和风险都很高,给中小企业经营造成了深远的影响。

      中小企业是带动我国城镇就业的主体,涉及千家万户的民生。避免疫情由短期经济冲击转向经济社会危机,推动中小企业复工复产是稳定民生、就业,恢复经济运行的关键。

      当前推动企业复工复产的主要政策措施及初步成效

      2月21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和23日中央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提出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要求“落实分区分级精准复工复产”。各地根据疫情严重程度,以县级为单位划分高中低不同风险等级,采取不同的复工复产对策。为稳定经济社会发展,推动企业复工复产,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迅速出台了多项政策措施。

      一是强化对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和中小企业信贷支持力度。1月31日,人民银行发布通知,决定通过专项再贷款向金融机构提供低成本资金,用于为直接参与防疫的医用和生活物资的生产、运输和销售重点企业提供信贷支持。专项再贷款总额度为3000亿元,资金投放实行名单制管理,分全国性重点企业名单和10省市的省级重点企业名单。目前人民银行已经通过再贷款,向9家全国性银行(额度2000亿元)和地方法人银行(额度1000亿元)注入资金,支持银行向重要医用物资生产企业、重要原辅材料和设备生产企业及配套企业、重要生活必需品的骨干生产企业、重要医用物资收储企业等5类企业提供优惠利率贷款,预计可将重点企业实际融资成本降至1.6%以下。为加强对中小企业信贷支持,人民银行还下调了支农、支小再贷款利率0.25个百分点至2.5%。其中,支农、支小再贷款额度分别为1000亿元、3000亿元,再贴现额度为1000亿元。2020年6月底前,对地方法人银行新发放不高于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加50个基点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允许等额申请再贷款资金。

      二是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力度。各级财政部门加大了对疫情防控资金的拨付力度,截至2月23日,各级财政合计共安排疫情防控资金995亿元,其中中央安排255.2亿元。为缓解地方财政疫情防控产生的财政压力,中央加大对地方一般性转移支付力度,近日,中央财政预拨了均衡型转移支付700亿元,预拨了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奖补资金406亿元。未来财政部门还将集中使用部分中央部门存量资金,统筹用于疫情防控、脱贫攻坚等重点支出,并加大转移支付力度,进一步向受疫情影响加大的地方倾斜。2月7日,财政部联合发展改革委、工信部、人民银行、审计署印发通知,对列入名单的疫情防控重点企业提供财政贴息支持。对于人民银行通过专项再贷款支持金融机构提供的优惠利率信贷,中央财政按照企业实际获得贷款利率的50%给予贴息,同时要求各级财政、审计机关要加强资金监管和跟踪审计。

      三是出台促进中小企业复工复产和稳定经济运行的其他支持保障政策。为支持中小企业渡过难关,稳定经济社会运行,在信贷支持和财政资金支持的基础上,国家还出台了其他方面的支持保障政策,各地方政府也在中央政策的基础上出台了本地区的配套政策。这些政策措施包括减免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援企稳岗、防疫重点物资保障、减免城镇土地税和房产税、减免社会保险费和政府性基金、延期申报和延期缴纳税款、推行“不见面”审批服务、帮助企业对接融资需求、提供法律咨询服务、降低企业用电用气成本、引导减免企业房租等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有效缓解了中小企业由于疫情所导致的流动性困难,支持和保障了企业复工复产和稳定经济社会运行。

      上述政策措施对企业的复工复产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从各地复工的情况看,少数地区和重点行业复工率较好。少数经济总量高、人口众多的省份疫情防控形势较好,已经率先开始复工复产。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为例,浙江复工率已经超过90%,江苏、山东、福建、辽宁、广东、江西等省份复工率也超过70%。还有一些重点行业复工率也相对较好,如钢铁企业复工率达到67.4%,有色金属企业复工率达到86.3%。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点领域重点企业加快复工复产,如口罩产能利用率已经达到110%,粮食应急加工复产率超过70%。然而中小企业的复工率仅约为30%,究其原因除了疫情对企业流动性造成的不良影响外,复工复产仍面临诸多实际问题,如达不到政府规定的复工标准、防疫物资缺乏、产业链断裂、员工居家隔离、招工困难等诸多困难。若企业疫情防护工作不到位,可能还面临由于员工感染造成全员隔离和再次停工的风险,造成复工复产率较低。审计发现国家各项促进企业复工复产的政策执行还不够到位,对中小企业的支持还不够精准有效。

相关文章: